APP下载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2018-05-07苟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心理危机大学生

苟娜

【摘要】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危机,本文从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并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197-02

一、心理危机

1.心理危机的含义

CaPlan(1964)把心理危机定义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Glass(1964) 后来将心理危机界定为:问题的困难性、重要性和立即进行处理所能利用的资源的不均衡性[2]。两个界定不各有偏重点,笔者倾向于将心理危机简要概括为:人们处于严重生活困境并无法应对的紧张状态。

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

(1)生理原因

有些心理问题是受先天生物因素影响的。有人曾经研究过45对双生子,发现同卵双生子同患焦虑症的比率为41%,而异卵双生子同患焦虑症的比率为4%。这说明焦虑症具有遗传性[3]。有机体的生物化学物质异常也影响心理。甲状腺分泌亢进,甲状腺素增多,会出现神经过敏,情绪激动;甲状腺分泌不足,会引起智力遲钝,记忆衰退,情绪淡漠。

(2)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包括整个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突发事件上的压力,如突发的家庭变故、失恋、失贞等。二是学习生活上的压力,尤其是大一新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难于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三是人际交往上的压力,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彼此之前存在较多的差异,但是很多大学生不懂得交往技巧,自我意识又较强,常常由于生活琐事冲突而心烦意乱。四是就业上的压力,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大学生对前途担忧而感到焦虑、紧张、压抑。

(3) 个人原因

个体的主观因素对心理健康很重要。经历同样的突发事件不同的人应对的方式和心理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挺过来,而有的人却一蹶不振。首先是个体的认知模式或称思维模式存在差异。其次是个体的性格特征,性格软弱、情感脆弱等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

二、危机干预策略

1.危机干预的含义

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也称为“危机调解”,是对面临危机的人采取迅速、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其能够在避开危机的同时,达到进一步适应那种危机所适用的治疗方法。危机干预是短期的,以解决本次问题为主,即通过社会和环境的干预以及与当事人晤谈,集中解决当事人当下的感觉和困境,但不涉及纠正当事人的人格与行为模式[5]。

2.高校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1)建立心理自助体系

心理自助体系的核心是动员力量进行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干预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不仅具有增进心理健康的意识,而且对心理干预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一旦需要,能坦然、积极地接受现实,或选择相应的心理干预途径或方法。

其二,应将心理健康课程设为必修课。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要让大学生都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会学生乐观面对困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获得有效的帮助,以提高他们应对危机的能力。

其三,开展心理训练与能力训练活动。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是助人自助,最终目的是“授人以渔”。心理训练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调适自己,适应社会规则。

(2)建立危机预警体系

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发展和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危机干预组织,建立一支业务精深、技能娴熟的强有力的心理健康指导团队。这个团队主要由专职心理教师、兼职心理辅导员和各院系心理辅导老师构成,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干预危机事件的主导力量。

其次,逐步建立健全学生异常现象信息员制度。可以在班级中遴选学生,担任学生心理宣传员,配合开展院系的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同时协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第三,要使危机预警体系发挥实际、具体、有效的作用,还需要对个别学生对象进行重点排查。

1)利用团体咨询接近广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发现处理个别异常现象。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主题心理沙龙、定期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等,都可视为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

2)重视特殊对象。这里所说的特殊对象,是指学生中特定的群体和个人,他们正面临或将要面临重大的生活事件、强大的心理压力和紧张的应激状态,或者已初步出现程度不同的某种心理功能的失调或障碍。学校的心理干预就是要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和处理生活事件、心理压力和应激状态,使其能够走出心理阴影。

3)建立心理筛查机制。每年新生入校都应做一次心理健康测评,设立心理档案。通过筛选、鉴别,及早发现那些有抑郁、焦虑、自卑、偏激、神经质、暴躁倾向的学生,并进行重点跟踪和疏导,及时约谈,防患于未然。

(3)建立专业干预体系

一般情况下,危机干预应遵循以下步骤:危险性评估→制定治疗干预计划→治疗干预→危机解决后的随访。我国著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樊富珉在其研究成果中曾提出如下干预程序:

1)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学校应紧急组织危机应对小组,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发生的危害程度及性质,运用行政干预控制危机事件可能波及的范围。

2)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危机事件,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

3)调查相关人员,了解危机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初步调查处于危机状态的当事人的身心状况和应激源。

4)针对事件开展心理辅导。事件发生后,心理辅导老师或咨询师要直接与当事人进行交谈,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场所,让其发泄内心的恐惧、悲愤,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参考文献:

[1] 潘子彦.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9(1): 135-138

[2] 徐英.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分析及干预策略[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6: 68-70

[3] 甘霖.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中国高教研究. 2013,10:94-98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心理危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失落的一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