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思想引导研究

2018-05-07娄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思想引领创新创业大学生

娄霞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着高校师资队伍的不健全、思想教育不能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等问题,本研究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实践为基础,探寻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思想引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183-02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

据统计,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95万人。随着历年毕业生数量的骤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就业困境日渐凸显。党2015年,教育部把“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作为工作重点。各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到了常规工作中。据教育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课程,设立的创新创业资金达102亿元,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大学生达300多万人次。而各高校也涌现出了一系列方法来鼓励和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北京大学开办了创业训练营、设立创新创业中心;清华大学开办了x-lab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我们西南大学把创新创业纳入到了课程改革中,增设了创新创业的相关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将创新创业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同时我校也成立创新创業联盟、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并引入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但就整体而言,怎样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实践模式?怎样从思想上树立创立观念?这些问题是我们将要面对的难题。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在“双创”中的身份问题

目前高校在宣传“双创”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课本知识传授者。其授课内容受到环境与学时的限制, “双创”观念只能停留在表面。高校课程往往缺乏实践性,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可能并不适应环境,无用武之地。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创业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的创业指导与培训、缺乏实际经验和对自己对社会准确的认知定位,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

2.高校师资队伍不健全

很多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都是一线工作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他们大多缺乏系统的培训,没有从事过创新创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没有创新创业的经验。这就致使高校并不能真正意义的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分离

现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各司其职,但是这种模式很难实现教育的目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作用很难充分发挥。单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过于重视技巧方面的知识,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水平较低,在创业过程中容易陷入困境无法自拔;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会忽略技巧教育,较为枯燥无味,甚至有些学生对这种模式表现的极其反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4.“双创”观念并未走进大学生内心

学生对于“双创”的热情程度低,创新创业的意识也没有提高。一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在塑形阶段,性情多变,而理想目标也表现出阶段性、多变性。创新创业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只是阶段性的学习,最多也就是一时的关心与兴趣,缺乏长期的主观能动性。

三、解决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高校师资队伍的不健全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引导。一方面,高校可引进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可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专业化培训,可邀请该方面的成功人士为教师做创新创业内容的讲解,让教师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从而更好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进行引导。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有机结合的途径,是我们目前需要研究的重点任务和迫切要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进行思想引领,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效性,有助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首先,应当对国家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进行宣传,让学生对于社会需求有较为准确的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就业、创业选择。其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过程中的挫折,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后,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对职业道德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为其创新创业提供良好基础。

3.改善思想教育方法

单纯的说教式教育不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只有使用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方法才可以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接受创新创业中的思想引导。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单纯的说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在活动中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掌握思想教育的精髓、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行自我教育与师范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办法,在教育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师范教育。邀请成功校友回校宣讲,以激发学生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觉意识的形成。

4.根植创新意识

高校教师应时刻掌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发展动向,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积极引导其勇于开拓。摆在高等教育面前最首要、最令人关心的问题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还要把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目标[1]。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取发散思维、客观思维的方法思考,解除“人云亦云的”思想束缚。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与想法,应该尊重并合理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其自信息与好奇心,帮助他们塑造敢于质疑的性格品质。

5.提高“双创”参与度

高校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当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参与度。如制定“双创”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论文、专利的申请核算为学分,并对在“双创”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专项奖学金,这样不仅可以表彰优秀学生,还可以点燃周边其他学生的创业激情[2]。高校应该大胆利用政策,适当放宽休学创业的条件。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熊思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大学作为[J].群言,2015(4): 31.

[2] 王博. 高校“双创”理念发展问题及其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53.

猜你喜欢

思想引领创新创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