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

2018-05-07肖蕾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教学效果

【摘要】从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方面对G专业和Y专业卫生管理学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发现Y专业对本课程更为重视,学习兴趣更高,课堂参与面更广,积极性更高,主动性更强。反映在考试成绩上,Y专业平均成绩更高,掌握知识的精确性、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更为突出。分析原因,和两个专业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参与程度和专注程度、复习情况、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有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严肃学习纪律、提高学生参与度、坚持进行知识回顾。

【关键词】卫生管理学 教学效果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113-03

卫生管理学是我校G专业的必修课和Y专业的限选课,分别在三年级和四年级行课。根据两个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的不同要求,卫生管理学是G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学生必须修读;是Y专业的院内必修课,是专业教师基于学生职业发展的考虑要求学生修读。

一、课程特点和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主要研究卫生方针政策和卫生事业运行机制、规律的学科,卫生管理学课程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卫生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等内容且不断变化更新,还含有不少专业名词和概念,学习内容比较晦涩,且要求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复习难度都比较大。在以往的教学中,虽然对学习目标做了充分阐述,但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面对大量的知识点,仍然无所适从,不知如何着手。任课教师往往只能在复习课上帮助学生重新梳理一遍知识点,并强调考试的重点内容。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违教学和考试的目的,学生多考后即忘,并没能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灵活地运用知识。

在2017年春季学期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之前和教学过程中清晰阐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每一次上课的前5~10分钟,对上一次课的知识点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回顾。一方面督促学生课后及时复习、消化课堂内容;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学生能更加直观地体察到知识点的学习要求,在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减轻学生复习时的压力。

二、专业基本情况

2017年春季学期有2个班修读卫生管理学,分别为G专业2015级和Y专业2014级。两个班学生人数相近(分别为50人和53人),由同一教师任课,执行相同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均完全一致。

从学习前的知识基础而言,Y专业的学生未学习管理学基础、社会医学等课程,缺乏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较G专业大。

三、教学效果比较

1.过程评价

从课堂的参与度、互动情况和学习的投入程度、认真程度来说,Y专业2014级的学生较好,这从学生的过程成绩上也有所体现。从表1中可以看出,Y专业2014级学生的到课率更高,回答问题更积极;案例分析部分,两个班的平均分非常接近。

(1)出勤情况

两个班的出勤率都比较高,这与第一次上课就强调了出勤纪律,并把出勤情况纳入过程成绩有很大关系。Y专业2014级的出勤情况更好,出勤平均分数为98.68分,全学期只有2人次缺席;G专业2014级出勤平均分为95.80,全学期有6人次缺席,有8人次事假。从出勤方面来看,Y专业2014级的学生对本课程更为重视,学习兴趣更高。

(2)课堂参与情况

两个班的课堂参与度都呈现中等水平,回答问题的平均分均在70~80分之间。但从表2来看,G专业2015级和Y专业2014级从未在课堂上回答过问题的比例分别为16%、7.54%,回答过2次及以上问题的比例分别为74%、81.13%。另外,根据笔者在教学中的观察和感受,Y专业2014级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更为主动,而G专业2015级的学生有时则需要再三动员、鼓励,才有同学愿意回答问题。由此可见,Y专业2014级的学生,课堂参与面更广,积极性更高,主动性更强。

(3)案例分析情况

两个班的同学都能比较认真的完成案例分析的资料收集、整理和讨论等准备工作,在分析时能够比较清晰的阐述本小组的观点,两个班此部分过程成绩的平均分也非常接近。

2.结果评价

课程学习效果的结果评价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套试卷对两个班的同学进行测试,试卷难度中等、题量中等,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判断改错、简答题和数据分析题。结果见表3。两个班的平均分均为中等水平,经检验,均呈正态分布。Y专业2014级的平均分较G专业2015级高1.16分,且班内成绩分化更大。

从各题型的得分率来看,G专业2015级单选题、名词解释两种题型的得分率略高于Y专业2014级1.56%、1.70%,说明在基本概念和单一知识点的记忆方面G专业2015级略优于Y专业2014级。多选题、简答题两种题型的得分率非常接近,说明在知识块的识记方面两个班差别不大。Y专业2014级判断改错题、数据分析题两种题型的得分率明显高于G专业2015级,分别高出10.80%、4.41%,说明Y专业2014级掌握知识的精确性、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更为突出。总的来说,在知识的简单记忆和识别上G专业2015级略优于Y专业2014级,但在知识的理解、描述和灵活运用上Y专业2014级则远优于G专业2015级。

四、差异原因分析

在任课老师、教学内容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两个班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

虽然已經再三强调“卫生管理学”作为专业课的重要性,但是G专业2015级还是没有在课程的学习上予以足够的重视。而Y专业2014级对并非专业课程的“卫生管理学”则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这集中反映在两个班出勤率的差异上,G专业2015级的缺勤人次数(含请假)是Y专业2014级的7倍。学习态度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缺乏严谨、端正的学习态度,就不会有足够的投入,相应地产出也就非常有限。

2.参与程度和专注程度

教学相长。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反馈对教师的授课热情和水平发挥有很大的影响。学生越专注,参与越积极,教师接收到正反馈、受到鼓励,就会有更好甚至是超水平的发挥,那么相应地学生的受益也会更大。Y专业2014级同学在课堂上参与面更广,回答问题更积极、主动,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明显有更好的主观体验和授课热情;而G专业2015级同学面对提问数次“一片默然”,则让人有挫败、灰心的感觉,对授课热情和授课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课堂回答问题的前提条件是紧跟老师思路、知道老师在提问和问的是什么。因此课堂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专注程度。Y专业2014级同学学习更加专注、注意力更集中,这对学习效果也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3.复习情况

从考试的结果尤其是各题型的得分率来看,G专业2015级在知识的记忆上略有优势,而Y专业2014级在总体水平以及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有较大优势。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清晰辨析和透彻把握上的,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点滴积累,才能逐步提升。Y专业2014级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明显强于G专业2015级,这和他们平时上课的状态是相符的。而基于G专业2015级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投入程度和课堂参与情况,笔者推测该班在知识记忆方面的优势可能主要缘于“考前突击”,说明G专业2015级在复习时还是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上课时在两个班都进行了知识回顾,强化了对知识点的记忆,G专业2015级在这方面的优势并不突出。

4.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从入学录取情况来看,G专业生源历来都是以专业调配的学生为主,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专业兴趣不浓厚,录取分数在全校各专业中排名靠后。高考分数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大学学习强调自觉、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一层面来说,Y专业2014级相较于G专业2015级,就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五、教学改进对策

1.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一次授课时,就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和需求,尽快培养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对Y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充分为他们分析职业发展中,“卫生管理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对G专业的学生而言,除了强调本门课程在专业知识构架中的重要地位,也要结合实例阐明社会对于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鼓励学生学好“卫生管理学”。

2.严肃学习纪律

继续将出勤情况纳入过程成绩,严肃学习纪律。加强和班级辅导员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出勤情况,了解缺勤原因,并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出勤率。

3.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授课前,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结合教学内容准备适当的案例、视频等比较形象的教学材料,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之外,辅以适当的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特别是对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和不太积极的学生,应“点名”回答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从而提升其专注力。

4.坚持进行知识回顾

坚持在每次上课之前,对上一次课的知识点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回顾,引导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注意知識之间的联系,对有所关联的知识,要进行提示,以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考前突击。

参考文献:

[1]周玉国,周芳梅. 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助学改革与实践——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 继续教育研究, 2014(4):36-37.

[2]林素娇.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19):137-138.

[3]周甦,刘娜,张秀琴. 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66-68.

[4]张占英. 北华大学共体女子游泳课分层次教学法的实验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作者简介:肖蕾(1981-),女,汉族,籍贯:四川成都,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教学效果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中级数控车工职业资格过程评价的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