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受众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

2018-05-07姚瑞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

【摘要】从实质上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种以大学生为受众的传播活动。受众在传播活动中其这极其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了传播活动的效果。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大学生的受众作用的发挥。本文从受众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出发,研究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关键词】受众理论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9-0036-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高等院校也将其视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以教师为传播者,以思想政治相关知识为传播内容,以学生为信息接收者,以高校课堂作为媒介,从而开展活动。以受众理论为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

一、受众理论

1.个体差异论

通俗来说,个体差异论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和性格特点,并且由于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不同,会在传播活动中对接受的信息内容理解不同,从而采取不同的行为和态度。所以,信息传播者要关注受众的这种个体差异。

2.社会关系论

社会关系论认为受众个体之间及群体之间都有特定的关系,强调特定环境中受众群体对受众个体的影响。在传播活动中,信息的传递不是经过媒介一次性流向和影响全体受众的,而只能流向受众中的一部分,然后这一部分受众再传播给其他受众,但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受众群体中影响力较大的“意见领袖”进行传播[1]。

3.满足需要论

满足需要论认为在传播活动中,受众会主动选择所需传播媒介中的信息内容,不同受众也能选择同一媒介中的信息内容满足各自需求,而并不是被动接受。满足需要论强调受众与媒介的联系以及其在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4.社会参与论

社会参与论主张认为受众在传播活动中既扮演接收者,又是传播者,主张受众主动参与传播活动,从而更积极地接受传播的信息。

二、以受众理论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先进传媒设备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教育效果成为首要问题。将受众理论联系相关教育方法,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其教育方法的创新。

2.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

当今社会,各种先进媒介涌现,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这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十分深刻,使其更加追求个性的张扬,更希望获得自由、民主、平等的权利。所以,将受众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能满足学生需要。

3.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在市场经济背景影响下,社会上出现了各种不良风气,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树立有极大的影响。在受众理论基础上,寻找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有利于其对新的社会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2]。

三、在受众理论基础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

1.及时调整教育内容。

首先,注重内容的差异性。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受众,具有个体差异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了解大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要优先挑选满足大学生迫切需求的内容。

其次,注重内容新颖性。人类对未知事物或新生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如果一直面对同一种事物,会产生适应性,从而失去兴趣。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顺应时代潮流,第一时间了解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及难点问题等信息资源,不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满足大学生好奇心的需要。

2.不断完善教育模式。

首先,建立双向互动教育模式,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倾向性较强,其内容涵盖太多的理论和教育知识。大学生对这类单调的教育内容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感。教育者应充分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互动交流,并将参与范围拓展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采集中。

其次,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形成完整的信息回路。受众对信息的反馈有真性反馈和虚假反馈之分,这需要传播者进及时行反馈调节。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良好时,教育者应吸取经验,进一步巩固效果。反之,教育者要在大学生的负性反馈信息中寻找教育活动中的不足,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进而提升教育质量[3]。

3.创造良好教育环境。

首先,充分利用受众群体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是受众群体的一部分,与群体中其他成员心理距离更近,他们“加工”过的信息,更易于其他成员接受。当然,“意见领袖”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个人倾向性。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适当利用“意见领袖”的传播效用,引导他们客观、真实地向受众群体传播信息,防止出现负面效果。

其次,积极创造正向教育条件。教育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用主流意识和正确人生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警惕和压缩不良思想的成长空间。同时创造一个公平、民主的教育环境,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让沉默的少数大学生也有表达自己的平台。

四、结束语

教育者在受众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冯姗姗.受众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郑州大学,2016.

[2]唐昆雄,郭蕊.受众理论视角下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优化途径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8):42-45.

[3]马丽萍.受众理论视阈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创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19-22.

作者简介:姚瑞娟(1991.12-),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