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及仿真技术的课程内容研究

2018-05-07朱海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仿真技术轨道交通

【摘要】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及仿真技术的课程建设遵循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明确课程目标,构建符合工程硕士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构,以满足交通运输工程的高级应用型工程人才需求。

【关键词】OBE(Outcomes Based,Education OBE)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管理 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240-01

根据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2004年12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向上海市教委备案成立了交通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本科专业。经过十余年的磨砺与发展,专业建设形成了鲜明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特色,2014年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点获批。在传统教育中,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以学术、科研为目的,但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需要我们以未来的产业需要和社会需要为导向来培养研究生,目前在工程教育界流行的 OBE 教育模式正符合這一改革潮流。

一、OBE基本概念和教育模式

基于“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美国学者斯派帝在《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中将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澳大利亚教育部门将 OBE 定义为:“基于实现学生特定学习产出的教育过程。”

OBE教育,是以学生产出驱动教育系统运行,以 OBE 为导向建立交通运输工程的核心课程,要求教师确立好预期学习产出,并将其分解为可以操作的细化目标;善于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灵活选择教育策略来实现预期教育目标;掌握多样化教学评价方法,动态把握学生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发展水平;会因材施教,为每位学生设置个性化的发展方案。

二、基于OBE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及仿真技术”课程内容分析

OBE 教育模式所有的环节都是逆向设计的OBE教育模式以学生的实际产出为核心,并以此为课程建设的制定依据。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及仿真技术》课程的OBE模式建设中,课程大纲包括:课程教学定位、教学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评价。

(一)课程教学定位

根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仿真技术》课程定位为专业选修课。课程教学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领域的交通规划、行车组织、应急调度等进行运营规划,进行能够对运营安全评估。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其特色明显,目前在国内外处于前沿的地位。

(二)课程教学目标

OBE 教育模式中,教学目标先于教学内容而存在,课程资源开发、学生管理和辅导等活动都要围绕预期目标而展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及仿真技术》课程是以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的培养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大纲完善、多媒体教案的制作、轨道交通运营仿真的工程案例分析等来完成本课程的建设,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体系,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数据分析等方法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以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为导向,逆向设置教学内容,选取交通运输工程硕士在实际工作中工程应用问题较为集中的几个方面,来着重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知识体系构建和运用软件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交通规划、程序开发、行人仿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等方面,选取OPENTRACK/C#/SIMWALK/MAPINFO/MATLAB等数据分析和模拟仿真软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实际工程案例讨论、学术报告会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软件高效便捷的解决工程问题。

(四)教学效果评价反馈机制

“评估学习产出”是 OBE 教育模式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按照美国高校学生学习评估实践的理论和经验,预期学习产出评估按主体划分,可以分为教师、学生、校友、用人单位、管理者等。教师评估主要体现在课程考核方面,以学生在学术报告会和实际工程案例研讨会中展示的个人成果以及利用软件解决工程问题的项目作业完成程度来予以评价;学生评估体现在对本课程教学效果的感受,对工程应用能力的提升程度予以评价;校友、用人单位和管理者等的评价体现在实习实践中,学生在工作单位利用工程理论体系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表现来予以效果评价。

OBE模式构成的课程设计是一个循环的闭环结构,如果达到产出要求,则被固定下来,进入下一轮的循环。如果出现问题或有新的产出要求出现,则要重新从源头进行修正,然后再投入新的教学实践。因此,OBE 的闭环结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根据 OBE 模式改革工科研究生的课程设计,将有助于克服目前研究生课程中存在的随意、不规范,教学目标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等问题。

三、结语

以“产出导向”为指导,在工程教育的实施背景下,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封闭式、知识主宰、重学轻思、重教轻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对话式、开放式、能力主导、学思结合、教主于学的全新课堂教学实施模式,全面支撑学生工程能力指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海燕,夏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6(5).

作者简介:

朱海燕(1980-),女(汉族),山东莒南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仿真技术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四位一体”动态培养模式的构建
AMESim仿真技术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应用三维仿真技术模拟弹子锁异常开启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
PSCAD/EMTDC-MATLAB联合仿真技术在SVC控制系统仿真建模中的应用
喜报:我校新增水利工程、化学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
新时期工程硕士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