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inux操作系统》课程理论教学方法改进

2018-05-07李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理论教学方法

【摘要】为提高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Linux操作系统》的教学效果,笔者对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前置学习、问题引入、专题化组织、横向差异化、直观化对比学习等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课程的理论教学效果。

【关键词】Linux 理论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220-01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技术的飞速发展,Linux的商业价值及用户需求在快速增长,《Linux操作系统》课程的重要性在日益提高,一方面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很强,自学门槛较高;另一方面学生因为客观原因对Linux知之甚少,思维方式惯性大,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难度大,在此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便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重要议题。笔者曾在我校立项建设《Linux操作系统》研究性课程和在线开放性网络课程,依据多年教学及建设的经验,将从《Linux操作系统》课程理论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面谈谈做法和经验,以供同行们参考。

一、优化整合内容,安排学生前置学习

Linux操作系统内容庞杂,涵盖面广,市面上现有教材的内容及编排很难贴近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对教材各章节内容按专业方向进行取舍、补充和优化,梳理构建出适合本专业教学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我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把该课程的理论内容编排为Linux基础、Linux系统管理与分析、Linux应用与开发等三个部分,开展层次化、梯度化教学。第一部分基础,难度小,在正式开课前的两周教师先给学生开一次导论课,介绍课程的知识构成和学习方法,展示Linux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以消除学生对课程的陌生感,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安排学生利用网络化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并由教师在网站上对学生进行过关性测试,以督促学生认真执行,不但有效节约了课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学生有了较好的获得感和自信心,为后面两个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必备的基础。

二、由问题引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层递进展现相关知识,开展问题背景下的教学

理论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听讲和接受的状态,使得原本就单调、抽象的理论教学更加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我们的改进则是从应用需求出发,从实际操作出发,先向学生抛出要解决的问题、要完成的任务,从而师生一起进行需求或任务分析,进而形成一个层次化遞进式探索的学习思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进行这样循序渐进地思索与探求,教师再把理论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这一根本目标树立起来,最终教师追本溯源地把所需的多个知识点一一引出,由表及里逐个讲解,这样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紧跟问题,积极思考,前后联系,很容易掌握概念理解理论的来龙去脉,达到从问题到原理豁然贯通的领悟,这样习得的知识不但印象深刻而且又环环相扣利于掌握和运用。

三、构建专题化、方向化理论教学

教师把课程重、难点理论内容如进程与线程、进程通信、中断与信号、系统调用等进行挑选、整合,按专题、难度进行分类,把零散的知识点融合成模块和专题,按专业方向增减相关的知识点,形成有专业方向(嵌入式、运维、开发)和特色的知识体系。在各专题模块教学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构建思维导图,并最终总结提炼不同模块间的联系,达到“书无我有,书有我精”把书由厚读薄的效果。学生面对经过老师讲授的精挑细选具有体系结构的内容和大量有专业方向性的信息,对比他们手中平铺直叙、千人一面的教材文字,自然有了要听、想听的主动性,既利于融会贯通掌握知识,又有利于专业理论素养的培养。

四、理论直观化,运用对比法加强差异化学习

Linux系统分析、管理与编程等部分,内容多而杂,照本宣科满堂灌的讲授方式,必然枯燥乏味,难以理解,针对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教师应本着教学的重点是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并灵活运用在实践中的原则,当堂演示实例并进行随课实验,对过程和输出结果给以细致分析,使知识点可视化、直观化,收到验证理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效果。这种做法对于本课程教学非常重要,也是教师们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Linux的初学者学生而言,往往受Windows的使用模式和思维惯性影响很深,我们的做法是与Windows进行横向对比,进行差异化学习,使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从宏观到细节,把Linux中所谓“个性化知识”突显出来,重点学习领悟。例如在讲解Linux操作系统特点时把Windows系统与Linux系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阐述二者哪些功能比较相似,哪些又是迥然不同,差别较大的部分如系统目录、文件权限、配置方法,软件安装与编译等方面必然成为学习和实践的重点,从而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操作,去体验Linux的设计优点和特色,就把死的知识点变成了学生的亲身体验,这样从实践和体验中得来的知识是非常牢固和深刻的。再如基于Linux操作系统源码开放的基础上,在探究Linux内核的实现和设计方法时,对比分析其与Windows系统的设计上的差异,学生在新旧知识对比中印象必然深刻,容易产生一窥究竟的探究心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不同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工作方法很多都是相似的,实践证明以旧推新,分辨相同和不同之处,差异化、特征化的靶向性教学,既符合知识的认知规律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达到温故知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课程的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改进,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Linux操作系统》课程理论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正平, 纪震.高校 Linux 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9(5):87-90

[2]陈晓,“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J]. 理论探索, 2016(7):43-44

作者简介:

李莉(1975,4-),女,汉族,河北枣强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操作系统、软件。

猜你喜欢

理论教学方法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