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学科中德育的渗透

2018-05-07丁明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潜移默化有机结合德育教育

【摘要】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借助于数学知识载体,进行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和熏陶,争取课课有德育,时时有德育,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德育教育 有机结合 相互渗透 潜移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148-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去”。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要做好德育教育的渗透,力争做到两者有机结合,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有机结合的渗透德育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师善于捕捉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抓住最好的时机,做好适时地渗透,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把教材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潜在的德育教育的因素,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结合教材内容,及时准确地渗透

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去发掘或提炼德育的切入点:主题图、例题和练习题、各类数据、统计图表、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简介。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做到有机结合,适时渗透,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教育,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2.结合教学过程,适时适度地渗透

教师通过教学过程进行德育渗透,不仅仅局限于一人一物、一题一解、一问一答,也可以是一个我们课堂教学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

例如: 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举出一系列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并有很强说服力的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轉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引领和严格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平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孩子们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孩子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

三、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渗透德育教育,强化德育体验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数学教学的任务,又是学生的发展所必需的,既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又是学生求真求善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展开数学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使德育渗透生动化、实用化,使德育实践具体化、科学化:

1.转化法

转化法是把数学中的一些定理和知识,转化成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例如,我们针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点进行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通过自己的实践他们会很轻松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这一项活动,让学生知道在解决难题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把未知的领域转化成已经熟悉的知识就可以轻松解决,并且能够从中领悟到“实践”的重要性。

2.比较法

比较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题例、图表、解题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从中找出规律和共性。三、四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五、六年级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两者放在一起作比较;在学习了分数和百分数,比和比例之后,都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分析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和生活中辨别事物的能力。

3.迁移法

迁移法是把已知事物迁移到未知事物,使学生受到相互影响与转化的教育。例如,教材中的生活中的数学“节约用水”一节,可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绿化环境的意识。这样将数学知识有效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孩子们不仅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实效,而且逐渐建立起了事物是普遍联系并可以转化的辨证观点。

四、积极开展多种数学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实践功效

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合理存款”,让学生懂得储蓄既能支援国家建设,又能使自己的钱有所升值,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养成节约的习惯,通过了解国债等知识,进行国情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小学数学是一门集科学性、基础性、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把德育教育有机渗透到平时教育教学中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并且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争取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素质教育做到实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

丁明英 ,女,1970年11月生,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科德育渗透。

猜你喜欢

潜移默化有机结合德育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