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素质教育背景下作文教学的几点探讨

2018-05-07刘丽凉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提升素养作文教学素质教育

刘丽凉

【摘要】作文教學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据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它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然而,当今初中生的作文现状却令人堪忧。因此,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上教师应该立足课改,改变观念,重新审视写作的功能和效用,让写作教学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作文教学 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87-02

写作教学本需授之以“渔”,待学生掌握表达的基本原则后,他自然会因为对“鱼”的兴趣而乐于写作。然而应试写作的限制,却人为地将此“鱼”的大小、花色、种类限定好了。学生一味追求华丽词藻的堆砌,教师注重技巧的指导,导致很多学生的作文出现无病呻吟、假、大、空的状态。如何在当今学生作业多、实践少、阅读匮乏的形势下,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利用有限的写作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表达观,成为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而笔者认为首要的前提是教师应改变旧有观念,重新认识和审视写作教学的价值。

一、作文应致力于学生自觉发展的激发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且能够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语言的积累和运用。[1]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既实现了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又实现了对文章写作方法的领会,从而实现作文能力的自觉发展。

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常常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割裂开来,这样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其实,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获得作文能力的自觉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要致力于为开拓学生写作的思维空间架桥铺路,使学生逐渐提高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

二、作文应致力于学生人格健全的培养

作文的表达,能有点新颖的词汇、丰富的修辞固然很好,但首先要做到的是准确、平实,符合自己的身份;同时要考虑如何让读者感同身受地体味情感,心悦诚服地接受观点。当然同时要注意的是,一种感情、一个道理,希望读者接受,说清楚是重要的,但如果这种感情、这个道理并不深奥,而是人尽皆知的,那么过于“平实”也有可能使文章变得平淡而寡味,所以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重读者的感情或接受能力,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新学期伊始,为了培养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情,笔者曾设计了互赠名言警句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用心与名人交流,开阔眼界,使之心胸开阔。然后每个人根据赠送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名言警句写在贺卡上,在课堂上交流,互相勉励。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既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加深了友情。事后的作文,学生感到可写的东西太多了。

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在课外记录一次自己与长辈的谈话,要求记下时间、地点以及谈话的内容、说话人的动作、反应,更重要的是记下这次谈话的意义。事后有的家长来电问我:“平时孩子最讨厌大人讲做人的道理,这次怎么自己提出来要与家长对话,还很认真地做了记录,谈了自己的人生困惑?”有的还对自己平日的思想、行为进行了反省。还有不少家长在班级微信群里感谢老师布置的这个任务:因为有很多学生,回到家里,除非有必要,长期不吭半句的多的是,自从这次活动后,学生与家人的沟通交流增加了,家庭氛围更和谐了。等后面再布置学生写作文时,有不少学生说感触太多,都不舍得停笔。学生有了情感宣泄的兴奋点,真可谓是不吐不快,这样也就避免在写作中的虚伪、浮夸和应付的态度,培养了学生求真、求诚的健康人格。

三、作文应致力于学生的学习创造

所谓作文,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自己创作的文章。所以,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对语文学习进行创造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时,需要有自己的思考、体会和感悟等。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只是略微重视视觉形象,只写自己看到的,而实际上,这和描写的要求显然相去甚远,也根本无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只有突破视觉印象的单一描写,综合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多种印象,才能立体地反映景物特征,丰富客观画面,加强景物形象的高度真实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2]为了让学生的描写生动、形象、细腻,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也做了很多尝试,归结起来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平日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观察多积累。一样是匆匆走路,眼睛可以看看四周,想想今天的人和物与昨天有什么不同;一样是匆匆吃饭,闻闻今天的菜和昨天有什么差别,放在嘴里的味道有什么不同;一样是匆匆回教室上课,听听同学今天都说了什么新鲜事……希望能借此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用心体验的良好习惯。二是竭尽所能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吴均的《与朱元思书》等这类运用多角度描写的美文时,我都会有意识强调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引导学生慢慢地、细细地体会作者是如何从不同感觉写出来的,把无形、无声的春风、冬景写得有形、有声的。[3]在学完之余,笔者还会让学生写一个相应的描写片段,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力求描写生动、丰富、细腻。有不少学生的习作确实可圈可点。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无论表情还是达意,在写作时都要思考读者的阅读感受。但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味同嚼蜡甚至哭笑不得的情况。有些学生因为考场作文的字数要求,总爱将试卷上的写作提示语一字不少的抄录;有些学生爱将人尽皆知的道理、感情生硬而又不厌其烦地一一罗列,完全不顾读者的感受。如一学生的开头:“我读了六年小学,又读了两年初中,加起来读了八年书……”,又经常见到学生在结尾处的句式“你们应该……你们应该……”,凡此种种,都是在抒发自身“本色”之时,缺少对读者视角的关注。因此在阐述难懂之理、抒发难解之情时,需要从自身出发,真实但又不失生动的表达;在抒发共通之情、共同之感时,又要努力做到言简意赅,富有内涵。要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章。作文虽然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它毕竟是一种文学创作,所以,它又高于生活。[4]因此,学生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不仅有利于丰富作文的内容,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个独立的个体。笔者曾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他们用话剧的形式把班级的好人好事或所见过的听过的种种有意思的事情通过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要求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高度的激发状态,他们写出了《食堂吃相漫谈》《考试进行时》《铃声敲响后》等文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代中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作文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局面,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活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作文教学之路还很长很长,我们作文教学应从长远的运用着手,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健全他们的人格,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写作教学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从“要我写”逐渐转化为“我要写”“我想写”,使其文思泉涌,出口成章,真正架设一条通向素质教育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付瑶.《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93.

[2]孙晓山.《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05

[3]杨金成.《创设愉快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8(26):14-15.

[4]秦贵生,杨正吉.《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2):143-145.

猜你喜欢

提升素养作文教学素质教育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