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导向理论引领下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发展

2018-05-07王亚飞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创新

【摘要】通过对目标导向理论在学校思想品德教学实现创新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引领作用的论述与分析,对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发展策略的探讨,旨在于为促进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实现与社会发展形势的适应性发展,切实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目标导向理论 思想品德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78-02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引导与规范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推动教学活动规范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学校思想品德教学而言,学生思想品德培养过程的渐进性更为突出,因此,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构建“阶梯式”的教学目标体系,形成“理解→内化→筑基→升华”的良性发展,是实现学校思想品德创新发展的必然诉求。这对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确保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目标导向理论的内涵解析

目标导向理论派生于激励理论,其内涵体现为:目标对于社会实践活动行为取向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目标行为和目标导向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中,目标导向行为是一个选择目标、寻找途径和促进实现的过程,对于人的动机水平具有重要的激发、维护与提高的作用。但是,目标导向行为对于导向过程的时间以及目标自身的挑战性具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相应的需求时间范围内,针对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其激励作用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目标导向理论对学校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

首先,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发展具有规范与引导的作用。目标导向理论认为,导向行为是一个选择目标并制定实现路径的过程,对于动机水平具有重要的激发、维护与提高作用。由于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得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也要随之作出适应性的改变,由此引发了思想品德教学发展的创新诉求。若长期拘泥于对传统教学目标的沿用,势必会阻碍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发展,导致教学的发展取向偏离于社会发展形势。

其次,是思想品德教学实现创新发展的必要选择与重要助力。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子目标的不断实现以及新的子目标的不断设定,体现着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创新发展态势的保持。因此,每一个子目标从设定到实现的过程,需要理论的支撑与保障。为了确保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目标导向理论的导向作用,构建起有助于推动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发展的目标体系,当一个目标实现后,衔接性地提出新的目标,进入新的目标导向过程,确保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发展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第三,是思想品德教学实现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与重要保障。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实质在于: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实现自我发展,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保障。此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对其中相关子目标的不断实现与积累而达成的。在各个子目标的实现与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进行有效的维系的促进,以此来确保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实效性。

3.目标导向理论引领下学校思想品德教学创新发展的策略

3.1采用逐次导入的手段,促进教学创新的持续发展

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彰显时代性特征,是学校思想品德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长期以来,学校思想品德教学过于强调对总体目标的设置,而忽视了对总体目标的分解,致使教学目标体系过于“单薄”,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对总体目标的理解与认知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因而,学习的整体效果不尽理想。基于此,在目标理论的引导下,要求学校思想品德教学应构建起与社会发展形势高度契合的时代性目标体系。以培养实现“中国梦”伟大战略目标所需的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的人才为主体目标,根据不同教学发展阶段的要求设置子目标。并采用逐次导入的方法,形成环环相扣、密切衔接的教学发展过程,这对于推动思想品德教学持续性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3.2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核心,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各子目标实施创新性导向

现阶段,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旨在于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战略目标提供保障,这就要求学校思想品德教学应将发展取向定位于对社会发展形势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对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体系中的各个子目标实施具有创新性的导向。例如,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上,必须要以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需求为第一要旨,同时,通过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的理解,将其划分为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个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的目标来加以更为深刻的认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與深刻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蔡翔.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基本内容与政策建议[J].技术经济,2003(6):66-68.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王亚飞(1965.7-),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现就职于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行为教育人性化相容性。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