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教给孩子带得走的能力

2018-05-07何桂金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能力培养幼儿教育

【摘要】幼儿教育本身作为幼儿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教育,适当、正确的幼儿教育方式与幼儿教育内容会有效提高幼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全方位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空间想象力与肢体协调能力等,对幼儿日后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课程建设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19-02

一、引言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心发育,尤其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家长或幼师通过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教育手段对幼儿的脑部神经进行刺激,逐步完善幼儿大脑的各个功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是儿童智力提高的重要阶段[1]。

二、幼儿教育中的能力培养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从家庭这一群体中脱离开正式进入到社会环境中,其所接触的人、事、物相较于其原先的生活环境而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并从小就培养孩子具备一定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本领,为其今后学习知识技能并拥有更多的能力打好基础。幼儿期应培养以下几种基本能力:

1.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中最基本的能力,也称为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即幼儿要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事,生活自理能力是学习最简单的劳动能力的开始[2]。在3周岁左右的幼儿应当学会自己盥洗、进餐、穿脱衣服、鞋、袜,整理自己衣物和床铺,稍大些的儿童还应当能自己洗手绢、袜子等,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卫生,塑造整洁的形象,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应当学会自己冲澡、钉纽扣、整理房间等,真正做到自己的生活琐事自己打理,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包括其对语言的含义理解与表达的流畅合理程度,儿童在幼儿期时大多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并能比较恰当地运用一些词句对事件、物体进行描述与表达,但是总体而言幼儿阶段儿童的语言表达连贯性较差、词汇量较少,导致其对很多词语的词意理解不够确切,所表达的语句含义也就不够准确[3]。因此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理解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学习与日常沟通交流打好语言基础。

3.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不仅是幼儿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在与伙伴交往中,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社会交往能力,以便于加深双方之间的了解,并从与伙伴的沟通交流中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4]。幼儿在交往中应当克服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使交往关系不断复杂、深化,为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打好基础,因此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幼儿待人接物的正确处理方式,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幼儿后期的个体社会化提供基础性能力保障[5]。

4.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阶段是儿童首次长时间离开家长、在幼师的陪同下生活与学习的阶段,幼儿应当学会在没有成人照顾的情况下,注意自己的安全,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如不在马路上玩耍,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把小扣子和其他小东西放在嘴、鼻、耳里,不玩小棍和树枝,正确使用剪刀,不坐窗台,不爬树和墙头,不玩火,不摆弄电器,在公共场所不离开成人乱跑,不自己到河边玩等[6],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的自救能力与自救水平,为其进入小学独立自主的生活与学习奠定基础。

5.创新创造能力

幼儿教育阶段是儿童脑力发育与脑潜力挖掘的最佳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幼儿教育应当创造一种充满和谐与激情的幼儿活动环境,让幼儿能够深度地融入其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团队游戏与自主学习中,激发幼儿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在面对新事物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此作为基础刺激幼儿的大脑皮层神经,锻炼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认识判断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

三、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策略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教师以幼儿园课程为基础与蓝本,在幼儿园本身的基础设备设施与环境条件下,充分调动幼儿园的各类资源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有计划、有目标地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幼儿综合能力全面培养与提高的幼儿园课堂教育中,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与“落地”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宗旨与关键环节。

1.创新幼儿园教学模式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注重充分调动幼儿园本园内的各类设施与资源为幼儿教学活动提供精彩且丰富的教学场所。在强调个性化成长与发育的现代化幼儿教育中,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等小范围的活动场所,而是应当要将幼儿教育环境拓展到自然环境与真实社会中,形成更多自主学习的有利空间,培养儿童的空间想象力与社会观察力。例如,在创意手工教学中,幼儿园课程除了要为幼儿准备丰富多彩的手工素材供其制作之外,还需要充分开拓幼儿的视野,可以将创意手工教学场所设置在安全的大自然环境中,让儿童自己体会与领悟自然界中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亲切感与亲密感,并充分调动自身潜在的创新创造能力与空间想象力制作出他眼中的大自然,在这一过程中幼师充当合作者与引导者的角色,鼓励与引导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勇敢尝试、积极表达、提升幼儿的积极性与实践动手能力,形成正面向、循环叠代的新型幼儿教学模式。

2.多维化幼儿园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的目标旨在通过多样化、高灵活度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与提升幼儿生活必备技能与能力,因此幼师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维教学方法组织与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新鲜的面貌与事物激发起幼儿对新教学方法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而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加以锻炼与培养,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幼师可以组织儿歌、猜谜、朗诵、临摹绘画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从儿童的视觉与听觉等角度加深幼儿对表象形体的感知与记忆,通过组织课堂抢答、伙伴问答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与伙伴关系。

3.营造创造性幼儿教学氛围

轻松、自由、安全、和谐的幼儿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成效,幼儿园课程“园本化”教育可以充分运用幼儿园内的自然环境与活动场所,将其分为不同的活动区,例如可以将相对安静的区域设置为美术区域,将多玩乐器材的区域设置为幼儿活动区,所有区域对全园开放,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当前的适时需要自由选择意向的区域,打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隔阂,让不同班级的儿童能够通过兴趣爱好进行自我组合与游戏,一方面可以提升儿童的人际交往与团结协作能力,一方面意向的活动氛围更加有利于教学成果的落实。

四、结论

幼儿教育是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前提与坚定的基石,优秀而卓越的幼儿教育可以对幼儿形成有效且显著的智力启蒙与价值观启蒙,预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多角度提高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与身体素质,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基础性保障。

参考文献:

[1]曹素琴.基于地方资源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4):106-108.

[2]滕忠萍.優化园本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以广西军区幼儿园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04):44-46.

[3]刘敏,马波.成都市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6(01):66-69.

[4]姚慧.幼儿园课程能力建设的内涵与路径探索——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课程的要求[J].上海教育科研,2015(07):90-94.

[5]刘红.浅谈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9):38-39.

[6]韩影.提升教师网络信息素养 促进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建设[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06):118-120.

作者简介:

何桂金(1967.6.18-),女,汉族,广州番禺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能力培养幼儿教育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