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成长教育的个案研究

2018-05-07张璐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赵某单亲家庭自卑

张璐

【摘要】通過观察发现班级中有位女生的性格倔强、内向、自卑,缺乏同龄孩子的天真快乐。与其家长沟通之后,了解到该生父母离异对她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略显灰暗的心理状况。我采用给予更多关爱,引导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她成为“三原色”志愿者等方法,降低单亲家庭对她心理上的伤害。

【关键词】单亲家庭 心理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15-02

一、研究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赵某,女,7岁,二年级学生,籍贯——南京。父母离异,赵某判归父亲,与爷爷奶奶共住学校附近一处三居室。父亲因工作原因在家时间很少,奶奶中风瘫痪在床,爷爷为邮电部门退休职工,承担着照顾全家的重任。母亲已经再婚,并生下一个男孩,未满周岁。她在周末,会接赵某到位于铁心桥的新家庭团聚。赵某于一年级下学期成为班级“三原色”志愿者中的“环保小卫士”。她自理能力很强,虽然年纪小,却已经会有条不紊地把地扫干净了。

二、主要问题的描述:

通过观察发现赵某的性格倔强、内向、自卑,缺乏同龄孩子的天真快乐。她表现得过于沉默,少言笑,少玩闹,总是埋头很认真地做着某件事情。对于老师的表扬,她不会表现出小孩子的兴奋与自豪;对于老师的批评,她总是咬着嘴唇抑制心中的悲伤。可以看出,赵某的自尊心极强,希望自己各方面都不输于别人。她的心中似乎藏着很多事情,有着不属于这个年龄孩子的成熟。

三、诊断和分析

1.家访

我对赵某进行了一次家访,当时只有爷爷奶奶在家,奶奶中风无法说话,我与爷爷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交流。从中了解到赵某的父母离异,赵某判归父亲,与爷爷奶奶共住学校附近一处三居室。父亲因工作原因在家时间很少,奶奶中风瘫痪在床,爷爷为邮电部门退休职工,承担着照顾全家的重任。母亲已经再婚,并生下一个男孩,未满周岁。她在周末,会接赵某到位于铁心桥的新家庭团聚。据爷爷说,赵某虽小,但心中对父母的事情却很清楚,很在意。

爷爷十分疼爱孙女,为了能够弥补其心灵上的创伤,尽所能满足赵某的物质需求,生活和学习上都一一过问。但是,爷爷还要照顾瘫痪的老伴,再加上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而且,爷爷的爱无论如何也替代不了母亲的爱,父亲虽生活在一起,却与赵某很少相处。爷爷说,赵某不经意间会流露出对有父母疼爱的同学的羡慕。对于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这样的境况使她变得自卑。

另外,爷爷的教育观念是不溺爱,要教会孩子坚强。因此,把赵某从小当成男孩子一样带。赵某爬高上低摔伤了,爷爷从不大惊小怪,也不许她大哭撒娇。渐渐地,赵某在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了,性格中显露出了一份倔强。她学会了忍耐,小小年纪却会把乐与苦都压抑在心中。

2.谈话

在家访之后不久的一天,无意中被学生看到U盘里我家小宝宝的照片,大家都七嘴八舌地问我这是谁。赵某也很有兴趣地走过来看,却仍然没有说话。我看着她说:“可爱吗?”她微笑着点点头,小声说:“我妈妈也给我生了个小弟弟。”她竟然毫不介意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的存在,反而似乎很喜欢他。我想,这是个很好的突破口,便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从这个弟弟身上与她聊了起来,从中了解她心中的真实感受。

下面是作者与她的一段对话(师代表作者,生代表该生):

师:你的弟弟多大啦?

生:他还很小,才刚出生。

师:是吗?我们家宝宝那么大的时候总是哭,你的弟弟也这样吗?

生:他不怎么哭,很乖的。

师:那真是太可爱了!你常去看他吗?

生:星期六、星期天妈妈会接我去玩。

师:每周都去吗?

生:也不是,妈妈忙的时候就来不了了。

师:你喜欢去妈妈那里吗?

生:喜欢。我可以帮妈妈看着弟弟,让她去做事。

从这次谈话中,我感受到赵某对妈妈没有怨恨的情绪,十分渴望与母亲团聚,也很喜欢这个同母异父的弟弟。赵某对家庭的温暖的渴望,恰恰说明了父母离异对她的伤害。她平时都将这些情绪压抑在心里,是多么的痛苦。

四、指导策略:

1.给儿童充分的爱抚;2.引导儿童积极参加集体性的各项活动。

五、实施指导策略:

1.用无私的爱开启心灵的窗;2.在活动中建立自信心。

六、实施结论

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赵某的性格有了较为良好的转变,她不再过度地压抑自己的情感。她脸上的笑容多了,笑得纯真而灿烂,这使她容易亲近了许多,因而有了不少相处融洽的玩伴。大家还发现,她的内心其实是充满热情的。赵某关心班级,总是把班里的事放在心上。她还关心同学,每当有人遇到了困难,她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帮助别人。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自信心的逐步建立,对赵某的学习也起到了正面影响。以前那个极少发言,声音小之又小的小姑娘,现在不仅能积极举手发言,而且声音响亮。对于大多数同学都觉得比较困难的当堂口头片段练习,赵某常常勇敢地回答,新颖别致的语言还曾赢得过其他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朗读课文更是少不了她,几乎每次都踊跃举手。她不再胆怯,能大方、自信地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诠释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日子一久,她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赵某单亲家庭自卑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婚前赠与的首饰和手机离婚时需要返还吗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劳动者可以不事先通知用人单位,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
非法讨债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