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20世纪泰国“宾乍隆”“莱南通”彩瓷研究

2018-05-07李亚茜李超

牡丹 2018年8期
关键词:泰国人彩瓷南通

李亚茜 李超

中泰交流源远流长,泰国“宾乍隆”“莱南通”彩瓷结合了本国、中国乃至欧洲的多元文化。本文以18-20世纪中泰彩瓷造型、构图、用色、纹饰为例,对比研究并总结泰国“宾乍隆”“莱南通”彩瓷风格,从外交贸易、政治因素、佛教信仰、民俗生活四个方面来考证“宾乍隆”“莱南通”彩瓷风格形成原因,感受泰国民族文化的审美以及中泰乃至欧洲文化交融的物质与精神文明。

一、“宾乍隆”与“莱南通”彩瓷概况

“宾乍”指“五”,即多的意思。“隆”指色彩,因为泰国陶工在装饰瓷器时往往所用的釉彩超过五种,故命名为“宾乍隆”。泰国市场需求量较大,清代,中国广东、福建等地的窑口大批量将瓷器输往泰国,于是泰国受到雍正时期的景德镇粉彩、珐琅彩影响出现了“莱南通”瓷器。泰国王室将其自身的特色纹饰交由景德镇窑量身定做,瓷器装饰多用金色描绘纹饰,并施以粉彩的绘画技法装饰一些花草纹样。

《世界陶瓷史》卷一“东洋陶瓷”中提到“宾乍隆”彩瓷:1350-1767年,清代,中国窑口为进驻泰国市场,大量生产彩瓷,使其成为一般性的陶瓷名品。泰国直接在中国景德镇进口彩瓷,或在广东、福建进口彩瓷,或在中国景德镇进口彩瓷需要的白瓷胎,后至广东加彩。

《世界陶瓷史》卷一“东洋陶瓷”中提到“莱南通”彩瓷:清代,中国已经向欧洲出口粉彩瓷进行贸易,出口路线经过东南亚的泰国。泰国人把“宾乍隆”彩瓷的装饰技法融合自身风格,向景德镇订制彩瓷,这时出口至泰国的部分彩瓷底款书有中国皇帝统治年号。拉玛五世时,泰国皇太子曾在宫廷建有烧造“莱南通”彩瓷的窑炉。泰国的一些贵族引进了中国陶工(可能为广东人)至曼谷指导烧造。也有泰国人因为自身对“莱南通”彩瓷的喜爱,自行绘制有关本土的泰国纹样于彩瓷之上,并在私建的窑炉烧造,但白瓷胎还需从中国景德镇进口。随着时间的变迁,泰国人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其生产莱南通彩瓷的窑址也不复存在,所以其历史也难以详尽介绍。“莱南通”彩瓷的发展历程自上而下,随着泰国人审美情趣的变化与发展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莱南通”继承并发展了“宾乍隆”彩瓷,时间有前后之分。“宾乍隆”与“莱南通”彩瓷风格极为相似,受到了中国五彩、粉彩、珐琅彩的影响而相继出现。相比而言,“宾乍隆”彩瓷呈现出五彩缤纷,色彩更为丰富;“莱南通”彩瓷则一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光彩夺目。

二、“宾乍隆”“莱南通”彩瓷风格特征

“宾乍隆”“莱南通”彩瓷风格特征体现在瓷器造型、构图、用色、纹饰的方方面面,下面通过“宾乍隆”与中国五彩、粉彩瓷的比较和“莱南通”与中国广彩瓷的比较来概括其特点。

“宾乍隆”较中国五彩、粉彩瓷:器型多为生活实用类器皿,碗类居多;构图以开光构图为主,与雍正、乾隆时期的粉彩(直接加彩,没有地作为陪衬)不同,“宾乍隆”彩瓷更喜爱用颜色鲜艳的加彩作为其地(指器表);用色比中国彩瓷更加浓郁艳丽,“宾乍隆”彩瓷表面上色与绘纹,并施粉釉;“宾乍隆”彩瓷纹饰常见突出佛教艺术色彩的纹饰,极具华丽、具有繁缛和注重装饰性的欧洲洛可可艺术风格特征。

“莱南通”较中国广彩瓷:“莱南通”彩瓷器型虽没有广彩瓷器形繁多、供不应求的特点,但也多为碗、盘、盆、香炉类造型;“莱南通”与广彩瓷构图风格整体一致,同样以丰满图案式构图为代表,但“莱南通”主体纹饰有以中国画题材、画法的中泰结合的装饰艺术;“莱南通”与广彩瓷用色、主色大致相同,“莱南通”以金色、白色为底,施粉釉,粉剂以金为原料,有金色纹样;在纹饰方面,“莱南通”呈现出繁密与吉祥氛围的满地式装饰风格,而广彩瓷中大面积使用金色作为锦地。

三、“宾乍隆”与“莱南通”彩瓷风格成因

“宾乍隆”与“莱南通”彩瓷风格成因并不单一,受到对外贸易文化交流、泰国本国的政治、宗教信仰、民俗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下面分别介绍“宾乍隆”与“莱南通”彩瓷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外交贸易

中国和泰国的海上贸易最迟从元代就已经开始,清代,中泰贸易主要分为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康熙后期,中国东南省份的贡米不足,贡米主要由泰国供给,雍正、乾隆时期,中国与泰国的大米贸易一度非常兴旺。清代,中国向欧洲出口彩瓷进行贸易,其间经过泰国,而当时中国不少沿海居民移居东南亚,尤其是移居泰国的人数达三百万人,当中,人数最多的就要属潮州。拉玛四世时期,为保持泰国独立,泰国统治者积极向西方学习,泰国人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出现较大变化。于是,泰国开始大量接纳西方思想,在艺术文化方面大量借鉴、采用欧洲的特有纹样,凸显出厚实、单调的特点。这也就是泰国“宾乍隆”瓷既带有欧洲洛可可装饰艺术,又与中国光彩瓷在造型、构图、用色、纹饰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原因。

(二)政治因素

泰国文化中常用颜色来代表日期,曼谷王朝时期,王室成员一周所着衣物,必须一天一色。众所周知,如今泰国国旗由红、白、蓝三色构成。其中,三种颜色分别代表特定的含义与精神。再如,拉玛九世出生于星期一,幸运色为黄色,所以与国王相关的都是明黄色调,以表达对国王的拥护与爱戴。近年來,泰国的“红衫军”和“黄衫军”分别代表该国的阶级成分与政治立场,集会时,人们穿着代表各自政治力量的衣服,以示权威。当然少不了颜色阵营对抗导致的流血冲突,给泰国人带来了伤害。其中持有不愿对立与纷争立场的民众,则希望找到一个“中立色”来代表自己的“中立”立场。如今,粉色即成为一种中立的政治立场,即追求和平与和谐,不冲突,非暴力。泰国“宾乍隆”与“莱南通”彩瓷的主色红、黄、粉等色调的流行和后来“宾乍隆”与“莱南通”的衰落与政治因素息息相关。

(三)宗教信仰

泰国96%的人信仰佛教,他们普遍认为,佛要金装。从佛教的历史沿革来探究,最初与佛教关联的物品是用真正的黄金制造而来。除佛教和寺庙以外,与黄色和金色接触最多的就是皇室。泰国国王的衣着、打扮、行宫、交通等,都以金色为主。在泰国这样一个推崇佛教的国家,这一特色也被应用于泰国彩瓷的主色调中。莲为佛教的象征,彩瓷不断将其作为装饰纹样,如莲瓣、佛花、佛光、头戴佛冠和双手合十的佛像等。

(四)民俗生活

泰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泰族人口占泰国人口的82%,可以说泰族人是泰国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和发扬者,其对于色彩有着较高的崇拜。例如,红色代表泰国拳击体育文化,蓝色代表泰国的众多海岛与民俗假日“宋干节”(泼水节),黑色代表泰国的夜间休闲与丧葬文化,绿色代表泰国的国宝——玉佛、农耕文化等。这种丰富的色彩赋予了泰人多种多样的生活意义:黄色象征着高贵,金色象征着富丽,红色象征着厚重,黑色象征着肃穆,蓝色象征着宁静,绿色象征着健康。这为泰国“宾乍隆”与“莱南通”彩瓷创设了一个色彩来源。

四、结语

泰国“宾乍隆”与“莱南通”彩瓷将中泰乃至欧洲的文化集于一身,通过彩瓷呈现出来。人们可以感受到“宾乍隆”与“莱南通”不同的民族文化风尚,它们糅和并衍生出独特的彩瓷风格,不同的生存空间和文化体现造就了独特的美丽文化。“宾乍隆”与“莱南通”中独特的装饰艺术为世界陶瓷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物质与精神文明。

猜你喜欢

泰国人彩瓷南通
泰国人对数字化生活习以为常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泰国人对“路边野餐”情有独钟
泰国人买彩票痴迷车祸数字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漏痕彩瓷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