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8-05-07孙妍
孙妍
摘 要:讨论了目前高校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应用统计学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情况为例,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4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能力 本科生培养 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a)-0211-02
高校作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各方面人才的主要基地,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曾指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然而,在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既收获了可喜的成果,也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困惑。本文讨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立足于我校应用统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 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推陈出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实践能力)三大要素构成[1]。实际上,大部分高校目前着重培养的只是学生的创新技能,也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师资源的配置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在本科生阶段,学生首要的任务当然是习得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打好基础,甚至有些后续课程要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到了博士阶段才能在学术上推陈出新,取得成果。因此,对不同阶段,具备不同潜力的学生都应该在创新能力的要求上有所区分,不能简单粗暴地“一刀切”。然而,现状是不少高校在本科生阶段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中要求学生有创新点,却没有对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清晰认识,盲目地拔高要求,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只有知识和技术方面的创新才是创新。目前这种对于创新能力过于狭隘的理解,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缺乏自信,主观能动性被限制,同时也失去了继续深造的兴趣。长此以往,高校不但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反而会限制一部分学生的发展。
针对这一现状,经过我校应用统计学专业本科教学中长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改善。
2 对策与建议
2.1 在本科生阶段,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培养
创新意识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 志等[1]。创新思维是创新的认知系统,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2]。简单来说,创新思维就是人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以“共享单车”等成功的创新案例,激发学生“以人为本”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大到应用所学改变身边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小到专业课程实践报告格式的重新设计都是一个人创新能力的体现,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我们还经常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开展专题讲座,增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2 明确划分本科、硕士和博士等不同阶段的创新成果要求
以本科生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为例,对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创新点的要求不能盲目提高到学术创新、技术创新的高度。本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时间、精力和专业知识都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本科生即使通过各种途径能够获取本专业最新的科技进展信息,但是很难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讨。高校教师在指导本科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时,应强调本科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就是学生能够用自己已知的知识研究探讨自己未知的问题,并得出结论即可。在毕业设计考核标准中应增加学生自主选题的加分项,同时加大指导教师评分的权重。因为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的选题非常新颖,对自己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也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问题,可是在评阅教师的眼中其结论可能并不突出,只有指导教师才能更准确地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评价其毕业设计。这样才能使毕业设计这一本科阶段的最终考核手段取得既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热情,也进一步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的效果,从而成为高校基础教育的良好补充。
2.3 积极开展各种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探索求异
目前,各高校均已设立各种“大学生创新项目”类别的基金项目,从资金等方面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这些基金项目的申请标准应该基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的目的适当放宽,而考核验收时也应该适当放宽标准,同时基于鼓励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目的,可以提供诸如进入著名企业实习之类的附加奖励。这样的项目不再只关心结题时学生能发表几篇论文,而是更注重研究的过程,能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就能感受到具有人文精神的,宽松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
2.4 更多地设置交叉学科课程
开阔的思路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以应用统计学专业为例,目前的统计分析手段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语言的发展,而数据分析最热门的应用领域是金融和管理工程。因此,我们不但在专业设置中增加R语言、Python语言等课程,让学生体会计算手段的发展为数据分析带来的便利;同时也经常邀请经济学领域的名师开展各类讲座,使学生更多地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专业能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带来的变化。我们也鼓励学生主动与其他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学生可以与不同学院的学生组成小组自行对感兴趣的领域开展调查研究,而教师只指导学生查阅参考文献,從完成小课题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开阔视野和思路,独立地完成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 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随着时代持续发展变化的大课题,而学生,教师和培养环境的和谐将始终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与探索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
[2] 王征.创新思维:基于创新能力建设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9):119-120.
[3] 马清珍,张宝魁.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83-85.
[4] 高道才.对个体创新能力的再认识[J].中国青年研究,2005(10):24-28.
[5] 罗清旭.创新的随机性与创新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3):27.
[6] 万福绪,方炎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京林业人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76-80.
[7]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 2004(1):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