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几种意识

2018-05-07刘淑华

中国教师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书匠朝阳意识

刘淑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再只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要进行深入的教育教学思考,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需要做学思结合的“研究型”教师。

一、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英国学者斯腾豪斯(L.Stenhouse)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时代命题,强调教师的研究能力。其认为,长期身处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做好教学任务的执行者,还应该成为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基于这一理念,将教育研究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这一观念也越来越得到认同和推广。

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就要时刻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身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创造,善于研究、乐于研究,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着手,通过反思和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为改善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使自己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二、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几种意识

目前,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研究即論文”“教育研究就是写论文”“教育研究太深奥,不知从何下手”等认识。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学实践,需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教师的教育研究不是为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而是力图使自己的教育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因此,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需要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1.问题意识

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的发展,都是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进行的。问题是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无论是从教书育人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从专业发展来看,教师都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教师有什么问题、研究什么问题、能否解决问题,从实践中来,解决方法也应用于实践中,这也使教师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在沧州市运河区朝阳小学(以下简称“朝阳小学”),教师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改进—理论提升—实践的反复循环,形成了敏锐的问题意识。

2.反思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反思可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的反思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包括对教育目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师生关系的反思。

如果教师在工作中仅仅是进行经验的获取和积累,而不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有很长年限的工作经验,也仅仅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除非善于反思,并且将反思的结果重新反馈给教育教学实践,否则是不可能有所进步的。朝阳小学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便利条件,从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习意识

教育研究基础上的学习,是需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的,这可以使教师明确工作的目标和价值,借鉴他人的经验,从而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进行长期积累,不断丰富思想、拓展视野。同时,教师在学习中还会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

朝阳小学为教师学习创造了条件,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或请专家进校指导。

4.过程意识

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其路径一般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得到解决问题的启示—设想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问题得到了解决—写成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

教师在研究中学习教育理论、学习研究方法,以研究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研究,教师在研究中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改进教学,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学习学科理论知识、教材相关知识、课程教学知识等必备知识,从而提高其整体知识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分析思考综合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效提升了教师专业技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总之,中小学教师要想做好教育研究,需要扎根于教育实践中,而且并非每一次的教育研究都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而是要学会通过教育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作者系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朝阳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教书匠朝阳意识
父亲宁可的“教书匠”情怀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迎朝阳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不许耍赖
终身做个“教书匠”
“教书匠”——郭勇与他的书法之路
圆周上的有理点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县官和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