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的变化与应对策略
2018-05-07任建
任建
【摘 要】移动学习环境宽松,便于实现师生互动交流,是未来高校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但与移动互联网络空间中在线学习的繁荣发展相比,高校课堂教学还主要采取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造成了学生热衷于网络自主学习而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高校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定位、完善专业素质、替身信息素养,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移动学习;高校教师;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5-0095-002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各种移动终端在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移动学习正在演变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方式。在移动网络环境中,学习者产生了学习需求,利用手中的移动学习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便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尤其随着慕课、微课等在线学习资源的普及,移动学習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具有方便快捷、趣味性和交互性高等优点,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求,受到广大学习者尤其是高校学生的热烈响应。
名校名师在教学团队精心制作下推出的在线课程,在网络空间上一呼百应,选课者动辄上万。学生在学习时不免就要与自己学校的授课教师比较,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在下面看网络教学视频的情况。普通高校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培增,如何能够适应移动互联时代学生的新变化,这是值得每个教师反思的课题。
2 高校移动学习现状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于成熟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利用移动设备实现交互教学活动[1]。移动学习更多具备自主学习的特征,尤其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研究在移动网络中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移动学习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工具和设备提供技术支持,还需要教师综合应用教育教学理论,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创建一个学习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
目前,各个高校基本上都开通了面向学生和教师使用的移动校园网,为开展移动学习奠定了物质基础,这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带来更为便捷、生动的学习体验。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们在移动网络上的学习往往是自主、无序的,学习过程可控性差,效率低,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且,很多同学只是把移动网络看成了一个“移动网吧”,网络活动主要以聊天交友、娱乐和网络游戏为主,对正常的学习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要想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不仅需要硬件环境的搭建,还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和授课教师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认真研究移动网络下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引导学生更高效、更合理的使用移动网络。
移动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和计划来选择学习内容,在各种交流工具的帮助下,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的学习协作、互动和交流。而且移动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方便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能有效节约教育成本,更大程度使用高效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学习资源,追求教育效益最大化。移动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要活动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角色定位。
3 教师角色的内涵与演变历程
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长期以来,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和“专家”,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学生管理、学生评价等方面占据主导和权威地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新型教学理论的兴起,教师单一主导的教学理念不断受到教育改革的冲击,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绝大部分学生是具有完全认知、行为能力的认知主体,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尤为突出,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
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学生对于传统课堂学习倦怠感不断增强,一时间“大学课堂消亡论”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谈资。新技术的崇尚者们开始讨论如何在新技术的支持下,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各种学习新形态,如MOOC(大规模在线课程)、微课、移动学习等。认为高校教师不再是大学教学的主力军,大学课堂应该彻头彻尾地变革成为名校慕课的辅导教室,而教师则变为名校慕课课程的辅导老师[3]。新技术学习新形态下教师权威的打破,教师不仅权威尽失,而且也不再是知识传授的主要传授者。教师、书本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学生已经不再主要依靠课堂上老师的讲授获取知识。在移动网络时代,信息获取变得便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老师的知识权威地位不再。作为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工具和学习资源,积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合适的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正确获取知识和资源,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与问题[4]。
4 移动互联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
与移动互联网络空间中在线学习的繁荣发展相比,反观高校课堂教学领域,真正能够将新技术引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新型学习模式的却不多。一方面是网络学习空间中异彩纷呈,不断受到学生热捧;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墨守成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老师的职业倦怠感日益凸显。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教师,在知识理论的先进性、引领性方面不够,再加上所在高校由于财力、教师进修制度的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他们很少有机会出外进修,更新知识和技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4.1 从自身层面分析
4.1.1 知识结构的单一
一方面表现在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大多数教师对所从事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有较好的掌握,但对相关专业的知识则相对薄弱。这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于知识传授的拓展延伸,导致知识传授程中存在照本宣科的情况。另一方面表现在不少教师自身即存在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脱节,教学中难以将知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难以达成知识讲解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4.1.2 教学方法简单
目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固化的问题,不少教师无视学生对于新技术、新媒体的热情,依然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不注重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用,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4.1.3 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脱节
虽然现在很多高校意识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但目前普遍存在着课程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讲授而忽略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问题。原因一方面是受到学校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限制,更重要的在于教师。因为技能性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很多老师首本身欠缺社会实践,只能在教学中避重就轻。
4.2 从学校层面分析
4.2.1 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控制权
现在高校普通存在教学机制性过强,教师上课的程式化要求过多,例如课程讲授之前,教学管理部门会要求教师提供教學大纲、教学日志、电子教案、课件等多种教学材料,较大地限制了教师实际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自由安排。
4.2.2 高校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
目前,各级高校基本上就建立了全面的教师考核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对于完善和规范高校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提高这些制度的执行效率,大多数高校的考核和评价,一般采取细化考核的形式,具体针对教学内容、方法、规范、效果进行量化打分[5]。不管是考核内容还是考核方式的制定,都没有考虑到新媒体教学实验可能会带来的教学内容、方法、规范、效果暂时或短期偏离考核标准,从而影响采取教学新形态老师的教学评价得分。而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教师的评奖、职称晋升等都与教学评价分直接挂钩,这就严重制约了广大教师开展教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5 移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师应对策略
5.1 及时转变角色定位,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
在移动学习环境中,教师要适当减少对于整个课程的操控性,从学习活动的控制者转变为组织者,从学习内容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与疑难解答。
教师要注重教学策略的设计,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参与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2 完善专业素质,提升实践技能
移动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对所教授课程与相关课程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全面掌握所处专业的知识脉络;教师教授内容不仅包括教材、讲义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向学生介绍书本上的理论、实验室中的技术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与应用,让学生明确他们能够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得到什么。
教师还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与时俱进。移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快捷地从网络中获取最新的专业资讯,了解最新的专业发展动向。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就会逐渐失去在学生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教师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尤其教授应用性学科的教师,不仅需要对专业和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了然于心,还要将课程中的知识、技术与社会生产实际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 注重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体现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这些能力的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最佳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5.4 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是指教师利用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来获取教育教学资源,一边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做出设计、应用、评价和管理的能力。在移动网络环境支持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成为必然,教师要培养较高的信息意识,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工具应用到教学环节中。
此外,高校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管理的调整,1)降低教学管理的形式性,例如减少事务性教学文件的数量,姜老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自主性和发挥空间;2)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机制,改变标准化的教学督导打分和评价形式;3)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各种教学模式,肯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活动,鼓励教师打破常规、积极创新。
6 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为高校创造了开放的移动学习环境和海量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高校教育,不能再延续以往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重记忆而不重能力,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教育形式。作为置身其中的高校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才能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参考文献】
[1]李金林.移动学习发展及其绩效评价设计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7:95-98.
[2]周雪峰.高校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自觉论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2.6:11-13.
[3]何婷婷.慕课热潮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适[J].中国成人教育,2016.12:150-152.
[4]刘展旭.智慧教育生态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探析[J].福建论坛,2017.5:173-177.
[5]邱 晖,许淑琴.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标下高校教师角色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