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家庭牧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8-05-07刘光明苏晓宁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乳企林县牧场

刘光明 苏晓宁

奶牛养殖是奶业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引导下,我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有力支撑了乳品产业发展。为了解奶牛养殖业转型升级进展,我们到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以下简称“和林县”)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了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农牧业局等单位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家庭牧场发展情况介绍,走访了7个规模牧场,与蒙牛公司奶源部门进行了交流。总的看,和林县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包括家庭牧场在内的规模牧场通过优胜劣汰,不仅扩大了规模、完善了设施装备,生鲜乳单产和质量水平也显著提高;但在进口奶粉冲击下,规模相对较小、管理相对粗放的家庭牧场在生鲜乳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自我积累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奶牛养殖业高速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少面临是否退出的艰难选择,迫切需要补齐短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和林县奶牛家庭牧场发展现状

和林县是全国著名生鲜乳产地,2016年奶牛存栏8.5万头,生鲜乳产量60.8万吨。近年来,和林县大力推进奶牛养殖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养殖模式由过去千家万户养奶牛,到目前全部实现规模化牧场养殖,百头以上规模化养殖率达95%,比全国平均高41个百分点。同时,家庭经营不断发展壮大,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家庭牧场脱颖而出,2016年达到26个,占全县45个运营牧场的一半以上。

一是初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养殖。随着奶业市场调整变化,和林县奶牛养殖经历了奶户散养、小区集中养殖、规模化牧场养殖三个发展阶段,除个别正在进行牧场化改造的小区外,目前均实现了规模化牧场养殖。其中家庭牧场都是在牧场化改造过程中,通过收购或托管退出奶户奶牛发展起来的,奶牛存栏基本在200头以上。调研中走访的7个规模化牧场,除了4个专业养殖公司牧场外,赵宇春、天保牧丰、兴农3个家庭牧场都是由起步较早的奶户逐步发展起来的,虽然不能与工商资本兴建的规模动辄几千过万头的牧场相比,但奶牛存栏也分别达到315头、295头、304头,规模化程度较高。据赵宇春牧场的场主赵正平介绍,他家2001年开始养奶牛,当时利用扶贫款和蒙牛公司贷款购买了5头奶牛,之后挣的钱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外,全部用在买牛和牧场建设上。2003年投资购买了10位的挤奶机,之后经营过奶站,组建过合作社,投资过养殖小区,奶牛存栏在2007年成立合作社时达到60头,2011年合作社进小区时达到了100头,2014年小区转牧场时达到了200头。和林县家庭牧场不但养殖规模大,同时在乳企对牧场准入和评级措施的倒逼下,通过完善和提升设施设备也初步实现了标准化养殖。目前,调研走访的3个牧场都采取封闭管理,建有标准化牛舍、独立挤奶厅和机械化挤奶机、消毒室、兽药室,建立了奶牛档案,实现了分群饲喂和泌乳牛TMR日粮饲喂等,兴农牧场还引进了专业养殖管理软件。

二是泌乳牛单产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较高。和林县农牧业局介绍,2011年全县奶牛存栏曾达到14.4万头,生鲜乳产量62.5万吨,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结构调整,虽然奶牛存栏数量有较大下降,但通过淘汰低产牛和推广标准化养殖,不仅奶牛单产显著提高,生鲜乳质量也明显改善。从调研走访的3个家庭牧场看,目前泌乳牛每头产奶量日均都在26公斤以上,年均在7吨以上,虽然低于养殖公司9吨以上的单产水平,但高于2016年全国荷斯坦奶牛6.4吨的平均单产水平。赵正平说,奶牛单产的提高,主要得益于近几年改善牛群质量和饲喂技术,特别是玉米全株青贮为核心的TMR日粮技术普及后单产增速较快。他家泌乳牛单产水平2011年大约为4吨,2014年达到6吨,目前超过了7吨,如果乳企敞开收奶的话,只要加大优质苜蓿以及精饲料投喂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单产。随着奶牛饲养标准化水平的提高,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水平也明显提升,在农业部连续多年抽检中,内蒙古全区生鲜乳没有检出违禁物质,质量安全合格率保持100%。蒙牛公司奶源部门介绍,公司对每一个牧场的每一批原奶均单独化验并出具质量凭单,对指标不合格的原奶一律拒收。从访谈牧场提供的原奶质量凭单看,近期7个牧场生鲜乳各项指标都符合企业要求,其中3个家庭牧场访谈前一天的蛋白含量分别为3.25%、3.27%和3.36%,高于养殖公司牧场3.2%的平均水平。调研中3个牧场均反映,有一项指标不合格,乳企就会拒收一个批次的原奶,损失很大,谁也不敢掉以轻心,但只要按照乳企提供的标准化生产要求去做,除偶尔因奶牛健康问题导致生鲜乳不达标外,一般均能满足乳企质量安全要求。

三是家庭牧场仍可保持较高收入。近年来,虽然在进口奶粉冲击下,奶牛养殖收益不断下滑,不少奶户被迫退出了奶牛养殖,但从调研情况看,和林县的家庭牧场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泌乳牛单产,家庭经营收入仍保持较高水平。据县农牧业局介绍,家庭牧场都与乳企签订有生鲜乳购销合同,多数是赚钱的。平均来看,家庭牧场由于设施设备条件较差导致评级较低,生鲜乳交售价略低于养殖公司牧场,但家庭牧场成本平均在2.8—3.0元/公斤(不包括家庭成员劳动报酬),低于养殖公司2.9—3.1元/公斤的总成本,目前奶价下每公斤仍有约0.2元收益。目前家庭牧场泌乳牛多在100头以上,按照每头年产7吨测算,如果经营管理到位,年收益可达10万元以上,还是比较赚钱的。就访谈家庭牧场看,赵宇春牧场收益最好,生鲜乳成本约2.9元/公斤,作为乳企评定的B级牧场,2017年上半年生鲜乳交售价平均3.2元/公斤,去掉0.07元/公斤运费,每公斤盈利在0.23元左右。按照月均交售100噸生鲜乳测算,全年收益有望超过27万元。兴农牧场效益较差,生鲜乳成本约2.95元/公斤,2017年交售奶价最低时只有3.04元/公斤,加上0.07元/公斤运费,很多时候基本不赚钱。兴农牧场的场主郭柱柱介绍,由于奶牛卧床等条件不达标,牧场被评为C级,乳企给的奶价本身就低,还遇到过抗生素超标被乳企拒收,总体是赔钱的。但兴农牧场有其特殊性,据牧场主说,赔钱是因为生鲜乳是买方市场,价格乳企说了算;有时乳企还会限收,风险很大,因此不再投资提升牧场评级和泌乳牛比例,准备转向肉牛养殖,导致其生鲜乳生产成本较高、交售价较低。

和林县的家庭牧场能够发展到今天,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一是奶农的辛勤劳动和持续不断的投入,二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三是作为龙头企业的乳企在贷款、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帮助和严格的质量安全管控。可以说,和林县现有的家庭牧场,都通过了规模化、标准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考验,初步实现了现代化养殖,是奶农中的精英,具有较强的经营能力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家庭牧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近年来进口奶粉冲击下养殖收益下降和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要求不断提高,家庭牧场经营管理、技术能力等方面问题凸显,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从调研了解看,当前和林县家庭牧场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管理还不够规范。和林县的家庭牧场虽然规模扩大了,资产变多了,但经营管理仍比较粗放,总体上仍处于追求规模扩张的阶段,还没有实现从传统家庭经营向规范化管理的蜕变。一方面管理还不够精细化。家庭牧场多数没有清晰、规范的成本核算,访谈的3个家庭牧场都对每天投放的饲料成本较为敏感,对各种饲草料、添加剂、兽药等的价格、进货情况了然于胸,但对牛舍、挤奶等设施设备折旧等情况不够清楚,测算出的生产成本不够准确。郭柱柱一直强调兴农牧场上半年赔钱,但具体测算时又很难说清楚详细支出情况,经营状况最好的赵宇春牧场的场主赵正平也说“赚了多少说不好,反正赚的钱都买牛了”。另一方面对中长期发展谋划不足。家庭牧场一般都把投入放在了扩大规模上,而涉及生产稳定、产品质量、自身形象等的设施设备投入较少,牛舍、挤奶厅、草料库等都相对简陋,多是按照最低标准建设,所以后期维护成本高,不利于长远发展。从走访的3个家庭牧场来看,直观印象是赵宇春牧场整洁干净,绿化较好,天保牧丰和兴农牧场的挤奶厅、牛舍等直接关系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地方虽能保持整洁干净,但也存在建筑材料乱放、场区整体比较杂乱的现象。蒙牛奶源部介紹,家庭牧场更愿意对直接关乎规模和评级的设施设备进行投入,对消费需求升级认识不足,不愿意在牧场外貌、环境等形象建设上投入,跟不上乳企的要求。过去为激励牧场发展,蒙牛曾经对合同牧场实行授牌制度,现在为避免影响乳企形象,已经取消授牌,以免一个牧场不好的形象曝光影响整个企业产品销售。

二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走访的3个家庭牧场泌乳牛平均单产在7-8吨,与养殖公司牧场的9—11吨还有差距。原因之一是技术力量不足。养殖公司牧场一般有场长、技术员、兽医、配种员、饲养员、饲料工、挤奶工等岗位,分工明确,技术力量较强。而家庭牧场一般只雇佣喂料工和挤奶工,防疫、配种等技术活或由牧场主家庭成员兼职,或请专业人员上门服务,不利于及时发现奶牛健康隐患,在奶牛出现突发状况时也难以及时应对。据呼和浩特市奶办介绍,受技术水平影响,家庭牧场的受胎率普遍比养殖公司等大型牧场要低10个百分点左右,直接影响牧场泌乳牛比例,拉低了牧场产出水平。同时,家庭牧场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能力也不足。天保牧丰牧场的场主李金元介绍,目前牧场只能检测生鲜乳中抗生素是否超标,尚不具备其它质量安全指标检测能力,不仅会因为一头奶牛所产生鲜乳指标超标导致一个批次的生鲜乳不合格,而且也不利于及时发现不健康奶牛,甚至导致奶牛提前淘汰等,常常带来意外损失。奶联社旗下一家村牧场场长介绍,养殖公司对牧场管理者的能力要求很高,不仅要有经验,还要求有一定学历。他本人是兽医大专学历,做过兽医,从事奶牛养殖14年,而家庭牧场场主一般更相信自己的经验,对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接受较慢。

三是在产业链地位较低。乳企作为奶业中的龙头企业,对家庭牧场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掌握了生鲜乳的定价权,牧场只能被动接受乳企定价,规模相对较小的家庭牧场尤其受到歧视。从调研情况看,和林县的乳企对养殖场实行准入和评级制度,目的是推动养殖场增加投入,提高标准化水平和生产规模。和林县农牧局介绍,乳企一般把养殖场分为A、B、C三个级别,每个等级生鲜乳基准收购价格不同,级别越高价格越高,2017年上半年乳企收购生鲜乳的平均价格,A级牧场约3.5元/公斤,B级牧场约3.2元/公斤,C级牧场约3.0元/公斤。与社会资本相比,家庭牧场是奶户依靠自我积累发展起来的,自有资金实力不强,也缺乏低成本的融资渠道,相对来讲不仅规模较小,而且设施装备水平也不高,在评级中处于不利地位。而牧场的评级,直接与奶价相关。走访的家庭牧场反映,按照乳企制定的标准,家庭牧场最好也只能评为B级,所以即使同等质量的生鲜乳,价格也低于养殖公司的牧场,损失很大,希望乳企能够按质论价。

和林县家庭牧场发展中表现出的问题,有的来自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有的来自于家庭经营对市场快速变化的不适应性。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奶业中的家庭经营将不可避免地逐步萎缩。

关于扶持家庭牧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奶业不仅可以为农户提供充分就业机会,也可以带来常态化的、较高的收入,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的奶业发展过程中,乳企通过对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的管控,倒逼家庭牧场扩大规模、规范管理,促进了家庭经营与市场实现更好对接。但家庭牧场由于存在经营管理相对落后、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等先天不足,不仅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也难以适应奶业振兴对奶牛养殖转型升级的要求。建议加大对家庭牧场的支持力度,加强制度供给,补齐家庭经营短板,激发家庭牧场自身活力,引导和扶持家庭牧场更好地与市场衔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积极扶持家庭牧场发展。从和林县实践看,家庭牧场不仅可以满足乳业发展对质量安全的要求,也为农民带来了就业和较高收入。建议在奶源基地建设中把家庭牧场作为扶持重点,以体面的收入界定合理规模,整合现有资金、项目,向家庭牧场适当倾斜,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提升设施装备水平,补齐家庭牧场发展短板。

二是引导乳企更多使用国产生鲜乳。目前,国内乳制品进口不断增加,在供给渠道多、供大于求的格局下,约束乳企收购生鲜乳价格,改善养殖场特别是家庭牧场在生鲜乳交易中地位难度较大。为进一步完善乳企奶业发展龙头作用,应引导乳企更多使用国产生鲜乳,建议短期内把支持国内奶源基地建设作为确定对乳企扶持力度的主要标准,将乳企收购国产生鲜乳数量与给予乳企的财政、税收、进出口等支持政策挂钩,促进企业更多收购国产生鲜乳;同时研究建立乳制品加工用生鲜乳成本补偿机制,对养殖场销售的用于奶粉、奶酪等加工的季节性过剩生鲜乳,以价格保险方式补偿养殖场物化成本与收购价的差额,以稳定奶牛养殖收益。

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化服务。管理粗放、技术能力较弱等是家庭牧场发展中的短板。应以提高家庭牧场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提升整体盈利能力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完善社会化服务。建议一是加大公益性服务供给,重点提升公共兽医服务能力,解决家庭牧场缺乏专职兽医等问题;二是加大家庭牧场主培育力度,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技能培训,重点提升家庭牧场主和后备军的规范化管理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四是探索建立家庭牧场信贷支持机制。奶牛养殖场投入大、回收期长,进入门槛很高。据当地介绍,养殖场新增设施设备投入动辄需要数十上百万元,而新建百头以上养殖场平均每头需要资金3万元。奶牛养殖的高投入,不仅是现有家庭牧场升级改造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把绝大多数农民挡在了门外,即使将来生鲜乳需求增加,农民也很难进入奶牛养殖环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信贷支持机制。建议研究建立奶牛养殖发展基金,为家庭牧场升级改造和农民兴建家庭牧场提供信贷担保,重点解决家庭牧场升级改造和新建的资金需求。基金可选择乳企、家庭养殖场积极性较高的主产地逐步建立,采取政府、受益乳企和家庭养殖场按一定比例出资的方式组建,由三方共同管理。乳企和家庭养殖场参与基金的组建和管理,一是可以规避政府单一注资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二是可以放大财政资金支持家庭牧场发展的效能;三是有利于家庭养殖场发展与乳企生鲜乳需求更加匹配,避免养殖规模过快扩张导致生鲜乳市场出现大的波动。

猜你喜欢

乳企林县牧场
海上牧场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乳企价格战:牛奶重回一元时代,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叮当牧场
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诞生
海的牧场
“有才”林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