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善美之师:新时代汕尾市教师队伍建设新动向
2018-05-07黄博彦罗峰
黄博彦 罗峰
“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是要把教育的问题讲透、把困难讲透,在汕尾掀起一场大打教育质量翻身仗的风暴。市委、市政府今天在这里再次向全市人民庄重承诺,要举全市之力抓教育,动真格重塑师德师风、重建教师队伍,争取用5年的时间,打一场教育翻身仗,点燃汕尾人民希望之火!”面对汕尾教育长期之困,2017年9月11日,汕尾市市委书记石奇珠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这样要求。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大背景下,汕尾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教育强市”战略,以创善美之师谋求“教育翻身”,把培养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勤奋敬业、勇于担当、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人民教师队伍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中心工作之一,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一同考核,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章立制构筑优良教师生态
教师生态的重构是汕尾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切入点。为此,汕尾市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制度,为教师思想素质的提升、師德师风的培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专业成长的实现,构筑起优良的教师生态环境。
构建督查机制
汕尾市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组建高规格的督查队伍,开展大规模专项督查行动:市人大、市政协分别成立专项督查组,督查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其中重点督查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市教育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督查组,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地毯式”专项督查以及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市纪委、市监察局成立专项巡查组,全面、持续开展巡查工作。同时,汕尾市建立师德师风监督举报快速反应机制,设立三条举报专线,分别连接市纪委派驻第四检查组、市教育局人事科和市教育局督导室,接受广大师生、社会群众对教师违规现象的监督举报,从严从快查处。在严厉查处的基础上,汕尾市通过全市学校范围内设置的235个“师德师风曝光台”,按照“统一时间、统一方式、统一内容”的要求,于开学期间周一至周五8时至17时,以字幕、表格和视频等形式滚动播放,曝光违反师德师风的典型问题和典型案例。
在督查巡查、监督举报、问题曝光的三维督查机制下,汕尾市形成了治理违反师德师风的高压态势,为优良教师生态的构筑提供了坚实保障。
深化区域互动
汕尾市通过出台《汕尾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办法》,实行“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周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结对安排”分区交流,并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人数比例与区域范围作出规定,其中,普通教师在就近片区(学区)内进行交流,骨干教师以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为主进行交流,学校校长(含副校长)一般在县域内进行轮岗,以此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面上小学、教学点之间的交流互动。
海丰县陆安中学在2012至2017年间,以多项省市级课题为抓手,经过导学型课堂的构建探索、导学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混合学习模式的拓展应用,成功地推进了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使自身从一所薄弱学校成长为海丰县乃至汕尾市内的“课改名校”。在汕尾市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支持下,学校以成果分享会、骨干教师交流、课题组共建等方式,为海丰县实验中学、公平中学、可塘中学等学校带去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帮助、指导他们开展“自主学习”“导学型课堂”“互联网+教育”等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得益于市内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师生态的深度互动,汕尾市的教育生态从静止走向动态,教育理念、学校制度、课堂模式、教学科研等教育生态因子不断碰撞、交流、升华。
探索评价改革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汕尾市出台《汕尾市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汕尾市中小学校长考核工作方案》和《汕尾市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考核评价方案》,建立“汕尾市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德、能、勤、绩、廉5方面共19个考核项,采取述职自评、民主测评、谈话、座谈会、查阅资料、检查校容校貌等方式,分学期考核、学年考核、聘期考核3种形式,对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阶段式的绩效考核,并进行考核成绩排名(小学校长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排名、初中校长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排名、高中校长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排名),对考核评价优秀的校长给予通报表扬和相应的经济奖励,而对学期考核成绩排名后三位的校长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对学年考评成绩排名后三位的校长实行末位淘汰。
在教师评价方面,汕尾市实行教师退出机制,市教育局每学年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测试考评,对不能胜任现职的教师,视实际情况安排脱岗培训、转岗和解聘。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建立了教师综合评价数据库,每月从师德师风、思想素养、教学教研基本功、课堂教学水平、教学实绩等方面,综合评价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动态跟踪教师的教育教学状况。学校不拘泥于干部职位、教师职称等身份界限,依据评价结果,将评价成绩突出、教学经验丰富、技术操作熟练的教师选拔到学校重要的教学岗位和行政岗位,赋予他们更多的工作责任,促进其更快更好地成长。
汕尾市通过对评价制度改革的探索,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校长教师的从教热情和教育智慧,使教师生态活力充盈、生机勃勃。
示范引领守望教师教育初心
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内化于心,更能外化于行。汕尾市通过教育氛围的营造,以师者的教育初心,突破将利益作为崇高、将享乐作为追求的教育功利困境,引领教师正确地走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
提高政治素养
汕尾市是一个红色历史久远的城市:中共领导下第一个农民武装诞生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立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次農村土地革命爆发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次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于此……红色历史造就了红色精神,红色精神是汕尾市教师队伍建设的厚实力量。
汕尾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中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市教育局组建专家宣讲团,赴多所学校进行报告宣讲,并要求学校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以主题学习、专题研讨、读书分享、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教育重任。同时,汕尾市紧抓教师党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党员队伍的思想示范引领作用,以学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带动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纳入学校教师党支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内容体系,引导教师党员将自身的教育工作与广东的宏观发展有机联系起来;组织研读《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标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党员学习读本,切实增强教师党员的责任意识。
坐落于龙山山麓的陆丰市龙山中学,有着276年的办学历史,在革命时期培养了一大批“龙山英雄”。学校通过激活自身的红色基因,利用张威纪念亭、苏维埃革命遗址等校内红色建筑,提高教师的教育意识:向新教师介绍学校的办学历史,提高其对学校的认同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在教师党员入党时,于张威纪念亭举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增强教师的育人责任感;利用学校的红色建筑开展现场党课和教师党支部活动,让教师重温党的历史、牢记党的使命。
表彰先进典型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汕尾市抓住省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的契机,发动全市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文明汕尾·善美之城——寻找最美教师”活动,按照“师德高尚,堪称楷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风严谨,业务精湛”“敢于创新,业绩显著”的评选标准,经过媒体播报、网络投票、现场陈述、评委评选、网络公示后,评选出“最美教师”10名。
2017年“最美教师”之一——吴伟龙,是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师,2016年响应海丰县教育局发出的援藏号召,远赴西藏林芝市进行为期一年的援藏支教工作。为改善当地学校美术教学设备匮乏和学生美术能力不高的状况,吴伟龙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组建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组织当地美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美术、书法等专业辅导,举办美术、书法作品展,引导学生感受艺术魅力。回到汕尾后,吴伟龙在市、县教育局和学校的支持下,用自己支教时创作的油画作品,举办了“逐梦西藏”油画作品展,在为西藏人民带去了汕尾市教育热情和教学智慧的同时,也向汕尾人民展现了西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此外,汕尾市还利用教师节等节点,在全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范围内进行教育攻坚战优秀代表评选活动,评选出100名教育攻坚战优秀代表,其中优秀校长10名、优秀教师40名、优秀班主任2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0名、教坛新星20名; 同时,运用汕尾电视台、《汕尾日报》等媒体优势,宣传部分优秀代表和“最美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学先进事迹、创先进业绩、争先进荣誉”的社会氛围。
内培外引促进教师结构优化
教师结构的优化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汕尾市通过引培结合,既优化教师的人员结构,均衡调整教师的队伍构成,也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固本培元,激发内在之力
汕尾市出台《汕尾市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工作方案》,实行“千名教师本科学历提升计划”,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补助经费,对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给予2000元补助,县(市、区)和学校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再给予一定的补助,以此鼓励在职教师参加本科学历提升教育。2016年和2017年,汕尾市分别组织了1000名和2827名专科学历教师参加提升计划。与此同时,市教育局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科组研讨、特色课堂等形式,分类别、分级别、分区域、分学段、分学科地开展精准化师资培训活动。
几年前,由于中学教师大批量地转岗至职业学校,陆丰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受到了冲击,面临着教师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无法满足职业教育需求等问题。有鉴于此,学校鼓励教师通过自学、函授、脱产进修等方式提升学历,并考取本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规定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1个月以上的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举办班主任专业技能竞赛、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专业竞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学校教师本科学历率已达100%,研究生学历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44人,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60.8%。
同样面临着教师结构问题的,还有马宫街道中心小学。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对音乐、绘画、棋类、足球等艺体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和课程来满足学生的艺体兴趣需求。因此,从2014年开始,学校确立了打造乡村少年宫的问题解决思路:打破学科壁垒,让有艺体兴趣和才能的教师承担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划拨一定的经费作为教师的进修经费和教学补贴;整合校外资源,聘请学生家长、校外专业人士等担任学校的艺体教育辅导员,与学校教师形成教育合力。3年多的时间里,花样跳绳、葫芦丝、软陶、书法等10个艺术社团课程逐步开设,学校艺体办学特色已然成形。
筑巢引凤,注入优质资源
外来的先进教育思想能为本地区的教育注入新的力量,为此,汕尾市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外地的名校长、名教师,根据《汕尾市名校长名教师引进和管理办法》,拿出全市公辦中小学校10%的校长岗位向市内外公开招聘,对每名引进的名校长、名教师分别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30万元和20万元、年薪30万元和20万元,并提供住房待遇;同时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支持名校长、名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巡回讲学、出版专著等,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辐射影响作用。
汕尾市林伟华学校校长龚卫东,就是汕尾市在深圳市教育局的精选和帮助下引进的名校长之一。作为深圳高级中学(集团)的原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学生处主任的龚卫东,为汕尾市林伟华中学带来了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龚卫东利用学校教师大会,在一学期听课53节的基础上,为学校教师深刻地分析了“教”与“学”分离的教学问题;牵头成立学校青年教师联合会和骨干教师联合会,举办学校教师基本功大赛和优秀教师评选活动,为教师提供校本培训的平台和切磋交流的舞台。同时,龚卫东充分利用学校与深圳高级中学(集团)的对口帮扶关系,多次邀请深圳高级中学(集团)骨干教师到学校传经送宝、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组织学校教师到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参加高考总结会、进行跟岗学习、参与培训讲座等。
汕尾市从2016年起,实施“研究生、本科生引进计划”,对引进的全日制研究生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2-5万元,对引进的“985”和“211”院校本科生给予安家补贴1万元,大力度地为全市公办学校引进优秀教育人才。2016年和2017年,汕尾市分别引进了研究生学历教师48名和38名、本科学历教师300名和252名。
教研驱动实现教师内在成长
“汕尾教育就是我的诗和远方。”这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汕尾学校教师许晓玲的自勉。8年前,作为应届毕业生的许晓玲来到了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汕尾学校。初登三尺讲台,面对工作,她有一点困惑;面对学生,她有些许迷茫;面对自己,她有不少怀疑。所幸,学校对每一位教师都量身订制了一系列的入职培训和成长规划,让他们“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成为骨干”。“集体备课”“推门听课”“教学沙龙”等,帮助她站稳讲台;团队备课组长制度、教师技能大赛、校级课题研究等,促使她独当一面;“青蓝工程”导师制度、校本部跟岗培训、校际经验交流,推动她成为骨干。2017年11月,许晓玲代表汕尾市参加了首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初中英语学科三等奖。如今,面对教育,许晓玲感受到的不再是困惑、迷茫和怀疑,而是自信、快乐和幸福。像许晓玲一样,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汕尾学校实现自身成长、收获职业幸福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易法兵、余泽武、王宏媛、于淼……
汕尾教师的成长,不仅是学校校本培养的结果,更是汕尾市以教研驱动教学的成果。汕尾市建立了市、县、学校三级教科研网络,构建县区教师校本教研学习共同体,开展区域内教研交流研讨活动,整体推进校本教研;落实教研员联系挂钩学校制度,让教研员深入学校开展教学调查,进行诊断式、随访式、示范式、跟进式的教育教学指导活动;积极创建市级教师工作室,按计划全市每年创建5个以上市级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每年拨给4万元经费;针对全市重大、突出的教育教学问题,制定教研课题指南,组织市、县、镇各级各类教研课题的申报、审批、立项、结题等工作。
在全市的教研驱动引导下,海丰县德成中英文学校把教研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先导位置,不但积极申报、研究各级各类教研课题,更以学校精细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高效课堂教学、学生自主管理等为主要研究范畴,进行学校教研工作;同时将学校“成长教育”总课题分学段、分年级、分学科进行逐层分解,形成多个主题式小课题,实现教师人人有课题,以小课题促进教研活动常态化、教学活动科学化,引导教师把教研作为习惯、将教学作为生活。
记者观察:新时代·新矛盾·新动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领域中,这一主要矛盾则体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和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在汕尾市,要解决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就要着重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和教师队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汕尾市认为,要奋进新时代,就要肩负新使命,就要解决新矛盾;要以矛盾的解决为动力,推动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汕尾市直面矛盾,深入分析全市教师队伍的现存问题,归纳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师队伍质量、结构存在较大差距”“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等欠缺科学配置”“教师的育人思想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教育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发展”三大教师队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通过育人生态的构建、师德师风的养育、队伍结构的优化、教师成长的实现,增强汕尾教师的时代使命感和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以善美之师推动善美教育、以善美教育铸造善美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