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雪国》试论川端康成的艺术美

2018-05-07张燕

牡丹 2018年8期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少女

张燕

作为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巅峰之作,《雪国》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川端康成这位醉心于文学的真诚作家对理想和美的追求的艰苦历程。作品中完美地融入悲伤、爱情、死亡、纯真以及虚无等因素,成功地将作者对“美”的理解诠释在作品中,这是一部文学史上关于“美”这个主题的大成之作。

从《雪国》这部作品中,人们不难看出川端康成对于“美”这个主题研究之透彻,作为一名观察力极为细致的天才作家,他对笔下的文章总是要反复推敲,并且有一种尽善尽美的执着追求,像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极力修饰白纸上的文字。一篇仅仅8万字的小说,前后花去14年的时间进行创作和修订,其创作时间之长和创作过程中的改动力度是日本文学史上极为罕见的。

一、悲与美

“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在《日本美的展现》中作出过这样的结论,对于这一结论,他极为推崇,也一直将其延续在创作中。在日本的传统美学观念中,人只有在苦闷和悲伤等非常不顺的环境中,才可以感受到美学里最深的那片角落,真正地读懂美。这是一种悲伤的美,川端康成甚至认为悲哀这个词,是与美相通的。正是由于对美学的这种理解,川端康成才一直苦苦地追求着这种悲伤美学。

悲与美的结合是一种至情,情到深处发现美的真谛,这本就是一种大胆的假设。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大都充满了浓浓的哀伤和忧郁。哀伤,落寞,沧桑,失意,在他的作品中,美的灵魂便是这种悲情色彩。

《雪国》这部作品塑造出叶子形象,将她的美集中地反映在这种悲伤的基调上。小说一开头,岛村的眼睛和车窗的玻璃便直击人心的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极尽温柔却又充满哀怨的情感。这种感觉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神经,使得这个少女形象立刻嵌入到对文章的品阅过程中。

叶子的美像极了空谷中的精灵,古典、优雅,充满诗意。她方一出场就以优美到近乎悲戚的声音为人们的听觉中注入了对于美感的联想。置身车窗之下的纤细身子,又在视觉方面为人们提供了完美的诠释。她美得像一株水仙,纯洁、善良又不染微尘。作为姐姐,她对弟弟写在骨子里的疼爱和关怀,对行男毫无抱怨的真诚侍奉,每日在行男墓前的凭吊以及在爱情中的忠贞不渝,这些具体的品格都为她的形象注入了浓浓的悲伤色彩。不幸的遭遇,美丽的水仙在绝望下濒临崩溃的精神,内心深处歇斯底里的呐喊,在残酷的生活下,叶子小小的身体周围笼罩了更深更浓的悲伤。

叶子就像一辆奔行在暮霭之下的火车,在昏暗的山野灯光之下,让人们的脑海中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恍惚迷离之感,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完全解读的悲伤之感,沉淀在人们的心中,片刻联想,便挥散不去。叶子的哀怨是《雪国》之中让人们最痛心的美,结合着她忧郁的性格,让人们心生怜惜。

二、死与美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有死亡的那一刻,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归宿。在日本人的审美目光中,死亡的结局并不是黑暗中永恒的沉积,而是走向流转的生。在这种思想里,死亡并不值得畏惧,反倒显得可爱,死亡是另一种形式的生。死亡的美是另一种境界,是极致的永恒。

川端康成的人生中,对于死亡有着深深的体会。作为一个在10岁前便相继失去几乎所有亲人(祖母、双亲和姐姐相继去世)的作家,在15岁仅剩的亲人——他的祖父也离他而去。一个少年,孤零零地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着生存的希望。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看着自己最重要的亲人——心灵仅存的依托,一步步离自己而去。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死亡便成了屡见不鲜的因子。主人公的死亡,在他的作品中,并不会让人们感受到绝望中的恐惧,而是被他赋予了另一种独特的审美意义。他的作品大肆渲染着悲伤的氛围,却将美的最高境界定格为死亡。

《雪国》这部作品,是川端康成将死亡境界诠释得最成功的作品。作品中对死亡的情绪、解脱、期待描写得淋漓尽致。恰似时光流逝,人们握之不及,生命无常,轮回不会因人而异。驹子和叶子的命运归宿,展现了川端康成对死亡问题的深思。叶子的死亡被写得很惨,这是川端康成生死观里最尽情的宣泄。在熊熊的烈火中面对死亡,原本应有的绝望和痛苦被他刻意回避掉,留下的只有叶子在死亡的刹那绽放出的那最后的美。叶子的死亡,让人们看到的只有美轮美奂。从二楼落下,周身被火光围绕,身体在空中舒展的姿势显得那么柔软,迷人的双眼紧闭,哪有一点死亡所该有的痛苦,反倒像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对解脱的欣慰。

三、自然与美

行遍山川大地,游遍万水千山,足迹踏在异乡的土地上,心中最魂牵梦萦的却是那平凡的故土。在川端康成的思想里,日本的山水树木都是最美的。他的作品中,人们很容易读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他为自然注入了人的思想感情,人的精神将自然塑造成了具有灵动思维的个体,将主观色彩融入自然景物之中,果真做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川端康成对于自然色彩的描写有着独特的手法,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点微声都可以被他赋予情感。

雪国的大地,在夜空下一片莹白,莹白的雪国代表着爱情的美好。随之而描写的,火车开到那里,雪光就给黑暗吞没,雪光吞没的是驹子与岛村的爱情,留下的是一个不幸的结局。

深秋的初雪,隆冬的暴雪,早春的残雪,雪景在这部作品中留下了太多的痕迹。雪中糅杂着人性的纯美,在雪中透着人性的本质,两者恰到好处地融合,成为一体。

四、少女的美

少女是世上最纯洁的圣灵。川端康成对少女的纯洁有一种近乎痴狂的崇拜,他的毕生作品中都是在创造着女性的纯情美,寻找着女性的圣洁美。文人的内心是孤独的,越是醉心其中,越是无法自拔。

川端康成笔下构建出的少女形象,其实并不只是服務于他对美的追求,更是在展现着他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他从对少女内心深处美好人性的挖掘,展现自己对于人生爱情的追求。在无法规避他们悲惨命运的同时,将自己的同情、怜悯融入作品中,凸显出他对生活的愤慨,以及对美的呼唤和

企盼。

柔弱而又美丽的女性,是内心孤寂的作家内心最佳的伴侣。她们的悲哀使作家生出保护欲,奋力地 为她们辩证,她们的美是作者内心奋发的动力。

五、结语

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人们可以发掘到太多种类的美,这些美无一不是他对自己生活的宣泄。多舛的命运是他生命的悲哀,但也是他思维的源泉。他的作品中不只《雪国》一部上品,却以这篇小说对美的描述层次最高。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于它是否能够为后世传颂,毫无疑问,《雪国》做到了,川端康成做到了。

猜你喜欢

雪国川端康成少女
雪国的炊事班
一击即中
承认吧,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当这届90后老了
向作家借钱的年轻人
我的少女心一击即中
“雪国精灵”冯庆的冰雪之缘
川端康成共生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抒情歌》为中心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