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类的大地》看圣艾克絮佩里的生命哲学

2018-05-07何健王芳

牡丹 2018年8期
关键词:佩里尼采小王子

何健 王芳

圣艾克絮佩里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飞行员作家,他因一部《小王子》享誉全球,读过此书的人不难从中瞥见其深刻性。但人们应该了解到,作者不是生来就是“小王子”,若非经历了人生万象,怎能写出如此动人的“童话”。如果说《小王子》一书是阐释圣艾克絮佩里生命哲学的结晶之作的话,那么《人类的大地》这一自传哲理性散文体小说则完整诠释了其生命哲学的形成过程,尤为突出的当属其中无处不在的尼采式“超人精神”和“存在主义人道主义”,这两种看似毫无关联的思想可以说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融合,共同谱写出作者对“生命”这个永恒主题的深刻哲思。

一、双重身份:飞行员作家

圣艾克絮佩里区别于众多作家的一点是,他首先是一名飞行员,然后才是一名作家。毫无疑问,人们可以在他大部分作品中发现其飞行生活的踪迹,而正因为他这一特殊身份,他才能够体验到同时代大部分人都没能经历过的生活,由此才形成了其独特的生命哲学。

(一)英雄飞行员

圣埃克絮佩里热爱飞行这份神圣的职业,对他来说,飞行不仅只是一份谋生的职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的必需,深深地融入他的生命中,为此他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可以说圣艾克絮佩里为当今众多为工作而烦恼的人提供了一剂良药,当人们对工作抱有无限幻想、无限激情时,他告诉人们:工作意味着承担责任,它充满风险、挑战,需要与人合作,若工作全然为享乐、为轻松、为自由,自然会与现实产生裂痕,反之,若工作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担负起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时,你就是幸福的。飞行在作者看来,是种超越自身的工具,“当你超脱于自身之外,并且要走得更远,直到看见群星已在你的脚下”,他渴望飞上云端,找到自己的信仰,找到灵魂,成为自己。如果说人生是一场戏的话,圣艾克絮佩里成功地演好了他飞行员这个身份。

(二)“小王子”作家

如果说成为飞行员是源于偶然一次试飞,那么成为一名作家则在他少年时代就埋下了伏笔,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是一个酷爱写作的“小王子”,并且通过家人的介绍认识了一批同时代的作家,与纪德结更是成了忘年之交。如果说飞行带给他的是一种翱翔于天空中,肉体上的自由与飘升,那么写作则使他更加贴近心灵深处,在空中没能找到的安定与平和,透过写作他实现了。更为重要的是,他写作内容不仅是自己的飞行体验,而且还融入了他作为一个人最为真实的生命体验。阅读过他作品的人不难发现,当人们为飞行员的英勇无畏所崇拜和赞赏时,更多体会到的是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生命中种种挑战、苦难时所表露出来的脆弱而又不屈的心灵。

圣艾克絮佩里作为一名作家所获得的成就无需言明,仅凭一部《小王子》就享誉全球,短暂的一生中,他只写了几部小说,篇幅大都不长,读起来轻松却又苦涩,于最深的绝望中总能看到希望。《人类的大地》便是这么一部作品,这样一部自传性散文体小说,由独立的八个章节组成,看似离散、分裂,实则隐藏了他对生命最深层次的思考,全书只有一个主题就是“人”,透过对书中的飞行员同事、战士、农民、奴隶、儿童、非法劳工的生活境况描写,展示不同人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也体现出“小王子”对人的本质和生命真理的永恒关注。他时时刻刻都在写飞行,却又试图脱离飞行,走入平常人的生命之中,为人类生活找出答案。

(三)双重身份的完美诠释

圣艾克絮佩里一生都渴望找寻自己、找到生命的意义,于是他选择了一份危险而又神圣的职业,每一次的返航都是为了再次出发,其根源在于他无法在日常平淡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信仰,找到灵魂飞升的醉意。他对那些安于现状的小资产阶级、公务员抱以同情和批判的态度,认为人必须不断行动,在行动中发现自己、超越自己,工作只是一种工具,用来实现自我,但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不应该被工作、被世俗生活中的名和利所奴役,而失去最本真的自我。我国著名作家苏童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作家,不应该为市场和奖项而写作,作家的使命是审视社会与时代,挖掘人性这一永恒主题。”无疑,圣艾克絮佩里做到了,他一生都在透过飞行审视人类,以求探寻出人性的本质。他永远都是人们心中的“英雄飞行员”和“忧郁而又充满人性关怀的小王子作家”。

二、“超人”与“大地”:个人意志

“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大地给我们的教诲比任何书籍都要深远。因为大地桀骜不驯,而人只有在和障碍抗衡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人类的大地》开篇之语直接点出了人与大地之间的关系,人只有通过大地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如果结合尼采对“超人”的定义,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超人”與“大地”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赋予了“大地”何等重要意义。

(一)何谓超人?

尼采在其著作《查拉斯特如是说》中详细描述了“超人”的定义,书中主人公即查特斯拉特发布了关于超人的演说:“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人类是应该被超越的。你们曾做怎样的努力去超越他呢?”这里尼采说的超人,是人不是神,他是通过自身的超越来战胜人类,即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人。

随后,他又进一步描述了超人的三幅肖像。第一幅即是“现在,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超人是大地之意义。让你们的意志说:超人必是大地之意志吧!”显然,这里的大地只是一个隐喻,它喻指与基督教彼岸世界相对立的尘世,也喻指尼采另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的“阿波罗的精神”(日神),即“梦的世界”,人生好似一个梦幻的世界,人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或者说是一个哲学家,用理性的方式看待这个五光十色的世俗生活图景。而意志指的则是狄俄尼索斯精神(酒神),即“醉人的世界”,人在其中尽情狂欢,如痴如醉,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意志。“大地之意志”即指一切事物中最根本的力量,超人则应是完美结合日神与酒神精神的“新人类”,既要理性地看待自己现实生活的世界,更要用自身的力量意志超越这个世俗世界。换言之,人必须以大地为依托,不应该过分相信那些“超大地的希望”、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应该相信自己自身的生命力量,成为超人,成为自己。

(二)超人与大地

纵观全书,作者眼中的“大地”既是他自己的飞行世界,也是农人耕作的田地、木工手中的木头、园丁养护的花园。“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需要一个工具。他需要一把刨子,或是一把耕犁。农人在劳作中慢慢窥探到自然的奥秘,而且他得出的真理是普遍的真理”,随后又写到“一心谋求物质利益的人,其实根本收获不到任何生命的价值。机器不是目的,飞机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工具,一件像铁犁一样的工具”,“我们超越工具,借助工具,又寻找到古老的大自然,那是园丁、航海家或诗人的大自然”,作者在这里虽然没有提到大地,却似乎教会人们一种如何成为超人的方式: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意味着要借助自己手中已有的“工具”,生活在现实这片“大地”中,但人又不能被“工具”所控制,而是要凭借自身的意志去超越它,找到生命的本真。小说最后一章中作者写道“首先要赞美的,是造就人的土地”,而不是赞美“人”。

“有的人终身都埋没在商店里,有的人则朝着一个必须的方向奋勇直前……但是由于缺乏得天独厚的土壤,他们又重新昏睡,不相信他们自身的伟大。”大地孕育了人类,滋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当我们还是儿童时,拥有一颗一尘不染的心灵,对这个世界抱有无限期待、无限幻想,但随着长大成人,这颗心灵慢慢变得灰暗,最终丧失了斗志。“而回头再看这些前尘往事,总容易让人产生幻觉”,生活的土壤干涸了,我们身上的激情,那股向上的个人意志,最终也消失殆尽。

(三)发挥与超越个人意志

人诞生之初,每个人的那片“土地”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长大成人之后,有些人的“土地”就干涸了,人的内心也干涸了,变成只为生活而活着的“庸人”。作者这里强调的是土地的决定性作用,与尼采所指的超人的大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提醒人们,生活在这片大地上,活在五光十色的世俗世界中,需要有日神的精神,即看清生活的真相,而不被世俗所埋没。

但是作者与尼采不同之处则在于,尼采强调的酒神精神,即力量意志更多地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和基督教中宣扬的“彼岸”“天国”是同一类型的东西。此外,尼采过于强调“个人意志”忽略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作者在此书中宣扬的是一种别样的“力量意志”,即利用生活中的一切工具,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通过工作、友谊、爱、责任感来充当自己的力量意志,忠实于大地,却又不被它所迷惑,强调个人的力量意志,却承认人是一种社会动物,需要情感与责任的滋养。

三、存在主义人道主义:自由与责任

“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承担责任”,简短的一句话点出了《人类的大地》中另一个主题:圣艾克絮佩里浓厚的人文关怀。如果说“超人主义”更多地是体现了一种向上的力量意志,强调的是个人,那么人道主义则是关乎整个人类,强调的是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自由的限度

作者与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可谓同时代的人,都经历过战争并都痛斥战争给人类、给人性带来的毁灭性作用。萨特曾说过“在战争中,没有无辜的牺牲者”,圣埃克絮佩里在书中也写道“我们并不需要战争来获得奔向同一目标时前进的温暖”。众所周知,人道主义谈论的主要是人性,即人的存在与本质之间的关系。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焦点话题,许多哲学家都对其作过阐释。作者以及萨特所处的时代,理性主义仍旧占据上风,即认为本质先于存在。这也意味着存在一种普遍的人性,并且上帝是完美人性的典范。而萨特一反传统的人道主义的“本质论”,认为“上帝不存在”,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即“存在先于本质”,没有所谓的一般人性存在,也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普遍价值,价值的唯一基础是人的自由。“人被抛入世界中,被扔在一种境遇中”,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种族、肤色、性别,人的存在仅仅只是一种偶然性,并且这种存在是一种有欠缺的、不完满的存在。正是因为这种不完满、有欠缺,人需要寻找自己的“生活之路”,为自己做“主观生命的规划”。

(二)责任的伟大

小说开头就写到“在苍茫的黑夜里……多少个沉睡的人”,人分两种,一种沉睡不醒,丝毫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自由人,意识不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责任,即作者书中所写的公务员,另一种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的生活之路并愿意为之行动,为之担负责任的飞行员、园丁、战士、木匠。书中多个章节中提到他自身以及其飞行员同事在沙漠中战胜死亡的经历。小说第二章就描写了圣埃克絮佩里的同事兼好友,名叫吉饶梅的英勇事迹。从“我已经尽力了……再不用像老牛一样拖着无比沉重的生命的重负”到“我想到我妻子。我的保险金可以让她不至于生活窘迫。是的,但保险金……”,“但我对自己说……那我就是个混蛋”,作者最后深情地赞美了吉饶梅的高贵品质:“他的伟大,在于他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邮件负责,对期待他的同志负责,他手中掌握着他们的痛苦和欢乐,对他也应参与的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

(三)自由与责任之路。

每个人的生活之路都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并非政治学意义上的自由,而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想要超越自己的努力,所谓自由并非获得人们所要求的东西,而是一种自己决定自己想成为什么的自由,自己规划自己的生活之路,自己选择自己做人的方式。自由之路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行动,人的生活之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体验出来的。此外,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们时时刻刻都与同伴一起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个人的自由之路必然受到他人的影响,他人的存在限制了自己的自由。因此,这种自由不仅要求人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对这个世界负责。这种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由,而是有限的自由。

小说分别在第六章和最后一章中,描述了黑人奴隶和波兰非法劳工的故事。他们被剥夺了自由,变得麻木,“从那一刻起……他已经麻木了”,“有些长期沉浸在刻骨铭心的爱情中的人……于是奴隸把烧好主人的炉子当成了自己的骄傲”,作者之后写道“让我难受的是……是一个奴隶的灵魂还是恢复了旧日回忆、尊严死去的人”,人人都渴望自由,但是自由并非在于别人的施舍,而要靠自己不断的行动来获得,要依据每个人的本质来制定自己的自由之路,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哪怕是最不起眼的角色,我们就会感到幸福”。处在这个世界之中,每个人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自由的,无人能替我们决定命运,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靠与他人的协作共同前进,担负起作为一个人的责任,也担负起自己作为一个子女、父母、老师等其他角色的责任,只有这样人才不至于孤单,不至于生活在“地狱”之中。

四、结语

《人类的大地》这部短小精悍的作品中,处处可以发现“超人”和“存在主义人道主义者”的身影,无论是“崇尚个人的力量意志”还是“强调靠行动来追求个人的自由之路”,其实都离不开一个核心,那就是人,或者说是“如何造就一个大写的或真正的人”。成为超人的过程亦即找寻自由之路的过程,要靠个人的意志,不断行动,不断奋斗,但是仅仅只靠个人意志往往会陷入虚无,这时候更多的是需要“责任感”和“爱”,人们需要依托于大地,背靠家庭、社会或国家,来更好地定位自己,并且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主观性规划”道路。

圣埃克絮佩里歌颂那些依托于大地,认识自己,热爱自己的职业,勇于追求,敢于承担责任的真正的人,而痛斥和惋惜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被物质、被工具所控制的“沉睡不醒的人”,他们早已失去儿时的“本真”,成了“被扼杀的莫扎特”。由此,圣埃克絮佩里的生命哲学已经呼之欲出:“唯有精神吹拂泥胎,才能创造出大写的人。”唯有活在个人的精神领地之上,依靠个人力量意志,完美平衡自由与责任,才能更好地找到个人的生活之路,找到自我,接受自我,成就自我。

猜你喜欢

佩里尼采小王子
美核管会接收佩里核电厂延寿申请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小王子
小王子的圣诞节
玛格丽特·佩里
呆萌小王子
一个作为音乐家的尼采——尼采音乐思想探析
《小王子》:唤醒内心深处的柔软
尼采对修辞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