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塑造戏剧形象
2018-05-07吕舒靓
吕舒靓
众所周知,戏剧是一种通过舞台演出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术形式,它的中心就是演员的表演。因此,它又被称为“舞台艺术”或者“演员艺术”。那么演员表演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就是有没有把他所表演的角色形象成功地塑造出来,让观众记忆深刻,不会与其他人混淆。也就是说,如何运用戏剧理论知识来创作一个成功的戏剧形象是很重要的一步。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表演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因素,这也就意味着在演员表演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影响角色形象的塑造。那么,如何在他人心目中创造良好的戏剧形象呢?笔者就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作品为例,谈一谈个人的想法。
作品排演片段选择的人物题材是江竹筠,也就是人们口中常常说起的“江姐”。众所周知,江姐是人们对著名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她也是《红岩》中江雪琴的原形。她1920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其丈夫彭咏梧战死,而江竹筠在知道消息后接替其工作。同年6月,她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于1949年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江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被杀害的,可想而知当时她的内心会有多么可惜与沉痛。后来,歌剧《江姐》首次公演时,毛泽东主席在观剧期间入神到烟头烧到了手指才回过神来。后世的所有人都在为她惋惜。笔者节选创作的片段就是江姐在被关押到渣滓洞监狱后,听到了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可她在高兴一刹那以后,仍然要坦然面对死亡。这个片段是整个故事的一个高潮,它的戏剧冲突也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最好的创作人物形象的时机就是利用戏剧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使这个人物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在戏剧作品中,由于性格和所追求的目的的不同,人物与人物之间展开了矛盾斗争,这就是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就是最关键的创作形象的节点。因为在没有戏剧冲突时,大家都是一片平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或多或少地掩饰了自己的性格特点,所以基本看不出每个人和其他人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一旦发生冲突和矛盾,人们就可以从每个人作出的选择,轻而易举地看出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點,而性格就是这个人物形象最为关键的特点。除了长相以外,性格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标签。在发生戏剧冲突以后,有的人选择退让而有的人选择迎难而上,江姐就是那不畏生死、勇敢前行的一类人。但是,像这样不畏生死的人并不只她一个,有很多革命烈士都是这样的人,那如何体现这个人就是江姐呢?这是在塑造人物时的又一关键问题。人们要塑造的是某一个人,而不是某一类人。在初步构思时,老师曾说过这个问题,说大家构思的角色都没有特点,所有人创作的人物都是红色人物,但是并不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这个人物具体是哪一个红色人物,只是泛泛地知道这是一个革命英雄。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是当她站在台上,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她就是这个人物,而不会让观众在观剧中产生“她演的究竟是谁”这种疑惑。
首先就是文学因素,在写剧本时,通过上述故事情节的推动,人们应该确定主人公的大致性格。最重要的是台词,编剧要仔细揣摩主角的台词,比如,什么样的话是她会说得出来的,什么样的话不符合她的形象等。这也是笔者在塑造江姐时遇到的问题。人们需要参考大量与江姐和那个时代有关的资料,需要大量阅读和查阅。小说《红岩》对笔者深入了解江姐这个形象有很大的帮助,笔者也看到了其他创作者在创作这个角色时的思路和方法。
要想更好更深入地塑造一个人物,在通过台词塑造出其大体性格后,人们就要从各个细节方面进行创作,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因为专业研究方向的关系,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从形貌上进行加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江姐当时的人物形象,如很有标志性的短发、时常会戴的围巾等。但是,有一些因素不符合牢狱环境和季节状况,笔者也适当进行了删减和修改。总之,就是尽可能去贴近她当时真实的人物形象,同时,在还原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也要进行创作设计和美化。人物形象的创作需要借鉴历史,但是也要具有特色。江姐是一个很有气节的女人,由于性格和当时大环境的影响,她应该略有英气,塑造人物时,人们就会考虑到这些,比如,可以把她的眉毛画得略有气势。那在后期的每一次演出中也一次一次的进行完善和修改。
其次,笔者意识到仅从人物外形方面来塑造人物也是片面的,可以再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在特点,也就是舞蹈因素。比如,听到特务对她说收拾行李,马上转移时,她其实心里很难过,知道自己此去不会再有活下去的可能,但是她依然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挺胸抬头地走出牢房,哪怕是在临走之前,她也不想让狱友为她担心。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是她活不到感受新中国氛围的那一刻,她遗憾,但是她在赴死的路上走得坚定而从容,因为她知道新中国的成立,里面也有她的一份努力,她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实现了,她遗憾但心里也是开心的。所以,面对死亡,她没有任何惧怕,坦然接受,但是在台下的观众看来,这是无比沉痛的一刻,这是整个剧的高潮,也是结尾。从她从容站起,收拾自己的衣着和头发,这些细节都能体现她内心的东西,这些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感情通过肢体语言可以很好地传达给观众。她转身走出牢房,更好地烘托出那种遗憾之情,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
另外,江姐在狱中时,还秘密传了一封信给她的孩子,也就是遗书。江姐的弟弟谭竹安在江姐死后收到她的遗书,遗书中提到她的不畏生死和心里牵挂的云儿。在这一部分,音乐因素的运用就很突出,采用画外音的方式来体现这封信的内容。在看完信以后,利用背景音效的衬托,再加上演员对台词的掌握,来体现谭竹安作为弟弟,对姐姐已死的震惊和伤心。这一部分戏很短,算是一个收尾。而弟弟看信的这一部分,有很大作用,这是为了更好地丰富江姐这个人物形象而设计的,在第一幕戏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都在这封信中体现出来。江姐在狱中时,心里记挂的除了战斗到底永不妥协以外,还有就是她那仅有几岁的孩子,这是身为母亲的本能。在看剧时,观众只看到她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这样的革命精神是不够的,如果仅仅是这些,那这个人物的性格是不完整的,每个人都有弱点,都有心理最牵挂的人和事。在未来不可知且很可能有性命之忧时,心中想到的必然是最牵挂的人。只有将这些东西展现出来,这个人物才算是完整的。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灯光、舞美设计、舞台布景等辅助工作的加工,人们才能很好地塑造出江姐这个人物形象。
总的来说,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是靠外在形象的复原和语言及肢体动作的模仿,只有每个细小部分都注意到,才能让观众初步感受到想要表达的人物具体是谁,这也要求创作者要有对戏剧人物的历史和专业知识的累积,这样才能更完善地塑造出想要表现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