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策略探讨
2018-05-06谢琪
谢琪
【摘 要】本文以互聯网时代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作为主要研究课题,提出了四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商业银行更好的开展普惠金融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交易逐渐普及,其具有成本低、范围广以及效率高等优势。在互联网企业逐渐进入普惠金融领域的趋势下,其不但使金融供给更为丰富,同时还推动了利率市场化、存款理财化以及支付电子化等的转变,使社会大众以及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越趋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对于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来说,其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果可以对互联网思维进行充分的借鉴与运用,将开展普惠金融工作所积累的网点与客源优势、授信评级以及风险管理优势提炼为自身核心竞争力,将会推动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全面开展。本文则基于此,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旨在为商业银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创新驱动金融产品差异化
一是通过产品创新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差异化,以客户的需求为基础来对创新产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这些服务产品涉及到多个方面,包含有理财储蓄、合理贷款、支付结算、风险管理以及汇兑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以支持农民进城置业以及农村创业为要点,不断创新理财储蓄、贷款、支付结算、风险管理以及汇兑等互联网型金融产品。首先在农民进城置业方面,可构建国家住房银行,在其中对农民住房进城置业贷款项目进行专门的设置,以国家补贴的形式来降低住房贷款利率;以就业后发展前景为基础,减少应届毕业生的首付金额;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开展异地抵押贷款产品服务;允许农村宅基地以及土地抵押买房贷款。其次在农村创业方面,可增设农村创业专项贷款,鼓励人们以土地使用权来作为贷款服务的抵押产品,推出各类农村创业保险产品,为农村产业链发展提供贷款服务,为农村创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是加强数据平台建设,以现有数据信息为基础,对其进行全面的整合,扩展客户分析范围,在数据积累完成以及信息维度健全的情况下,通过数据来对客户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把握客户喜好,针对性的研发与营销产品,并通过对客户交易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构建信用评价体系,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三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和互联网企业以及电信运营商之间开展相应的合作,开设支付结算以及资金融通等功能,对服务模式及渠道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完善。同时,基于流程化建设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对客户的金融需求做出充分了解,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减少经营成本,培养客户忠诚度。
四是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当前,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但这些普惠对象的金融需求却经常遭到忽视。以往的传统技术在收集整理这些信息时面临很大的难题,但是,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便能够快速有效的在海量数据中挖掘出相关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判断消费者以及潜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偏好,获取其基本信息及风险特征,在互联网技术的协助下对顾客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制定出个性化的金融需求。通过对客户反馈信息进行收集,以此来对新的产品进行开发与设计,从而制定出与客户需求相符合的金融产品,对顾客在金融服务及产品方面的差异化需求做出全方位满足。
二、利用大数据技术完善信贷模式
商业银行能够以客户开发为视角,构建信贷需求数据库,对各个区域客户的个性偏好、职业偏好、风险偏好以及产业发展类型进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对信贷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开发。首先可针对经济状况良好、思想较为开放、有发展新型产业想法的区域实施重点的开发,并对其进行理念宣传,在带动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其他区域信贷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基于渠道建设的视角来看,商业银行应鼓励客户开通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以此来为后期信用的记录及贷款的发放奠定信息基础。对于信用数据库,能够以客户的学历、资产情况、收入情况以及信用情况等指标为基础来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对于信用等级不同的客户采取差异化的利率,不但可以有效控制风险,还可以让客户提高对自身信用的重视程度,从而为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奠定有力的信用基础。
另外,商业银行能够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构建互联网征信系统,通过信用分数来对客户进行信用度分类,针对信用等级不同的客户来对金融产品及服务进行差异化设计与提供。对于拥有较高信用度的客户来说,商业银行需把握好这部分资源,为其提供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在客户存在金融需求时,为其开通专门的办理通道,从而优化办理程序,提高效率。同时,还可以为这部分客户提供专门的服务窗口,为其解决业务方面的问题,并适时向其推荐金融服务以及理财产品等。在此过程中,可对这部分客户的意见进行相应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来改进自身服务质量。以此种服务方式来对不处于该范围内的客户起到吸引作用,进而努力完善自身信用来获取这种优质服务,如此一来,不但可以为信用度高的客户提供优良服务,提高其忠诚度,还可以对其他客户提升自身信用度起到促进作用,获取更多的优质客户资源。
三、基于互联网搭建新型财富管理平台
在普通民众眼中,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功能即为支付清算、个人理财以及个人贷款。因被地域所制约,金融机构的网点通常很难在所有地区设立,这对于偏远地区的客户来说非常不便,经常无法获取有效的金融服务。而以长尾效应为基础,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相结合则能够有效实现互补:
1.增加银行理财产品在线销售
以往商业银行总是青睐于提供高端的服务,以资产量来对客户进行等级的划分,以此实施差别化管理。基于成本的视角来看,采取差别化策略来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可行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能够吸引大量的用户,以此实现边际成本的减少,这便意味着商业银行需将目光放置到小众群体身上,以理财产品在线销售的方式扩大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推动普惠金融的全面开展。
2.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体系
對于普惠金融来说,其所覆盖的对象有着一定的独特性,通常体现为小微企业以及“三农”领域,这些服务对象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也有着既定的特点,表现为时间短、金融小、频率高以及需求急等。同时,还存在抵押物不足以及行业弱质性等情况。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需全面发展普惠金融,对自身产品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通过无卡取现、手机号汇款、小额网申贷款以及快速质押贷款等新型产品,来为服务对象提供创新化服务,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四、加强风险识别,健全风险管理
在以互联网为依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对风险管理做出高度重视,以此来为服务的可持续推进提供保障。
1.通过精准营销实现风险管理前移
商业银行需改变以往被动等待客户上门的营销理念,转变为结合自身优势对目标客户进行充分挖掘的营销理念,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商业银行各网点需对周边市场的优势行业做出重视,对小微客户群体进行充分的挖掘,基于区域、行业等来对信贷人员配置进行调整与优化,通过与市场管理方、企业经营者以及地方居民等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对市场运营特征以及客户经营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针对性的开展营销工作。这样不但能够快速拓展大量的客户,提高普惠金融业务的规模效益,在,而且还能够以客户识别的方式将风险管理前移,从而减少业务风险。
2.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做好风险监测
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数据,而这些大数据中包含有各种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信息。所以,商业银行需重视对大数据的利用,以普惠金融风险较高的特点为基础,对大数据进行充分的运用,以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工具为基础,结合商业银行长期经营所总结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构建前瞻性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通过对互联网技术进行运用来对风险趋势做出及时的探测,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从而避免潜在风险朝实际风险进行转换。
参考文献:
[1]卢一铭, 张乐柱. 互联网生态下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创新——以民生银行为例[J]. 海南金融, 2017(1):82-88.
[2]徐春亮. 论互联网金融在普惠金融建设中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对策[J]. 现代商业银行导刊, 2017(9):23-27.
[3]孙璐. 浅谈金融互联网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选择[J]. 市场论坛, 2017(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