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手段如何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2018-05-06王宇

中国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小微公共服务

一、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跃升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仅次于美国。我国的经济状况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宏观上看,我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8%,2016年全年GDP增长6.7%、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收入法达到78万亿元。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在11月份数据中分别达到了167万亿元与182万亿元的规模。在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中高速增长的标准下,虽然经济发展没有出现倒退,但是却有了一些类似经济发展轻微滞胀的特点。我国自2000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和GDP增长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也就是流动性不断增加但是经济增速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原因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金融并未有效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难点

1.农村金融发展不完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超过了50%,但是农村金融一直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首先是农村金融支付清算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网点少,网点辐射功能不强,铺设网点的费用成本高昂。我国城镇人口小于农村人口的大环境下,城镇金融机构网点要远远大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对于一些偏远、贫困的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甚至存在零覆盖的情况。其次是农村金融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的农村金融定价难。农村地区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数据缺失,导致以城镇区域数据为基础的定价模式效果不好,加上信息不对称情况非常严重,难以发展农村金融。最后是农村地区金融抵押物不足,农民们从事农业等基础工作,没有资产支持作为金融抵押,影响金融抵押、抵押贷款等业务的开展。所以农村金融的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体系极度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不完善。

2.小微企业融资难

目前我国4000至5000万家小微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60%,对于我国财政税收的贡献率大约在50%,可以缓解、解决八成的城乡就业问题。融资难一直是我国小微企业未尝解决的难题,自2007年开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每年超过10%的增长率在上涨,但资金缺口却不断增加。首先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有利息的贷款,基础部分加上浮动部分要超过20%,再加上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占融资成本20%,还有担保费用、风险保证金利息等,这些成本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要比表面上高很多。其次小微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我国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间接融资,银行贷款是我国最主要的间接融资手段。但是,国有商业银行以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或缺乏抵押资产为由拒绝贷款。许多银行对办理贷款的小微企业资产负债率,贷款收益率,日均存款金额、行业性质、股东结构、抵押等方面规定了很多标准,这些规定使得众多小微企业望而却步。

3.公共服务领域发展缓慢

我国的公共服务领域发展缓慢,目前基本上只是依靠政府财政支出来发展公共服务。首先,造成这样的情况的原因首先包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回收周期长、外部效益难以实现货币化。其次,公共服务领域准入门槛较高,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比政府办公共服务机构的准入条多很多限制。再次,公共服务领域存在不合理的资源配置,没有竞争优势。社会办公共服务机构在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土地划拨、资源配置等外部环境相比政府办公共服务机构有较大的差距,没有竞争优势。

三、财政手段如何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注重的是通过市场的力量去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财政是通过政府的力量去实现财政资金乃至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应该让位于市场的。但是对于存在市场失靈的领域,政府则应该主动发挥作用。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可以不断调节市场的资源配置情况,当市场存在资源不合理分配时,通过税收、优惠、补助等财政政策来调节金融平衡以实现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财政部门应该在四个层面做出努力来改善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的问题,让金融更好的来服务于实体经济。

1.体系建设

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机构,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的多层次性,这样才能够让金融机构真正的为实体经济发展的薄弱领域做出贡献。针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我们应该利用税收减免、财政补助、政策优惠等政策引入各类金融机构,利用财政手段引导并帮助建立初步的金融体系,让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发展,最终作用于实体经济。比如对于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我国应该奖励那些在县乡村主动建立金融机构的部门,给予财政补贴,财政优惠政策。通过建立这样的鼓励机制,让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机构逐渐增加,慢慢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村金融的服务体系。此外,对于农村金融人才的引进也是重要的一环。政府也可以通过给予财政方面的补贴来吸引来自大城市的高端人才来相对落后的农村做金融工作,提高当地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通过财政政策促进多层次金融体系建设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金融服务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效率和促进薄弱实体经济领域的发展起着重要意义。

2.信贷规模

财政政策可以作用在信贷规模上面来帮助金融更好的服务与实体经济。上面提到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地方基本上都存在贷款难,甚至是贷不到款的情况。目前,我国已经在信贷规模上做出了一些货币政策,例如对于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信贷增量达到要求的比例,就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但是通过财政政策定向扩大薄弱经济领域的信贷规模还可以再有更深一步的发展。比如,在农村金融领域,我们可以规定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每年向特定用途的农业金融贷款达到一定比例,对它们实行财政补贴。另外,在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规定商业银行贷款给高科技企业公司、环保公司、新能源企业、创新型企业这种小企业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给予财政补贴。财政补贴的目的是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分配到需要资金、要发展的产业上面。通过财政政策作用于信贷规模,可以实现对资源配置的有效调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3.风险分担

我国的财政政策还需要在风险分担层面做出一些调整,财政部可以为农业生产、小微企业搞一个增信措施,确保金融机构能够有信心去办事。这个有效解决了涉农业务的风险大,小微企业的担保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再有,在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国家是否也可以通过保险的形式来对高科技企业的固定资产做出一些保障,确保这些企业利用这些固定资产去做抵押贷款的时候,金融机构有信心为他们提供贷款。在公共服务领域,例如BOT项目,我们也应该在财政税收、财政补贴方面做出让步。甚至我们国家应该为一些应该大力发展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背书,在扶持它们发展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背书保证,这样将会促进金融领域的不均衡资源配置到这些发展薄弱的领域。

4.公共服务

首先,我们应该利用财政手段来鼓励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用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兼并收购、租赁、承包等不同形式进入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发展政府为主导的、混合经济结构的、公私合作互补的投融资格局。其次,我国应该對于不同领域采用不同的税收优惠幅度进行财政调节、增加公共服务领域资源时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充分落实与政府办公共服务机构等同的医疗保障待遇、参与公共服务机构领域的各项体制改革、积极支持社会办公共服务机构参与项目的报送与向上级争取资金的扶持等,通过建立有序的竞争机制,引导并帮助社会办公共服务机构的长远发展。最后,我们应该利用财政补助广纳人才,完善用人体制。我们应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评审认定、表彰奖励、科学研究、医疗和保险等方面与公办单位职工相一致,行业主管部门应该为民办单位选聘,培训、奖励、科研、保险等方面提供指导与支持。

四、总结

我们通过财政政策手段,促进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需要做到首先政府要引导,不能主导,我们财政支持要坚持这个理念。还有国家有很多补贴政策,真正能够有激励作用并奖勤罚懒很难做到,所以我们要设计合理奖励机制。金融支持薄弱领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不能靠一项政策、一个环节,我们需要在体系建设、信贷规模、风险分担、公共服务这些薄弱方面统筹规划,形成组合拳,让财政政策形成合力来促进金融资源向薄弱的领域倾斜,引导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作者简介:

王宇(1994—),男,汉,北京,学生,硕士,金融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小微公共服务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小微企业借款人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