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武慈惠耀山格

2018-05-06程海

闽南风 2018年2期
关键词:王阳明

程海

山格,清道光以前称“山隔”,乃平和东北重镇,毗邻县城、周山环绕、平畴富庶、环境优美,孟冬乍寒之际,艳阳清丽,与一众友人采风来此,访侯山书院、雷光读书社和教堂等,有感。

传承相续,矢志英雄情怀

武备漳州,先说平和。唐总章年间,闽南蛮荒啸乱,“开漳圣王”陈元光父子率部平定漳州,丰功伟烈,随其入漳的58姓军民,亦多被封公封侯,后世子孙为纪念奉祀,遍设王公庙。

山格紫云岩广应圣公,据传其真身就是陈政的秘书许天正(字允心,号云峰,后袭宣威将军,封翊忠昭应侯),作为“漳南开基”始祖,他的许多子孙就留在了山格,后迁徙流布于闽、粤、台湾等地区。

或许秉遗了许公“以儒饰吏、以勇练士”的优良传统,山格、平和乃至漳州人民武风懿范,在历代保家卫国的战争中,都英雄辈出,贡献至伟。据《平和县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二月,戚继光率军“入汤坑等处,斩首数百级”,取得重大胜利,山格百姓感念戚公,称其为“大众爷公”。

明正德十一年(1516),王阳明授命巡抚南、赣、汀、漳,剿匪平乱,再次取得“漳南战役”胜利。后王阳明奏请朝庭设立县治,以强化治理、抚慰百姓,平和便由此而来。

在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平和人民秉志遗续、牺牲奉献。1927年8月,南昌起义后,朱德总司令与陈毅、周士弟等红军将领带领起义部队途径平和秀峰修整,就住在福塘村农户朱梅州家,后朱总司令赠送朱梅州一把三节手电筒(现存于秀峰“朱德纪念馆”),成为平和支持革命的宝贵物证。

1928年2月24日,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中共平和县委在朱积垒书记的带领下,召开会议,决定“率领群众、实行暴动”,组织农军1000多人,攻占县城、救出被捕农友,并没收反动豪绅的财产分给农民,史称“平和暴动”。后虽经镇压失败,但为闽南革命播撒了火种,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1948年5月的一天,中共漳州工委掀起“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示威游行,在漳山格进步学生林友涵、蔡新生、曾向荣、黄启焰、曾敬等积极参加了游行。

1948年8月,他们回到山格,宣传革命,成立“雷光读书社”,吸收回乡学生及进步教师入社。组织大家阅读进步书籍,讨论时局、出版墙报、揭露黑暗,抨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败与残酷,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大胆反抗。至1949年9月,因国民党疯狂报复,读书社被迫转入地下,继续斗争。其间,一位同志被逮捕,两位同志上山参加游击队,其中一位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据统计,“雷光读书社”25名社员中有17名先后上山参加游击队和平和政工队,其余8名社员也于 1949年10月至1950年初全部参加了革命工作。

“雷光读书社”的光辉历史虽然短暂,但在特定的时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后人永远留下了爱国爱家的精神风范,也为平和革命斗争史增添了色彩,为平和解放做出了贡献。

如今,虽近70年过去,但“雷光读书社”的精神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相反,它一直激励后人。现在已建成“习德园”廉政、传统及党课讲堂,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进一步宏扬王阳明及雷光读书社精神,打造青年创业培训基地,门前广场还建立了山格廉政文化长廊,教育引导乡民、乡贤秉承前辈遗志,无私奉献,清正廉洁,建设富美家乡。

人文厚重,如丝以图未来

正如县名,大理学家王阳明奏设平和,既因了“土俗”(取名规则),巧取谐音(当时县治在九峰、临平河),又纪录了战事(“寇平而人和”),更企盼百姓安宁,和平、和睦、和谐,兼儒、释、道三家之理,也是王阳明与平和百姓的初衷愿望,相续至今。

平和人文厚重,人才辈出。如一代文学大师林语堂,就出自山格邻镇的坂仔。山格也在很早就设立了“侯山书院”(具体年代无从考证),原建在侯山旧关帝庙的一座瓦窑边。1903年,“大路顶礼拜堂”建立后,考虑教堂人多、气象新,才移建现址,当时主要目的是促进乡亲读书、方便讲学,同时也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扫盲并培养算账人才,受到百姓好评。也有邀请部分文化界人士过来讲学,为平和文化新人培育奠定了基础。

而此次探访侯山书院,给我的经历最是难忘。采风那天,我十分自信,以为现场看看,过后网上查查相关资料,便可得心应手,竟没邀请讲解员一同前往(本来镇上是有安排的)。见着三间青砖古瓦房和书院碑牌,门并没有打开,但透过窗户,可见内部。一些民国时期的桌椅叠得整齐,古旧的黑板,透出沧桑。灰褐色的磁砖板,映光发亮,一看便是新换的。我们便起了批评的冲动与感慨,“应该修旧如旧,如何如何……”。

可我的自信终究还是吃了亏,可能地名太小,网上搜不到关于书院的半点信息。有些犯懵,只好求助朋友圈,微信上发出去,倒是文史、作协的几位友人给了很好的建议,然而终究难查源头。人转人又联系了十多位平和、山格本地人士,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山格中心学校许兆斌校长。他十分热心,又亲自到附近村里问了些上年纪的老人,知道的也仅上述而已。但既为书院,文脉必重,学校、学子及众人的坚守,必定如丝永续。

我自是十分感谢,也自责骄傲与张狂。但也收获感动,这么多人热心参与支持,追根溯源,这岂不是文化的力量?文韵如丝,力求细微、以图久远!尚需考证,亦感欣慰!

慈惠坚韧,播洒人间大爱

漳州作为沿海地区,较早接受西方文化。

说到山格教堂,不能不提叶汉章(1832年3月29日生于平和小溪),他随父旅居厦门鼓浪屿,于1842年开始接触美国传教士雅裨理和文惠廉。1850年因“小刀会”暴乱,叶家财产毁于一旦,后受到教徒打马字的救助安顿(提供住宅并生活所需)。叶家人深受感动,从此信仰基督,受洗归主。

1883年,叶汉章接受教会指派离开厦门竹树堂,前往平和小溪新组建新的教会侍奉。他先在文峰等地讲读圣经、传播教理。后又逐步扩散到小溪岩坂大湖社、山格平寨大路顶社等地。

由于信徒每周需参加“主日崇拜”,为解路途劳顿,他们于同治十二年(1873)在山格集市(平寨村大路顶社)设立基督教会礼拜堂,称为“大路顶堂会”,并聘请许和泰牧师主持会务。

叶汉章从厦门来平和组建新教会,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仍兢兢业业做工,甘心农村生活,终生在家乡布道牧养,致福音兴旺,信徒众多。他相继协助创建教会数间,其中就包括山格“侯山堂会”。叶汉章于1912年6月在厦门逝世,享年80歲,为中国教会自立的先驱。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平和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山格“大路顶礼拜堂”不幸被毁,许和泰全家人亦被洪水冲走。他的妻子漂流到南靖县时被人救起。1900年,教会讨论重建礼拜堂事宜,为安全考虑,也尊重许妻意见,新教堂选址在地势较高侯山脚下,于1903年竣工,即现在的山格“侯山堂会”。

如今在信徒的推动下,山格正在筹建一座六层高的新教堂,气势恢宏,但愿基督虔诚、悲悯、勤奋、坚韧的品格,能够成为信众信仰坚守的精神力量,开放包容,共建和谐美好新生活!

猜你喜欢

王阳明
悲悯照亮前行路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赞《百家讲坛》讲述的王阳明
王阳明脱衣巧审案
“千年第一人”的说与做
王阳明被逼射箭
王阳明脱衣巧审案
王阳明: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霍思燕与王阳明拍亲密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