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播冬小麦创高产管理技术
2018-05-05李鹏
李鹏
摘 要:我市冬小麦适播期在每年寒露前一周,2017年8月下旬以来,由于我省持续降水、低温寡照天气,导致收秋、腾茬、整地推迟,造成我市大面积冬小麦播种时间较往年延迟20天左右。冬小麦晚播将会导致生长发育所需积温不足,影响分蘖和次生根发生,营养吸收能力较差,养分积累不足,幼穗发育不良,成穗和穗粒减少,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较大。必须抓住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弥补因晚播对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晚播;小麦;技术
一、选择适播品种
小麦晚播,生育期缩短,生长发育较慢,应选用生产力高、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光合能力强,不易早衰的弱春性品种,因为弱春性品种在晚播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积温,相对多分蘖、多生根,形成冬前壮苗,发挥品种的增产作用。
二、冬前管理
1.整地施肥。冬小麦晚播造成冬前幼苗较弱,不宜进行水肥管理,因此应打好麦播基础。结合秋作物秸秆还田,增施氮磷速效肥,有机肥等,以培肥地力,为夺取小麦高产、稳产创造地力条件。可亩施鸡粪、圈肥等有机肥料3~5方,尿素10千克或磷酸氢铵4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同时随犁地每亩施入1.5%林丹粉2千克,杀灭地下害虫,保证全苗。
2.播种。播种前要对购买的小麦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种子包衣,选择发芽率大于85%的种子进行播种,种子包衣处理既有利于减少种传和土传病害,又能起到防治地下害虫的作用。在土壤墒情较充足的条件下,播种深度2~3厘米,亩播量20~25千克为宜。播种后及时镇压,使土壤变实,增加与种子接触度,有利于根系下扎,减少黄苗、弱苗和死苗现象的发生,同时镇压减少了土壤通透性,降低水分蒸发,增强土壤保肥、保墒能力,促进种子对水分的吸收。
3.及时查苗补苗。晚播冬小麦出苗期间,要及时查苗,如发现缺苗断垄麦田,应及时补种补栽,补栽要求做到“上不压心,下不露白”,栽后踏实,确保成活。对涨势较弱的麦田,可每亩撒施鸡粪肥2~3方,既培肥地力,又能起到保温预防冻害的作用。同时还应加强田间监管,严防畜禽啃青。
4.化学除草。小麦田间杂草主要有荠菜、猪殃殃、野燕麦等,这些杂草与麦苗争肥争水争光,据农业部门统计杂草一般能造成小麦减产10%~15%,严重地块造成30%的严重减产。在小麦3~5叶期,田间杂草较幼嫩、抗药性弱,此期进行田间杂草防治,用较少的药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喷药除草一般应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温度在5℃以上,并且4天内不会出现雨雪霜冻天气,喷药时间在上午9点到下午4点之间,以防药害、冻害发生。防治阔叶杂草每亩可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克;防治禾本科杂草每亩用70%氟唑磺隆(彪虎)水分散粒剂3~4克。麦田杂草往往混发,单用一种药剂难以防治田间杂草,可亩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4克+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或唑草酮10克+双氟磺草胺15克+二甲四氯钠30克混合喷药,防治效果较好。
三、春季管理
1.顶凌耙地。顶凌耙地具有保墒、增温、除草和促根下扎等多作用,因此在麦苗返青前后,气温回升至3℃以上时即可进行耙地。
2.适时追肥浇水。晚播冬小麦早春因苗弱根少,水肥需求较少,春季第一次水肥应在小麦起身期前后,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7.5千克、磷肥15千克或复合肥10千克,能促进小麦生长發育,培育壮苗,为小麦高产创造条件。
3.预防倒春寒。小麦进入拔节期后,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之前,采取浇水,麦田熏烟等措施,预防冻害发生。冻害发生后要及时划锄,追施氮肥,促进小麦高位分蘖成穗,增加穗数和千粒重,提高亩产量。
四、后期管理
1.做好"一喷三防"。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是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麦穗蚜、麦蜘蛛等病虫害多发期,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不同药剂防治。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克+磷酸二氢钾200克,兑水30千克混合喷雾,既可防病治虫,又能预防小麦早衰和干热风,以提高小麦粒重、增加产量。
2.浇好灌浆水。小麦扬花后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灌浆水, 水量不宜过大,但要使底墒得到补充,保护深层根系不早衰。并应做到无风快浇,有风停浇,不在温度过高的天气状况下浇水;切忌在风雨天气来临前浇水,以防倒伏。
3.适时收获。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似天气情况及时收获、晾晒。优质专用小麦还应注意单收单脱,单独晾晒,单运单贮.以防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