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为何举世关注
2018-05-05曾校
曾校
每年的3、4月,是海南旅游的淡季;但有一个地方除外,那就是博鳌。
30年前的4月,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被撤销,而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设立。那时的博鳌,只是南海之滨的普通村庄,甚至“连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的成立,使其走进公众视野。2002年至今,每年此时,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企业家代表等嘉宾汇聚于此,共商合作共赢大计。博鳌因此名扬天下。
有工作人员回忆,2002年首届年会期间,博鳌基础设施落后,唯一具备接待能力的金海岸酒店,只有200多间客房;唯一的会场是个半露天的膜结构,只能容纳500多人,很多嘉宾只能通过大屏幕看直播。如今的博鳌小镇,日均接待游客1.58万人次,拥有会议场地逾1万平方米,各项人性化的细致服务,让嘉宾、记者赞不绝口。从鲜有人知的小渔村,成长为全球瞩目的数字化“外交小镇”,博鳌的蜕变,可以说是中国进步发展的一个缩影。
变化,来自于开放。在博鳌会议中心长廊的两侧,有一场关于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成就视觉展。它恰如“时光隧道”,用珍贵的史料图片、视频,将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呈现在世界面前。一分钟,26人走上工作岗位;一分钟,333万元投入研究和试验……恰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评价,中国“实现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和减贫,对全球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正因此,新时代的中国有哪些重大对外开放举措,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机遇,成了本次论坛上各方关心的话题。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年会上送出了“大礼包”。从他“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政策落地表态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努力拼搏进取、向世界展开怀抱的中国,不仅让自己受益,也让许多国家看到了互利共赢的光明前景。开放改变了博鳌,而博鳌又向外传递出开放的精神。
不少研究学者认为,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在历年论坛年会的主题中,“亚洲”和“共赢”是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而在中国领导人的主旨演讲中,“建设”“亚洲”“开放”“合作”都是高频词。在世界相互关联的今天,没有什么比包容与合作更能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习近平主席的演讲,能引发嘉宾的强烈共鸣,为什么“未来的生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等分论坛,能吸引众多人前来聆听。
今年博鳌论坛的主视觉形象中的地球,是以亚洲为中心,无数象征开放创新力量的声音迸发而出,传遍每个角落。这个设计阐述了清晰的道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开放融通潮流滚滚向前的当下,那些坚持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只会让正常的经贸往来受到阻碍,让自己错失各种发展机遇。“不只是如何分蛋糕,更应注意如何把蛋糕做大”,學会向世界保持开放,才有可能在全球化时代赢得主动,取得成功。
天涯海角拂和风,和平发展共赢同。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各项议程已全部结束,但人们对于感知把握时代潮流大势、直面人类发展难题的思考还在继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里,没有谁是外人,所有国家都是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伙伴。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我们必能携手描绘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