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研究综述
2018-05-05邰少琦
邰少琦
摘要:偶像崇拜是青少年阶段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受到了广泛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主要是对偶像崇拜的量化研究,通过问卷、量表的方式调查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并进行相关研究,对于偶像崇拜的干预研究还很少,以及如何引导青少年偶像崇拜也还需要进一步探究。本文主要是对偶像崇拜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并对偶像崇拜的测评工具进行了概括,最后总结了有关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偶像崇拜;青少年;研究现状
一、偶像崇拜的概念
偶像崇拜是现今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极为普遍。
对于偶像崇拜的定义也是各有不同。其中,Fmmm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对幻想中杰出人物的依恋。Erikson则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体将儿童时期对父母的养育式依恋转移到青少年时期对于异性的浪漫式依恋的一种表现。
在最新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指对自己所仰慕的对象的尊重与钦佩,可以引导人生走向,通过钦佩有才能的人来完善自己,有着积极向上的一面。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
青少年这一时期的个体,进入青春期之后,身体快速发育,在生理上趋于成熟,但心理上的发展还不足以让个体完全独立,个体更多体会的是一种迷茫感,而从小学阶段来到初中阶段,个体在过去所积累的经验不足以应对初中阶段所要经历的事情,有研究表面这一阶段个体不再为父母是从,开始形成自我独立意识,寻求自我意识、同一性等的发展,而个体的能力有限,偶像崇拜的出现,对于这一时期的个体起到了一个代替补偿作用,对个体有一定的榜样作用,以帮助个体能够顺利的度过青少年这一重要阶段,形成健全人格体系,偶像崇拜是个体青少年时期成长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
在我国早些年,对于偶像崇拜研究较多的是,岳晓东、严飞等学者,岳晓东和严飞于2007年至2010年之间发表了有关“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共五篇,包含了对偶像崇拜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代际差异及偶像崇拜的分类、以及百年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并且在文中将青少年的偶像崇拜分为“明星崇拜”和“杰出人物崇拜”,而崇拜模式上分为“表层性偶像崇拜”和“实质性偶像崇拜”。
随后,这几年我国学者进一步对偶像崇拜的一些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如自我同一性、人格、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以及自我概念等等。
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测评工具
1.南开大学李强教授编制的偶像崇拜问卷,包括理性倾向和非理性倾向层面,问卷共27个题目,理性倾向有12个题目,非珊性倾向的题目有15个,采用5点式计分方法,各层面题目得分相加即为每个层面的得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此种崇拜倾向的程度愈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理性崇拜和非理性崇拜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5和0.83。
2.石晓辉编制的偶像崇拜影响问卷,包含四个因素:激励,情绪调节,职业向往和个性学习,共19个题目,各因素的分数为所包含题目得分总和与题项数的比值,各因素得分在1到5之间,每个因素的Cronbach a系数在0.785到0.883之间。
3.李丽兰参考南开大学李强、石晓辉等人编制的偶像崇拜问卷的基础上,编著制了《初中生偶像崇拜问卷》,问卷包含中学生偶像崇拜的类型、原因、程度三个方面,原因问卷12个题目,分为感官舒快和社会性品质两个维度,并且经过研究者测试,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能够作为中学生偶像崇拜现状的测量使用。
4.彭文波等人对偶像崇拜量表(Celebrity AttitudeScale,CAS)进行修订,修订后偶像崇拜量表(CAS)中文版由娱乐社交、情感投射、完全认同、关系幻想和病理边缘五个维度构成,修订后剩下27个题目,修订后的CAS中文版的测量学指标较好,五维度模型拟合良好,结构模型的一致性良好,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偶像崇拜程度的有效工具。
5.时嘉惠、张梦圆等人根据彭文波等人修订的偶像崇拜量表(CAS)中文版以及对青少年的访谈编制了一个偶像崇拜問卷,包括五道题,分别测量青少年对偶像的信息关注、情感投射、金钱投入、积极情感和主观激励水平,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方式,取均分作为被试的偶像崇拜水平,得分高的说明偶像崇拜水平也高。
四、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研究
对于青少年偶像崇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偶像崇拜与心理健康
有研究者发现,偶像崇拜的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即理性偶像崇拜与非理性偶像崇拜均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理性偶像崇拜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层面得分以及总分都是负相关,而非理性偶像崇拜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层面的得分以及总分都是正相关,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几个维度: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
(二)偶像崇拜与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自我同一性
姚计海、申继亮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无偶像的中学生在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在同伴关系以及非学业自我概念上更多的表现出积极的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对于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有研究表明理性崇拜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效能感存在相关关系,也就是个体对于偶像的崇拜倾向于理性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将这种对于偶像崇拜的情感转化为自己学习的动力,提升自身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并且也能够通过理性的偶像崇拜进行自我调节。并且理性崇拜与自我同一性上的工作无力、自我确信呈显著负相关,而非理性崇拜与自我怀疑、工作无力以及权威混淆呈显著正相关。从此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理性的偶像崇拜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益的。
(三)偶像崇拜与人格
有研究结果表明偶像崇拜组相对于非偶像崇拜组的个体在精神质、外内向、神经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三个银子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非偶像崇拜组的得分,也就是偶像崇拜组的青少年人格特征具有高外向性、高神经质以及高精神质。
(四)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
岳晓东等人提出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偶像和榜样是密不可分的,但一般认为偶像和榜样存在差异,偶像是具有理想性和幻想性功能,而榜样多是实用性、现实性和替代性功能。
有学者也对偶像和榜样的异同进行了简单分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认为偶像和榜样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差别,偶像是个体出于喜好而欣赏或崇拜他人,偶像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存在时间相较于榜样较短,偶像更多的是个人魅力,对于偶像的选择往往也是非理性的而榜样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更加理性并且绝对正确;另一方面认为偶像和榜样两者的关系大于区别,在一定情况下两者之间可以发生转化,两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是逐渐在融合的,没有严格的区别,偶像在某些方面也是成为学习的榜样。
岳晓东等人在有关于偶像榜样化的研究中设置两种模式——魅力型导向偶像崇拜和成就型导向偶像崇拜,通过改变个体的偶像崇拜的认知来研究在两种条件下个体的偶像崇拜的差异,探究了在成就型导向偶像崇拜的条件下更有助于个体将偶像转化为榜样。
(五)偶像崇拜的干预研究
有研究者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初中生偶像崇拜进行干预,结果发现个体的偶像崇拜类型发生了改变,更加关注现实的、身边的具有人格特质的人物了。对于偶像崇拜的干预研究是较少的。
五、小结
目前对于偶像崇拜的研究主要还处在相关研究,通过相关研究了解到偶像崇拜并非是对于个体发展完全不利的,理性的、恰当的偶像崇拜对于青少年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偶像崇拜已经成为个体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成长方式,而青少年各方面都不成熟,会更加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那么在今后的研究中就应该进一步探究如何引导青少年进行理性的偶像崇拜或者如何将偶像榜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