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记
2018-05-05张小泱
张小泱
刚读小学时,我认识的字尚屈指可数,却已对课外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常从家中的某个角落里翻出一本不知何时被丢在那里的书,埋头读得兴起。一次,爸爸的朋友来做客,看我抱着一本厚厚的《西游记》看得入神,于是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脑袋,笑盈盈地说:“小小年纪就这么爱看书,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我当时虽小,但能听出这位叔叔是在夸我。更重要的是,我从他的话中得到了一个信息:读书是一件好事。这无疑是一种鼓励,因此,我读书的劲头更足了。
渐渐地,妈妈也发现了我似乎对读书情有独钟,她表现出超乎我想象的开心。有一次,我手里拿着一本《格林童话》看得入迷,她小心地打断我:“书里讲的啥?”我说:“我在看一个王子变成青蛙后来又变回王子的故事。”妈妈说:“这是妖精啊!”她说着,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多年以后,当我长大,才真正理解了这笑容背后的遗憾与期望。
妈妈小时候家里穷,弟弟妹妹又多,因此上学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她7岁那年,村里学校开学,她兴高采烈地跑去上学。第一节课,不怯生的她表现积极,答对了一道算术题,还得到了老师的奖励——半支铅笔。放学回家,她还没来得及将手中的铅笔给我姥姥看,姥姥就将一个大竹筐塞给她:“家里人多,上不起学,给羊割草去吧。”年幼的妈妈背起竹筐,从此再也没有踏进过学校的大门。
“没上过学,不认识字,有时候看到挺厚的一本书,也纳闷上面到底讲的是啥。问别人吧,又不好意思,害怕人家笑我没文化。”有时,妈妈会用一种略带羞涩的口吻这样跟我倾诉。她的话,总能触及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于是,我暗暗发誓:要多读书,这样就能多少替妈妈弥补一些她的遗憾了!
当然,我也并非一直都是让妈妈省心的好孩子。读书这件事,是能让人痴迷的。初三时,我喜欢上了长篇小说,比如金庸的《鹿鼎记》、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精彩的内容常让我欲罢不能。然而,这些作品都是大部头,即便将每天的课余时间全部用上,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读完。而且,这些技巧高超的作家都是“请君入瓮”的高手,一旦开始读他们的书,就进入了一个个奇妙的“陷阱”,很难出来。因此,我挖空心思,以挤出更多的阅读时间。嗯,睡前是一段好时光。我决定牺牲我的睡眠时间了。
但当时已临近中考,爸妈对我的作息时间进行了严格规定,时间一到,必须熄灯睡觉。因为担心我跟他们“打游击”,他们还常在深夜起来査看我的房间里是否亮着灯。此外,他们还收走了我房间里的手电筒和蜡烛。当时网络还不发达,智能手机和电子书也未流行,我日常的唯一读物就是纸质书。可想而知,那一个个没有光亮的夜晚,对于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来说是多么难挨!
一次我过生日,朋友送给我一个当时特别流行的夜光球,就是那种里面有荧光粉的玻璃摆件,只要平常光照充足,它就能在黑暗中发出淡绿色的光。我试着将它紧贴到书页上,竟然照出了巴掌大的光晕,一行行文字也清晰可见。我大喜过望,将其视为与父母“斗智斗勇”的法宝。之后一连几天,一到晚上我便将它放在灯下,让它静静地吸收日光灯的精华;一等他们睡下,我便兴奋地蒙在被子里,借着安静的淡绿色光晕,偷偷地读我心爱的小说。
其实,在被窝里读书的感觉并不美好。第一,书里的内容本来就让我神经紧张,更何况还要时刻留心父母会突然“杀”进来;第二,这种非正常的阅读方式让我的近视雪上加霜。可是,因为书里的内容实在太吸引人,所以我竟然克服了所有的困難,一连半个月,都乐此不疲地坚持着这种艰苦、刺激又快乐的夜读。
终于有一次,当我钻进被窝,拿出夜光球,准备继续阅读精彩的海底历险故事时,忽然感到一阵凉风——妈妈掀开了我的被子。一手拿书、一手按着夜光球的我瞬间呆若木鸡。原来,当我自以为将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时,天底下最细心的妈妈却早已起了疑心。她冲我说道:“我早就注意到,你老是将夜光球放在灯下照啊照的,睡觉的时候又拿回自己房间,我就知道这里头有鬼!”我感觉大祸临头,不但这本书不保,而且可能今后读课外书也困难了!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妈妈只是没收了夜光球,也没问我看的什么书,还将我的熄灯时间往后推了40分钟。
从此,我再也没有躲在被窝里读过书。
现在的我已经踏入社会,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还出了书,我知道,这都有赖于多年读书的习惯。妈妈会拿着我的书,用一种自嘲的语气说笑道:“我这个文盲,除了你的名字,别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呀!”
我心里不是滋味,干巴巴地一笑。
这时,妈妈却又一脸幸福地笑着说:“不过,我儿子倒是读书读出出息来了!”或许,对于妈妈来说,这才是真正能给她带来成就感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