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哈尔滨冰灯艺术”的品牌视野

2018-05-04祝劲松祝群英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3期

祝劲松 祝群英

摘要:冰灯艺术是哈尔滨人几十年建设的品牌,“冰城”最闪光的一张名片,当今室内冰展众多的市场需求,已经催生出庞大的经济产业链,在基于保护与弘扬“哈尔滨冰灯艺术”美譽的视野下,思考如何规范与建设,使室内冰展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快速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为本文阐述的意义。

关键词:哈尔滨冰灯艺术;室内冰灯展示;规范与科学发展

人们一提到冰灯自然会想到“冰城”哈尔滨的冰灯艺术,自1963年以来,哈尔滨人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到冬季滔滔不竭清澈的松花江,就变成天然大冰场,慧心秀手的“冰城”人民利用冰、雪和彩打,做出了童话般神奇的冰雪乐园。在各色光映饰下,五颜六色的冰建筑似尺寸具大的翡翠、宝玉般透明耀眼,如梦如幻,小巧晶莹的人物动物形像,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使得往日落寞寂静的哈尔滨冬夜灯光璀璨、人声鼎沸、充满热度,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精神文化审美的需求。

冰城人民经过50多年来的建设发展,一步一步将家乡哈尔滨建设成了闻名世界的冰雪艺术之都,每年元月五号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比肩日本札幌冰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欢节、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为世界四大冰雪盛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以“规模大”“投入高”“展期长”“受众广”美誉闻名于海内外,甚至谈到哈尔滨就会想到“冰灯”,冰雪艺术已经成为了哈尔滨的“名片”标志。成为哈尔滨这个北方名城最具特色的代表元素,近些年来从广度和深度上越来越深层次的影响着,这个城市经济文化及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说冰雪艺术的兴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哈尔滨的名誉。其中兆麟公园——哈尔滨冰灯艺术博览中心,哈尔滨冰灯艺术发源地,与随后发展起来的太阳岛——哈尔滨雪雕艺术博览中心,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国际最大的冰雪艺术主题公园,是最具哈尔滨冰雪艺术特色的“三驾马车”。

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观赏者蜂拥而至…,共同点都是依赖寒冷时空条件下的大型露天场地展示。都要求来哈尔滨本地观看,而区别于此的另外一种冰灯展示模式,是讲冰灯展示送到世界各地去,方便当地人民就进观赏。因不受地域气候限制,场地可大可小、甚至微型空间亦可,这种更具操作灵活性的室内冰灯展形式,由于传播途径更远、影响力更大,日益成为当前“哈尔滨冰灯艺术”一种新模式。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哈尔滨冰灯艺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我们的冰雕艺术家及能工巧匠们,更是将这种北方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人工制冷库及人工制冰技术,创造的低温空间环境展示模式,使得这种在北方冬季露天展示的艺术,得以走入南方炎热的气候环境下,人们从30多度的盛夏进入零下10度左右的冰灯艺术天地,在惊艳的冰灯这种独特艺术美同时,片刻凉爽的温度也能使人流连忘返,都称赞到“不虚此行”。这种模式的运营很快获得了认可和成功,现在规模与投资已经超越了室外天然展示,形成了巨大的室内冰展行业产业,成为中国范畴乃至世界各地最重要要的观赏冰灯的途径,有更多的人通过这种模式认识了“哈尔滨冰灯艺术”的魅力,笔者的二十多年的冰雪艺术生涯里,通过室内冰展这种形式,足迹从美国的阿拉斯加、纳什维尔到南非开普敦及越南河内、新加坡等,遍布国内远至广西北海等二十多个城市,深切感受到这个产业市场的庞大,当地人民对冰灯艺术的喜爱,也同时发现,正如国内各地同样打着“正宗兰州牛肉面”招牌却味道相差甚远一样,这种也已遍泛滥打着“哈尔滨冰雪艺术”旗号的室内冰展,最终效果却良莠不齐,存在着很多迫切需要改变的问题。

首先是室内冰展产业外部市场原因。

随着“哈尔滨冰灯艺术”通过人工制冷技术,大规模的国内外进行展示,在产生的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面前,一些见钱眼开的哈尔滨冰灯建设行内人,甚至就是一些打着“正宗哈尔滨冰雪艺术”旗号,冒用“哈尔滨冰雪艺术的”的“李鬼”,为抢占市场、打压他人,不择手段,不惜以降低取费标准、缩短必要建设周期、降低质量标准、以次充好;而有些室内冰展投资方往往只注重少投入、回本快、无异于“杀鸡取卵”式的短期效益行为,轻视对施工方资历和能力的考察,这种种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造成恶性竞争,单纯靠一味地降低建设成本,带来的后果是对整个室内冰灯展示产业的恶劣影响,我们知道任何行业如果仅靠低投入低成本维持,是没有前途的。由于室内冰展主要成本是人力薪酬成本,不合理薪酬就不能吸引高技能人才投入这个产业,而“李鬼”的能力根本做不出什么像样的冰灯,更谈不上精品展示,这样不仅没带给观者美的享受,还使观众产生上当受骗之感,“口口相传砚众越来越少了,这势必造成了投资方的资金亏损,更深层次降低了人们对冰灯艺术美的憧憬,为室内冰展活动的未来发展蒙上阴影,更是对“哈尔滨冰灯艺术”美誉的污损。为避免这一问题持续发生和扩大化,我们应借助政府或行业协会,加大监管力度,像建筑设计与施工业一样,建立室内冰展的市场准入制度,分出甲乙丙、或一二三级资质,规模大、影响力大的冰展,只有最顶级的设计和施工企业才可以承接,使无资质、无建设实力的企业,根本无法涉足这个市场。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奖励、惩治行业规章制度,将那些打着“正宗哈尔滨冰灯艺术”,不潜心研究如何提高质量,却精通于“歪门邪道”,欺骗投资方、打压同行、使冰灯艺术蒙羞的,甚至就想着“一锤子”买卖的“害群之马”清理出去,为中国的室内冰灯展示产业创造出一块“净土”。

其次是室内冰展产业内部原因。

就是从业人员整体设计水平较低,设计存在整体抄袭、仿制、拼凑、没有核心主题,甚至是无主题,空间、功能与场内设施出现非人性化的设计,无空间轴线、人行流线通道划分不合理、主次不分明,功能与场地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一座冰灯艺术展馆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态,总平面空间布置的起、折、转、分、合、止的位置,人流动线的设计,景观主轴线与辅助轴线的结合,空间的开敞与闭合,空间的对比与通透;空间竖向的高低错落与层次关系等。整体空间布局留给观众的感受,应该像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只有低声吟唱的前奏,才能凸显出高音的嘹亮,才能悦耳;或是像一条在沟壑间流动的小溪,时而平静、时而跳跃、时而湍急,带给人不同的观赏感受,这样才似一幅美丽的图画。

再有就是施工人员无资质,冰雕师艺术功底浅,冰建师无基本施工素养,工程制作粗糙,存在用冰、用电安全隐患,施工监管是一方面,更深层次的施工人员业务培训,是未来冰展艺术高度能否上一个新台阶的基础,整个产业链的建设人员素质培训,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冰雪艺术界和相关艺术高校重视起来,协力合作,为“哈尔滨冰灯艺术”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还有现在各地的室内冰展,多年来基本在设计上是一个模式“套路”,中式风格的就是古典的院墙、月亮门、八角亭、玲珑宝塔高崇围中间、牌坊门前左右两个冰狮子,前导区一个冰屏风障景,图案为彩冰贴制的九龙壁或梅花图案;象征权力的四足冰宝鼎,鼎壁上雕一对瞠目咧嘴叼着冰环的狮子头;象征平安的一对浮雕图案的冰花瓶,插满五颜六色的的纸花;人物无非就是盲人摸象、司马光砸缸等成语典故、弥勒大佛、飞天琵琶侍女、西游记四师徒牵白龙马等。中西合璧的就是增加了一些世界著名建筑冰晶,或是冰制著名雕塑等,乡野气息的就是带烟筒木纹小房,对开窗上贴福字,门两侧悬挂玉米及辣椒,冰树挂前一个磨盘,矮小围栏倚大门,高挂大红灯笼一对对、高悬彩旗一排排、连同堪称永恒,每次冰展都不可或缺的冰灯大滑梯……,可以说这些造型支撑了将近中国30多年的室内冰展史。

这些设计脱胎于人类古典艺术文明的底蕴,具有一定的艺术美及观赏价值,但我们不能犯了“依赖症”,艺术要创新,才能焕发活力,应在继承与发展中寻求出路。设计内容上,要接“地气”,就是要结合室内冰展的举办地,当地地理、历史、民族、文化、传统底蕴、民间传说等,新鲜生动的创作素材,结合冰灯语言转化为独特原创的艺术形态,同时还应关注社会热点,将社会时尚、时代的印记,熔铸于整体设计中。这才是一个较优秀的设计,是一届成功冰展的基础,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我们的室内冰展才能走向新高度。

室内冰展与其他所有的艺术一样,都需要内容与形式、主题与功能及时俱进的创作与设计态度,可喜的是近几年,室内冰展的内容也呈现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针对观赏游客中儿童为主体的情况,整体设计比例中增加了卡通元素的设计,80年代的“阿童木”“唐老鸭”、90年代的“大力水手”、世纪初的“变形金刚”、新世纪最时尚的“小黄人”,还有一些逼真的海洋生物、飞禽走兽、史前恐龙等,这些不断涌现的具有时代印记的卡通形象,通过五颜六色的彩冰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唤起了包括孩子父母在内的两代人的共鸣,是一条探索冰展内容与形式的成功之路。同时彩冰的使用,还可以丰富冰表现艺术形态的语言,在不需人工光条件下,细节更易观察,形态轮廓也更加清晰。

但彩冰的不透明属性,用多了有俗气之感,降低了冰特有的通透、清澈自然美感,所以应以表现点、线形式出现,或局部区域使用,量少而精,达到出奇的效果。

“哈尔滨冰灯艺術”是冰城人民几十年来创造的财富,甚至可以说是献给国家的又一份宝贵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当代冰雪人一定要明确目标、砥砺前行,在继承好前辈创造的“哈尔滨冰灯艺术”品牌前提下,建设发展“哈尔滨冰灯艺术”走向新高度,同时还应“正本清源”,从而让正宗、高质量的哈尔滨室内冰展艺术走向全国、全世界,让更多的人民通过冰灯艺术纽带、认识当代哈尔滨,认识当代中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