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的现象学研究

2018-05-04宋蕊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现象学

宋蕊

摘要:艺术固然需要艺术家的首创精神,但艺术确实也期待公众的认可。在更深的层次上,创作者的经验和欣赏者的经验者,而欣赏者通过认出艺术家在作品中的创作活动也与艺术家相关。

关键词:审美经验;审美对象;现象学

“审美”一词的提出来自被誉为“美学之父”的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aesthetica”是他用来命名所创立新学科而造的专有术语,并用这个词为书名出了他的专业著作,后来“aesthetic”成为了英文中的通用的词,现在通常译为“美学”。“审美”是另一層意思。不过,在汉语词义中“美学”与“审美”又是表达大相径庭的两个词语,“美学”即指一个学科或学问,“审美”也就是有“审”有“美”,即对对象的一种动作表达。但是二者却能在aesthetic一词上想通并有着天然联系。

“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这是鲍姆加通在《美学》一书开头就给其创立的新学科所给出的定义,并指出“美学”的本质就是“感性学”。

一、审美经验

鲍姆加通的思想直接启发了德国古典美学,使得对于审美经验的重视在德国古典美学中蔚然成风,尽管其中每一个人确认审美经验的观念、体系、方式不尽相同。人们常常对审美经验作一番探讨或许是好高骛远,但请让我谈谈自己的意图,并指出其限度。笔者说的审美经验指的是欣赏者的而不是艺术家本人的审美经验。笔者想对这种经验首先加以描述,随后进行分析,并尽力从中引出形而上学的意义。

当然,艺术家有自己的审美经验,而且研究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往往也是通过美学研究的一条康庄大道。把审美经验局限于艺术家的审美经验的时候,它就有突出这种经验的某种特点的倾向,譬如,强调一种强力意志,而有损于审美欣赏所要求的静观。艺术家是作品的本源。作品是艺术家的本源。这是典型的循环论证,亦即“阐释循环”的方法。海德格尔着重指出,二者虽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任何一方也不是另一方的全部依据。无论就它们自身还是就两者关系来说,艺术家和艺术品都依赖于一个先于它们的第三者而存在。这第三者才是使艺术家和艺术品获得名誉的东西,这东西就是艺术。”

我们之所以选定研究欣赏者的经验,丝毫不是由于考虑到这些危险。我们认为,要对审美经验进行详细的研究,一定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其原因是,艺术固然需要艺术家的首创精神,但艺术确实也期待公众的认可。在更深的层次上,创作者的经验和欣赏者的经验者,而欣赏者通过认出艺术家在作品中的创作活动也与艺术家相关。因此,虽然我们仅仅研究欣赏者的经验,但仍然需要提到作者。然而这里所指的作者是作品显示出来的作者,而不是在历史上创作出这个作品的作者。同时,作者完成的创作行为与欣赏者通过作品所想象的创作行为并不一定相同。尽管欣赏者的经验不如创作者的那样光彩照人,它仍不失为一种独特而关键的经验。我们不妨说句有违常情的话:负有确认作品并通过作品维护作者的真理之责的欣赏者,应该比艺术家创作作品时更需要有鉴赏作品的能力。“美学”若想在人类世界立足,也就既要调动创作者的审美活力,又要调动欣赏者的审美经验。

二、审美对象

我们再从审美对象说起,并从艺术作品出发给审美对象下定义。在理论上,这样做是许可的,因为我们刚刚说过,对象与把握对象的行为之间的关联不是使对象从属于这一行为。这样,就可以把艺术作品作为世界中的存在之物来考察,而不考虑指向该物的行为以确定审美对象。

我们先来分析例证,然后再描述审美对象。审美对象即使不仅仅是,至少首先是审美经验所把握的艺术作品。但是审美对象又如何区别于艺术作品呢?首先,什么是艺术作品?

这里有两个观念在感染:一是选择,二是真正艺术作品的存在。就这样,我们根据某种文化传统,识别了真正的作品,我们意识到它们只有自身被观照和品味时才充分存在。因此,尽管创作行为赋予艺术作品的实在性是无可否认的,它的存在,却仍然可能模糊不清。因为它的使命是自我超越,走向审美对象,只有成为审美对象,它才能被观众接受,达到完全的存在。我们探寻艺术作品而发现了审美对象,所以必须根据审美对象来谈论作品。

三、审美经验与审美对象

我们应该用审美经验所经验的对象即审美对象来界定审美经验。然而为了识别这个对象,我们不能够求助于艺术作品,就艺术作品作为一种只能以艺术家的活动来辨识的东西而言;审美对象只能作为审美经验的关联物而界定自己。这样一来,我们用审美经验来界定审美对象,又用审美对象来界定审美经验。这个循环集中了主体、客体关系的全部问题。主体和客体这一对子是自己构成的,为的是“绝对”的自我实习。因此,我们可以说,审美就是作为“绝对”的要素或作为“绝对”来实现的。

猜你喜欢

现象学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对“如是我闻”的现象学诠释
现象学为何应是解释学——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时期的探索
从舒尔茨的《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现象学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启发
论现象学时空的实践本性
丹尼特异现象学方法论研究
胡塞尔现象学的认识论雏形——读《现象学的观念》
学习共同体的现象学阐释与应用
从现象学看现当代西方文论科学神话的破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