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大学学生管理和服务制度的审视与完善探讨

2018-05-04宫婷婷

青年时代 2018年8期
关键词:制度

宫婷婷

摘要:摘要:在当前的形势下,给大学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难题,包括客观环境的变化、传统管理形式的单一、管理理念的落后以及管理形式受科技影响的缓慢求变等。文章通过对管理难题的多方面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了从制度化与人性化结合、强制性与服务性并存两个解题方向,并围绕两者展开辩证性的研究与探讨,希望有助于现代大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现代大学;学生管理和服务;制度

随着现代大学扩招工作的大力开展,学校在学生管理上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难。以前强制性的管理方式虽有其存在的优势,但却也已弊端尽显。强制性一直以来都是管理工作中普遍的一环,它以其细致的要求和强制性的约束去进行管理工作。这种方式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显得相当负面。有其是当前形势下,大学学生的管理工作越发难做,强制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显得力有不逮。

一、当前形势下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难题

(一)客观环境变化,管理工作复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对象从培养少数到面向大众,高校选拔学生的条件逐渐放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校的大门,学生的素质跨度也逐渐变大,甚至出现多层次的情况。这些学生不再是在统一的年龄段,他们接受着这信息时代来自四面八方不同的信息,他们具有不一样的思想和追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前进,学生的思想也更为多元,受信息化的影响,这些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难以统一。面对素質状况层次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无疑变得复杂,单一的管理模式终究难以胜任。

(二)管理形式求变,改变带来挑战

当前,我国大学院校随着大规模招生以及采用学分制的方式,逐渐打破了原本以年级、班级为管理单元的模式。另外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其在教学、行政、科研及后勤管理中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学校的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互联网在学校的使用也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大大拓宽了学生接受到知识的渠道和空间,但与此同时,在鉴别思想政治的是非方面也增大了其复杂性。总之,这诸多的变化在带来了机遇与便利的同时,也使传统的管理方式、教育体制受到冲击和挑战,给当前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课题。

(三)管理形势单一,不利学生发展

传统管理观念主要是针对九十年代在学生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重点就在于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管理观念显然不适用于当前,除了使学生的管理工作逐渐片面,对于大学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要求并无多大帮助。另外这种单一和片面的问题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无区别对待,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采用相同的管理条例。传统管理工作通常是机械地执行一条条管理制度,使学生统一又片面地遵守校规校纪,最后培养出“清一色”的素质学生。传统学生管理无疑与现阶段的素质教育相悖。

(四)行政管理理念,不利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内在特点,是学校的性格思想。校园文化关乎学校的底蕴和内涵,能够对学生的自我约束管理起到相当正面的效果。对于在学校里成长的学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前大学学校的管理工作,常常表现为向行政化倾斜,甚至有些就是沿用行政化管理的理念,这样的理念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并不契合。而与此同时,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将使学生对学校缺乏认同感。

二、现代大学学生管理的方向

(一)制度化与人性化结合

1.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区别

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为中心,一切行为受制度约束,以制度规范机构或个体行为的管理方式。其强调的是依照制度而行,不以个人因素存在而变化,是一种“规范化”的管理方式。因为缺少个人因素的考虑,制度化管理也被认为是一种刚性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考虑人的因素,使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发挥的管理方式。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其实质在于被管理者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充分的尊重,合理满足被管理者社会性和自然性的要求,并使其积极地投入进工作当中。人性化管理也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柔性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制度化管理在于用较科学的方法为学生的管理、教育、服务确定约束机制,而人性化管理则是以学生为本,来进行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在现代的大学学生管理工作中,理应积极地将人性化管理引入进去,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合适的条件。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最大化地激发其成长动力,使其全面发展。

2.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

制度化与人性化是否是冲突的?制度化作为刚性教育,其特点是强制性和他律性,运用强制性手段,依靠强制性约束学生行为,使学生达到管理要求。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情感以及自律性,通过情感作用使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其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两者看似背道而行,但却并非就是矛盾的。两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每一项制度的执行与落实,都需要所有人的参与,人是管理的单元也是主体。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把学生当做管理和教育的对象,更要引导他们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使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自身的管理工作中来,改变之前学生的被动和从属地位,消除学生对被管理的消极心理。管理工作需要每个个体都遵守规章制度,更需要每个个体都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以维护机体的利益。因此,单单进行制度化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把人性化管理引入进来。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合理需求,使学生与学校发展需求一致,实现人性化与制度化管理的互相促进,和谐统一。

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刚柔并济。以人为对象的管理不能是僵化的,因为人不是机器,人有自己的思想。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如果只以规章制度为标准,忽视学生的诉求,学生的意愿就无法得到表达,需求就无法得到满足。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与各方面的发展都会得到抑制。因此,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方式,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实现学生的基本诉求。但人性化管理并不是一味地讲宽容和情感,学校的规章制度并非死板无情但也并非没有原则与底线。人性化管理必须是在合理规范的制度下实施的管理。人性化与制度化是互相促进的,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偏废。

(二)强制性与服务性并存

1.学生管理制度需要服务性

强制性的管理制度时效性不强。一是管理的强制性使学生的自主性缺失。强制性不对学生的需求和情感进行考虑,而只是迫使学生无条件地接受制度的管理。这种情况下的学生毫无自主性可言。二是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学生的“伪善”。看似是好学生,其实却未必。学生只是在制度的强制性下被迫地表现出规矩的一面,其内心深处未必接受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就像是一个监视者,如果没有了这个监视者,学生未必能自律。三是强制性使一些学生提前“失败”。制度的强制性机械地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但该种层次的划分并不全面。如好与坏完全对立一样,有时坏的一面掩盖了其余好的部分,部分学生被强制性地“淘汰”。

服务性的管理制度将弱化当前管理制度给学生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管理制度不再高高在上,不再迫使学生被动接受管理,而是成为学生手里的一种工具,供其自身使用,这种管理制度被认为是服务性管理制度。服务性管理制度的效果主要在于给学生搭建制度平台以及使学生具备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服务性给学生搭建制度平台。强制性的制度是一堵围墙,而服务性的制度将会是一个平台。一是服务性的制度创造了一个能被利用的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制度的服务性思维下,制度的内容将不再是单纯地为管理而设,而是给予学生一些规范的条款,供其自行使用。学生对于这些条款可以进行灵活的运用以进行自我约束管理。二是服务性制度可使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在这种制度下,学生间相互沟通,交流观点、意见甚至是物质资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理解和认识,在丰富学生的生活之外,还能达到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效果。

服务性使学生具备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学生的多种选择在强制性的管理制度中难以生存,但在服务性下是可以出现的。在强制性的管理中,学生达成目标或者说学校管理使学生达成目标的途径只有一种,学生沒有更多的行为选择。而服务性的管理则与此大不相同,服务性管理同样提出管理目标,但并不限定达成目标的方式和途径。它更多的是在目标的要求内,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路与行动的可行方式,为学生达成目标的选择留有很大的空间。

2.生成服务性的方法

把服务性融入进管理制度有很多方法,但考虑到管理对象为大学学生,则目标管理模式会使一种较好的选择。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是迥异的。过程管理同样具有目标,但其主要是制定达成目标的途径,对该途径进行一系列的细节要求,使管理对象在这些要求的遵守过程中达成目标。过程管理模式制约了管理对象的主体性发挥,对于大学学生的自主性开发具有很大的阻碍,也一定程度地阻碍了服务性在学生管理中的生成。生成服务性需要一定的空间。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的方式,目标是管理存在的基础,也是管理的最终目的。目标管理极少关注达成目标的过程,管理对象因此在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权。相对于过程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更有助于生成服务性。

三、小结

现代大学学生管理和服务制度亟需转变。制度化和人性化的辨析以及强制性与服务性的探究,都为学生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方向。但不论制度如何转变,都应理性运用各种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如此大学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必然越做越好。

猜你喜欢

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重大误解制度“重大”之认定
刑事申诉制度的三重检讨与完善进路
完善我国人大制度的几点思考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制度的构建
应诉管辖制度适用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