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2018-05-04龙珍珠
龙珍珠
摘要:地质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可以提高旅游者对地学知识的认识,对旅游者进行环境保护和科普知识的教育,加深旅游内涵,丰富旅游内容,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地质公园中实行科普旅游开发,既能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和科学普及地学知识,又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对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模式
一、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原则
(一)科学普及与旅游活动相结合
将科普活动贯穿于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活动中,将科学知识的学习、普及与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全面提高游客的科学素养,将国家地质公园培育成独特的地学科学旅游品牌。
(二)空间场景复原与情景创意相结合
利用地质博物馆、现有的地质遗迹点等空间场景,进行地学相关知识的场景再现;通过实物、图片、文字、模型、影视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向游客介绍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的形成背景、形成过程,向游客进行地质科学知识宣传和环保意识教育。
(三)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对地学资源进行开发时,应以保护为前提,处处体现保护思想,确保地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国家地质公园中开发地质遗迹旅游资源,要建立在保护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免受破坏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同时,还要尽量保持地质遗迹资源的原貌,在推动地学科普的传承时,不能一味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去破坏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
(四)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
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传播和普及地学知识是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功能,引导公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其重要功能。因此,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应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利用国家地质公园开展旅游活动,为当地获取经济效益,改善和提高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其重要职能。在国家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旅游中,应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国家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开发方式
(一)乡土科普教育
国家地质公园乡土科普教育主要是指利用地质公园的乡土科普资源,结合课程学习内容,普及本地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科学素养的活动。
1、乡土科普教育的可行性
国家地质公园乡土科普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当地的中小学生。乡土科普教育资源一般是指学校所在社區自然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乡土科普资源,尤其是在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等方面的资源独具特色,既可作为当地中、小学生《科学》、《地理》、《生物》、《历史》等课程学习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实践与探究能力和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2、乡土科普教育的开展方式
第二课堂活动是指课堂之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之一。结合课程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前往国家地质公园,将其作为第二课堂,加深学生对教材上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每年寒暑假,由学校或旅行社组织学生开展以“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亲近自然、爱护自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地质科普专项活动;生物多样性专项活动;向游客作环境保护宣传;协助工作人员维持景区秩序等。邻近国家地质公园的学校,可在每年恰当的时段举行科技活动月,将部分内容放在地质公园内举行,以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国家地质公园青少年地学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以地质博物馆为主体,适当增建相关设施设备,最终成为能满足青少年开展科学普及教育、科学创新活动需要的场所。
(二)教学实践科普教育
1、教学实践科普教育的可行性
国家地质公园教学实践活动的对象为在校学习的大、中专学生。大中专院校的教学活动应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地学类课程的学习,更需要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地学资源是教学实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国家地质公园中地学资源丰富,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地质遗迹点随处可见。
2、教学实践科普教育的开展方式
国家地质公园特殊的地质条件,使其拥有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可作为大中专院校课程实践教学的场所。通过在国家地质公园中课程实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对自然形成的内因、外因的认识。通过实地考察将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特点、美学价值、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有正确的认识。建设地学类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与高等院校签订教学实习协议,对前来实习的学生团体给予门票减免等优惠待遇。协议单位应向国家地质公园教学实习基地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提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方案并协助实施。
(三)普通游客科普旅游
1、普通游客科普教育的可行性
我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已经开始从基本层次逐渐过渡到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已经不满足于观光旅游,对于能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专门层次旅游活动表现出日益强烈的需求。科普旅游适应了我国旅游发展的这一趋势,市场份额也将越来越大。将科学普及活动贯穿于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活动中,将科学知识的学习、普及与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全面提高游客的科学素养。研究表明,游客对其“地质科学含义”的认知程度是相对较低的,大都以自然观光与放松身心为主,以学习知识和科学考察为首要目的比例很小。但是,在自然观光和放松身心的同时,获取地质科学知识欲求成为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潜在动力”。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科普旅游,突出地质特色,提高普通游客对地质公园的认知程度。
2、普通游客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
日常地学科普旅游活动。地质公园的导游讲解在普通游客的地学科普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导游员应将地学科普知识贯穿于整个地质公园的讲解中,让游客在观赏美景的过程中学习地学知识。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典型科学意义的景点附近设置说明型解说标牌,标牌内容应由专业人士撰写和设计,对解说对象的成因、性状、主要特征等进行简要的说明,供游客自己阅读,增添其地学科普知识。国家地质公园可在全国科普日举办以科学普及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邀请国内外知名科学家夜临地质公园举办专场科普讲座,丰富当天进人景区游客的游览内容;邀请专家在地质公园代表性地质遗迹点向游客进行专题讲解,与游客互动。
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科普旅游开发方式
(一)面向中小学生的乡土科普教育
1、乡土科普教育活动的需求分析
乡土科普教育活动主要是指通过利用乡土科普资源,结合课程学习内容,普及本地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科学素养的活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拥有丰富的乡土科普资源,尤其是在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等方面的资源独具特色,既可作为当地中、小学生学习《科学》、《地理》等课程的第二课堂,也可以在地质公园内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等科普教育活动。
2、开展乡土科普教育活动的条件
(1)资源条件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如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奇特岩石、古生物化石、生物多样性、珍稀动植物等等,可以作为小学《科学》、初中《地理》、高中《地理》,以及高中《生物》等课程的第二课堂或教学实践活动的场所。
(2)交通及接待条件
张家界市公路通车里程88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8公里。、铁路营运里程117公里,铁路电气化率100%。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于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国内的4D级旅游机场。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航空口岸,开通张家界至香港、澳门航线,先后开通张家界至韩国首尔、釜山、日本福冈、大阪等國际客运包机。国内航班已经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西安、长沙、青岛、沈阳、郑州、成都、重庆、徐州、天津、宁波、温州、哈尔滨、杭州、汕头等地。各景区内部的机动车道路、游览步道均按高标准建设,景区开设电瓶车、观光车,还建有观光索道。
(二)面向大中专学生的教学实践科普教育
1、教学实践科普教育需求分析
教学实习活动主要可分为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能满足张家界及其邻近地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开展课程实习和综合实习的需要。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场所大中专院校的教学活动,应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地学类课程的学习,更需要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相关专业综合实习的场所
大中专院校地理科学、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课程学习,或毕业前均需进行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可以较好地满足这一需要。
3、教学科研基地
利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挂牌成立地学类专业教学实习基地,依托丰富的地质地貌遗迹,将其作为该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场所。
(三)面向普通游客科普旅游开发方式
1、游客科普旅游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充电”。加之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及,对科技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提高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个人的关注。在此环境下,游客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旅游,而是希望在观光游览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见识,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达到寓教于乐的新境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顺应时代要求,应运而生,受到游客青睐。
2、主题日活动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应针对普通游客举办了解地球、爱护地球的主题活动。建议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所属各景区减免普通游客的门票,在地质公园的适当位置设置与地球有关的宣传资料,在地质博物馆开展地球演化历史的专题科普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