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师》:朴实、沉静、感人、深远
2018-05-04汪少明
汪少明
(作者系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日本电影《入殓师》情节简单明了,讲述了失业后的大提琴手小林大悟失业后从事入殓工作的种种遭遇。由稀里糊涂误入到高薪驱使他接受工作,继而遭受冷遇,迷离困惑,直至在社长的示范、劝导和自我的感悟下,自觉献身其中。为不同的年龄、性别的逝者料理整妆时,他看到僵硬的躯体经处理后变得洁净美丽,得到家属亲人感谢,逐渐意识到职业的必要和崇高,也赢得了朋友和妻子的理解。他为澡堂老板娘和父亲入殓时,情感也得以升华;也不再怨恨父亲当初的抛妻别子,理解了父爱的深沉和持久。
《入殓师》是部优秀的电影,一经播映即好评如潮,享誉世界,至今已获日本国内外68个奖。[1]包括荣获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和第32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高奖;第11届意大利乌迪内斯远东电影节,相当于最佳影片的“观众奖”以及由VIP和支持者投票选出的“黑龙奖”。它还荣获2009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最佳影片;第63届每日映画日本电影大奖。囊括第32届日本学院奖最佳影片、导演、男主角等10个奖项;夺得第30届横滨电影节最佳电影及导演,广末凉子、余贵美子双获最佳女配角奖;第28届日本电影藤本奖中男演员本木雅弘和制作人中泽敏明都摘奖。
据资料显示:影片公映至2009年3月时,日本累计观看人数达到456万人,票房为年度冠军,已突破52亿日元。《入殓师》也颇受中国人欢迎,获第29届香港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在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一举获得“观众最喜爱的外国影片”、“外国导演”和“外国男演员”三项奖项,中国票房达1294千万。[2]
一、人物形象分析
1、大悟 他善良温顺,低调内敛,逆来顺受,独自扛起生活重担。小时候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学习演奏大提琴,此后父亲与情人私奔,留下母子相依为命,艰难生活。成年的大悟琴技平庸,合唱团解散后自以为无能放弃琴艺。一则招聘广告“年龄不拘,保证高薪,实际劳动时间很短,旅行的家务助理,NK代理商”吸引了他。面试时社长没看一眼简历就扔到一边,吩咐手下为他印制名片,付给当日工资,当他明白工作就是为遗体擦洗、更衣、化妆后大惊失色。唯一能接受的就是薪水不错,为稻梁而谋,他答应了这份工作,随后就扮演死尸配合社长拍摄入殓过程。第一次就为尸体已腐烂的老妇收殓,恶臭扑鼻、苍蝇扑面,让他呕吐不已,还留下难闻气味和心理阴影。第二次是作为见习生为中年妇女送行,因迟到还遭人冷眼,但社长一丝不苟、认真细致、轻柔冷静的化妆让逝者美丽鲜活,赢得了死者家人的感谢,他逐渐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自豪。妻子看过录像才知他的工作,嫌弃他肮脏而离家;朋友心存偏见,死者家属也嘲弄贬损。他想放弃,经过社长的开导、启发,在彷徨、犹豫后加深理解。他单独为变性叛逆的男孩止夫入殓,得到家长感谢,从此坚定了工作的方向。在给澡堂女老板和父亲遗体清洁、整理、美容时,他动作轻柔、稳健、细致有力、熟练流畅、富有韵律感和仪式感,完全进入忘我状态,让观众感受到职业的伟大,也消除了阴森恐惧感。
当然,大悟身上也体现了生而为人的无奈、无法自主。父亲要求他学习并不喜爱的大提琴,还弃家私奔,三十年后忽然得到父亲去世的通知,入殓时才感受到父爱。莫名的下岗,借债购买的高价大提琴尚未摸热就要典当出去。随后又稀里糊涂做遗体美容化妆的工作,无端遭人蔑视……好在最终他毅然选择入殓师的职业,找到生存的价值。大悟的命运似乎总难掌控,只能顺从,听人安排,其遭遇折射出草根阶层的宿命和生存现状。
2、佐佐木 他沉稳老道,狡黠睿智,恩威并重。妻子死后亲自为她安排葬礼,因此而顿悟感慨,选择入殓职业。他对生活有独特感受和理解,言行中透着禅意,工作精细认真,生活富有情趣,尽情享受美食,俨然成了大悟下岗再就业的职业和精神导师。他用模棱两可的语言诱人应聘,又用高薪留人,再用哲理导人。以严词厉语训人,以规范动作示人,直至大悟真正领悟自觉入行。
他认为给遗体净身,可除去死者身上的疲惫、痛苦和尘缘。为逝者细致入微着装、上妆,赋予其永恒的美丽生气,为其庄重送行,是给亡者尊严,给生者抚慰,乃人间大爱。
正是佐佐木的严肃恭敬和出色技艺,使暗淡失色的女人变得容光焕发。面对今生见到的最美妻子,曾经独裁、暴躁、阴郁的丈夫泪流满面,不断忏悔未曾珍惜呵护妻子,并向社长致谢,这一切感染着大悟,逐渐理解职业的意义与价值。
3、美香 她温柔贤良,体贴顺从,通情达理,吃苦耐劳。她伴随丈夫大悟从东京回到乡下山形,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会抿嘴微笑。虽说对大悟的职业有所抱怨,离家出走,但最终能接受包容,为之自豪,寄予男人对美好女性的想象。
二、主题思想分析
本片的主题思想复杂多元,饱含深情,蕴藉深远。
1、对死亡和生命的理解 对一般人而言,死亡或与之相关的事物如遗体、灵柩、棺材、坟墓、鬼魂等都让人感到阴森可怕、恐惧忌惮、伤痛不幸。然而大和民族对死亡、凄美、虚无都有种莫名的追捧、病态的迷恋,把死亡当作一种美丽,赞誉死亡瞬间为“落花之美”。死亡并非对美的摧残,而是通过对有形体的毁灭促使精神长存,实现有限生命的超越和飞升。日本人爱樱花就因其生命短暂而脆弱——开时绚烂热烈,落时凄美缤纷,来去匆匆,暴开暴落。日本古代武士更以樱花自比,视自杀为人生之极点的瞬间美,追求瞬间的生命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得永恒的静寂,“人中武士花中樱”是日本人一种理想境界。
村上春树认为“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多次在作品中描写自杀的人和事。[3]日本甚至流行集体自杀,连作家芥川龙之介、太宰治、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都选择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种死亡文化浸淫的日本人认为死亡不过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段旅程,如灯明灯灭,花谢花开,自然寻常。片中两位老人难免也有此看法:社长认为死亡是无法逃避的人生归途,只能坦然接受,活着就得享受。他专注吃海豚鱼白、贪婪吃鸡腿,追求尽兴与乐趣 。火化场老头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另一个地方,走过门,走向另外一种崭新的生活,意味着生命的延续。老人直面死亡,才能惬意生活,散步健身、泡澡下棋。小林亲眼目睹死亡的恐惧和腐尸的肮脏,才能疯狂厮磨美香,缠绵恩爱,享受活人的真实气息和肉体的快乐。
入殓是给亡者细致入微的着装上妆,赋予永恒的美丽,干净地上路。仪式化的入殓背后是温柔的关爱、充分的尊重,一切都是如此的安宁和美丽。
2、残缺与和谐、冲突与和解通过影片我们不难看到日本诸多社会问题:很多人并非寿终正寝,变性男青年自杀,男孩夭折,女孩车祸丧生,中年女子别夫弃女撒手人寰,留下家庭悲剧。职业歧视、婚外情……它还隐含着日本老人无人赡养,孤寂空巢等社会问题,大悟母亲和第一位入殓者都是去世多日后肉体腐烂才被发现。大悟父亲、澡堂老太、火葬场老人、佐佐木及小林的女同事都孤独地生活,亲人间难以沟通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有则新闻中写道当下日本世态炎凉,嫌弃漠视老人,雇请陌生人顶替后辈为故人、祖先扫墓,更令人感叹万千。[4]
我们亦看到血浓于水的亲情:止夫最终得到父亲的重视和理解,大悟谅解父亲;美香和周围人对大悟职业的认同和感激;山下理解了开澡堂的母亲,焚化母亲时恸哭不已。亲情的回归、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尊重都成为创作主旨。
3、艺术都离不开生活的滋润和刺激 对生活有深切感悟,透彻理解后,大林在同事面前、旷野演奏才优雅从容、陶醉娴熟、深情感人。也正是拥有拉大提琴的精细技艺,专业训练,深刻领悟,更能使美容工作做得镇定、流畅。
三、艺术特色
本片没有炫目的数码特技,没有强烈的视听冲击,没有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创作者冷静客观、朴实无华地关注、展现着世间人事。
1、镜头语言成熟而丰富
本片固定画面多、运动舒缓、景别多变、角度多样,注重细节。整个影片鲜有快捷凌厉的摄影、剪辑风格,多为固定画面,更能让观众全心关注剧中人物的一举一动,细微情感变化,也符合肃穆、凝重、压抑、沉思的电影风格。相对缓慢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摄影,如潺潺流水使得影片具有活力,符合现实生活的动态,又不至于郁闷凝滞。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等景别皆运用得丰富灵活,正面、侧面、背面和俯、仰、平角等镜头都调度自如,丰富多样表现人物表情、动作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多个空镜头亦能展示日本景观的美好与宁静,环境与情感的互动。
2、光色特点
本片多为暗调,明暗对比不强烈,光线常晦暗不明,逆光多,凸现人物的剪影;色彩单一,以黑白为多,纯度和明度都不高,显得浑浊低暗,总体呈现出压抑、忧郁、不祥之感,难以爽快洒脱,与题材相符。影片一开始车辆在浓雾中前行,给全片奠定了迷茫神秘、前途不明的基调。黑西服、黑礼服、白衬衣、白裙、白布、白雪、白雁、乳白色棺材……色彩单调而略显沉重。
但几处鲜艳的色彩格外突出,颇含寓意:大悟屋前粉红的樱花绚烂而绽放、缤纷飘落,预示生活美好,夫勤妻贤。社长办公室里摆放着色彩鲜艳的各类花草,娇艳欲滴,生机盎然,这是他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写照。而入殓时陪伴死者鲜艳的衣服、口红、黄丝巾,周围陈放的五色鲜花、红色蜡烛……正衬托出对逝者的惋惜,对生命的挽歌,对未来的祝福。
3、叙事特色
本片的主要人物集中,线索明晰,情节简单。在大悟的旁白中展开故事,倒叙、回忆与现实相结合,节奏缓慢,交待得从容不迫,有条不紊。人物集中在大悟生活和工作的圈子,妻子、父亲、NK公司佐佐木与上村、澡堂女太与儿子三口之家及其相好。为了使影片更加紧凑,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也设计较多的戏剧化情节,如澡堂老板娘和父亲先后突然去世,都由大悟来入殓,随之晚辈都理解逝者,多少显得主观突兀。
本片常穿插大悟的心理活动,如回忆幼时学琴,家人团聚,与父亲交往的点点滴滴和父亲模糊的形象;演奏大提琴时,也有多个收殓的画面连缀,极大拓展电影的叙事时空,丰富情节信息,更好的展示人物隐秘的心理活动和复杂情感。
片中细节、道具与意象也耐人寻味,如石头、大提琴、黄丝巾、各类美食,既使作品结构严谨、前后呼应、脉络贯通,浑然一体,又能较好表达骨肉情、夫妻爱、朋友义、人生观,揭示主题思想。
4、音乐动情
音乐大师久石让为本片亲情配乐,增色不少。他为众多影迷所熟悉,乃宫崎骏动画御用的作曲师,留下了《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和《萤火虫之墓》《红猪》《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脍炙人口的乐曲。更与北野武渐成黄金组合,创作了《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坏孩子的天空》《花火》《菊次郎的夏天》《大佬》等佳作,还为刘镇伟的《情癫大圣》、许鞍华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等电影谱曲,享誉世界。
本片以大提琴为基本配曲乐器,插入了贝多芬的《欢乐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巴赫与古诺合谱的《圣母颂》,或明快悠长,或忧伤平缓,或大气浑厚,或低沉婉转,时而伤感哀沉,时而纯净淡雅,时而激越振奋,时而温柔平和,细腻贴切地诠释主题、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悦耳动心,令人久难忘怀。
影片《入殓师》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主题思想复杂多义、意味深长,耐人咀嚼,艺术手法朴实、视听语言丰富,独具特色。
注释
[1]《〈入殓师〉狂收52亿票房,导演至今已获68个奖》,http://ent.163.com/09/0318/14/54MNRE0H00 031NJO.html
[2]来自于中国电影票房《入殓师》http://www.cbooo.cn/m/461695《〈入殓师〉走红背后反映日本炎凉世态》, http://kaoshi.edu5a.com/ks_jp/2009-6-20/203923126.shtml
[3]周思来:《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时间美学》,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4]《〈入殓师〉走红背后:日本炎凉世态》,http://edu.qq.com/a/20090224/000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