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8-05-04邸丽
邸 丽
一、研究背景
1.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某种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而归纳提炼出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教学样式,包括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是一个完整协同的体系。教学模式也是教学工作的切入点之一,是教学工作和教学行为理性化、概念化的重要途径,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也是专任教师向专业教学领域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利于高职教师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研究和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更有利于指导实践教学。
2.创新教学模式对会计专业“入门”至关重要。《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学好《基础会计》是后续进一步学习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税法实务》、《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也为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是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人才,我们必须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
二、《基础会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目前的《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仍存在“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听为辅;教师写为主,学生被动抄为辅”的“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教师传授专业知识枯燥无趣,在课堂上是绝对的“主角”,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只是机械地复制老师讲授的专业理论,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知识传授呆板。高职《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一般是把会计知识作为一种已成定论的东西讲授给学生,很难引导学生认识会计领域更深层次的经济本质,也很少启发学生从某些会计理论的争议角度出发,去探讨会计学知识的创新与改革,局限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和提升。
3.教学手段单一。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许多高职会计教师往往只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氛围过于呆板枯燥,会导致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最终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失去对专业探索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质量下降。
4.对教学对象研究不够。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中的低分段学生,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上购物,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存在玩手机和打瞌睡的现象,教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研究不够,缺乏对症下药的方法,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
5.对教学内容研究不够。有些高职教师大学毕业直接做了大学教师,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对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情形不了解,直接照本宣科,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经验,教学效果苍白无力;还有的高职教师,虽然有在企业实践过的经历,但是对专业理论掌握不够扎实,在课堂上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能力,难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它主要阐述会计的核算方法体系以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俗话说“入门难”,对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初涉会计学科的高职学生来说,该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训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改革。
1.从“第一节课”入手,提高专业认知度。高职院校的新生都是持续接受了十几年基础教育的高中生,刚刚步入大学的门槛,对会计专业的认知很模糊,甚至不知道会计专业人才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部分学生对高职教育目标认识不清,对未来前途信心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针对这种现状,需要会计专任教师抓住新学期“第一节课”这个重要节点,耐心细致地向学生介绍会计专业的市场就业形势、专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及在校期间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利用往届毕业生成功发展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专业知识是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求学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再具体介绍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考核办法等,使专业学习有个良好的开端,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开始大学生涯。
2.丰富传统的教学内容。拓宽、拓深现有的会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趋近于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经常性的提供一些分散的数据资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和判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一般的会计原理和基本会计技能,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挖掘某些会计问题内部蕴含的经济实质和会计理念,使学生懂得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时,不一定非得遵循固定的模式,而是可以在各种可选择的方案中选择最优的,便于企业的成本核算,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抽象,技能操作性强,建议教师尝试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侧重于启发性、应用性和灵活性。以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加强课堂讨论,使学生充分参与,进行仿真会计模拟,强化操作技能,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有积极介入学习的机会,既强化理论培养,又发展实践能力。
该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以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一般以制造业企业会计工作过程为依据,以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为驱动,将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会计核算工作的六大步骤之中。如下表: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名称 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内容任务一 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取得原始凭证、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任务二 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认识经济业务的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复式记账法、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企业常见经济业务会计处理。任务三 建账和登账 建账、登记日记账、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任务四 对账和结账 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期末进行账项调整。任务五 期末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认识现金流量表。任务六 整理归档会计资料 整理归档会计资料、会计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进行,并且将会计基本技能恰当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中,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学、做一体化,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强化了会计基本技能。教师还应尽可能多的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信息,以新颖的视觉效果刺激教学对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建仿真的实践教学环境,将课程实训室布置成企业会计部门的格局,把课堂变成虚拟企业会计部门的办公场所,营造出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零距离”对接。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全部经济业务均来自校外合作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教学过程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
4.立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证、赛”融合。将课程教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考试以及会计专业技能比赛相结合,从而形成立体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课程学习和考证是相互促进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会计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赛,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课程考核成绩构成与形式多样化。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法,不要局限于书面答卷一种呆板的方式,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以及平时的学习表现,因此,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可采取闭卷考核方式,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构成,建议按30%:30%:40%的方式进行评价。
四、结论
既然《基础会计》课程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入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首门课程,我们要在课堂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出发,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同时,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改革与创新《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变关系到培养会计专业人才质量,需要我们专任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与时俱进,创造出一套先进的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隋春丽.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及其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6):119.
[2]张琳.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研究[J].职教通讯,2016(18):24-26.
[3]邓丽.基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3):99-100.
[4]赵雪琼,王晓辉,陈普青.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