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油气产业发展新观点
2018-05-04莫北
□ 文/本刊记者 莫北
春暖花开日,新时代的春天里,一年两会时。
2018年3月3日下午3点,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2018全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
今年的两会格外引人瞩目。
对中国的发展而言,2018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这一年,既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些关键节点,汇聚到中国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
在这样一个年份召开的全国“两会”,自然重任在肩,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殷殷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各界关注度之高可以想见。
各界代表和委员共商国是,在政府工作报告及各位代表委员提案中的“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数字经济”“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以及“国企改革”“污染防治”等热词,不仅反映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旋律,而且让各产业发展的新风向也逐渐明晰。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能源领域依然是关注焦点。能源类相关话题备受关注。在总计16860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能源相关领域,“生态”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一共出现了16次,“能源”紧随其后,一共出现了7次,紧接着“新能源汽车”出现了3次,“能耗”出现了2次,“绿色发展”出现了2次,环保出现了2次,清洁能源出现了1次。
油气产业作为关系我国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与民生息息相关,两会代表委员从“提升资源供应能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促进油气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等多个方面,聚焦油气行业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予以建言献策。
统筹谋划 构建高效安全天然气供应体系
2017年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全年天然气实际需求量远超出各方预期。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包括管线进口及油轮运送的液化天然气(LNG)在内,2017年12月天然气进口达到789万吨,较11月创下的纪录高点655万吨跳升20%。2017全年进口较上年跳增27%,至创纪录的6857万吨。
尽管如此,我国冬季局部地区供气依然紧张,呈现出“八方争气”局面,暴露出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引起代表委员高度重视。
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天然气的阶段性供应紧张?
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在全国政协中华全国总工会界别小组讨论发言中解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是需求的爆发式增长,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旺盛,同比增长近20%,而往年增速普遍在5%以下,造成天然气供应形势严峻。
二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初期,管网储运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而我国天然气使用具有峰谷差大、消费不平衡的特点。冬季天然气需求量最大的时候一天要8亿立方米,中国石油一直保持在一天6.5亿立方米的供应水平。以北京地区为例,冬季用气高峰每天可达1亿多立方米,而夏季用气量最低时每天仅需2000万立方米,巨大的峰谷差对企业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天然气双轨制定价机制也造成了一些地方工业气用户与民争气的现象。加之国内部分地区积极投身蓝天保卫战,“煤改气”超计划实施,中亚天然气管道气源国和沿线国家为保供本国民生用气造成管道气供应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应紧张局面。
我国天然气产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针对天然气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王宜林建议,国家应从资源生产、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政策三个方面予以支持:
一、加强保供基础建设。我国天然气资源总量不小,但是资源品位比较差,比如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由于开发成本较高,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税费扶植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开发力度,增加产量,从根本上保证天然气资源供应。
二、加强天然气储运基础设施以及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建设。去年入冬前中国石油储气库调峰能力约72亿立方米,占当年销售量的4.7%左右,低于天然气利用大国10%—12%的水平,加强储运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三、加快配套支持政策的出台。建议实行进口气进口环节增值税“全额先征后返”政策,最好是即征即返,促进资源进口并有效降低国内用气成本,缓解因购销价格倒挂导致供气企业承担巨额亏损的局面。同时建议取消天然气工业用气和民用气的双轨价格机制,实现价格并轨,切实避免非居民用户“与民争气”现象,并加强政府的市场监管力度。
3月6日上午10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委记者会上,回应了去年取暖季以来广受关注的“气荒”问题。他说,“气荒”已经有惊无险度过,接下来将进一步研究天然气长期稳定供应机制,并从产、供、储、销等方面落实各方职责。
何立峰表示,为确保民用气不受任何包括极端天气和极端情况的影响,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建立每日2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调峰机制,其中1亿立方米调峰能力建设通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主要供气企业来完成。
中国已是全球主要的天然气买家之一,如何确保海外进口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如何推进天然气气源多元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杨华建议: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LNG作为天然气主力来源的地位。中亚等国家天气变化与我国北方地区天气变化趋势相近,我国进口管道气在冬季有一定波动。LNG来源多元、商业性强、可靠性和灵活性较高,增加LNG进口有利于加强进口气源的多元化,从而降低进口管道天然气供应单一的风险。
其次,要继续推进海上天然气开发战略。加快南海陵水等气田开发,通过建设完善南海天然气管网,全面实现南海东西部气源互连互通,推进南海万亿大气区体系建设。海上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与进口LNG共同供应我国沿海市场,增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长输管道末端的沿海地区安全保供能力。
第三,需要加大储气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管道互联互通。目前我国天然气储存能力严重不足,仅占消费量的3%,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为确保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建议进一步推进储气设施建设,实现我国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提升国内天然气保供能力提供条件。
第四,要就近气源保就近市场,最大程度发挥基础设施潜能。在中西部与北方地区天然气需求高峰期,内陆国产气、中亚进口管道气首要保障中西部与北方地区需求,东部与南方地区天然气主要靠沿海国产气、进口LNG、中缅管道气等就近气源进行保障。同时,在就近气源保就近市场的前提下,由国家统筹协调,实现互联互通、互保互供,各个气源共同保障国内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统筹谋划构建高效安全天然气供应体系,推动我国天然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在接受两会媒体采访时提出要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一是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建设多元供应渠道,实现资源来源多样化。做到自产气、进口气,管道气、液化气(LNG),煤层气、页岩气等多气源互补供应,摆脱依赖某一地区单一气源供应的困境。
二是统筹规划消费侧,调整结构,合理布局。要尽力“减煤、增油、发展气”,终端消费宜气则气,宜油则油,宜电则电,不要一刀切,同时要发展其他清洁能源,如地热等。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天然气调峰问题。采取气田生产调峰、管道调峰、储气库调峰、LNG调峰、用户调峰等多手段综合调峰,确保安全有效供应。
四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央企业主力军作用,同时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开放市场,允许更多的投资主体进入天然气领域,中、小企业各尽所能,补充市场不足。
五是加强行业监管,理顺价格机制。构建高效、安全的天然气供应网络,让人民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天然气。
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具有明显的同步性和季节性特点,储气调峰是天然气安全有效供应不可或缺的环节,调峰能力也是天然气产业发展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天然气开发利用,储气调峰能力建设也日益得到重视,截至2017年,储气库规模达到100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了45亿立方米,调峰能力约占全年消费总量的4.1%,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照国际天然气产业发展水平和我国天然气市场持续增长的需要,加强储气调峰能力建设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从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趋势看,按照规划部署,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超过3600亿立方米,2030年将达到6000亿立方米。如果以世界平均水平10%为目标,到2020年,储气调峰能力要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260亿立方米;到2030年,则需增加500亿立方米,加快推动储气能力建设任务紧迫。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党委书记、总经理白雪峰呼吁,加快建设我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有序推进“煤改气”,切实缓解冬季气荒局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总经理助理,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孔凡群提出三项建议:
一是细化落实有关激励政策,促进商业储气库加快发展。目前储气库建设运营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少数国企承担,同时,还存在储气库垫底气进项税难以抵扣等现实问题,增加了储气企业的经营负担。为此,建议进一步细化财税优惠、土地使用、储气价格等政策,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商业储气设施建设运营,加快商业储气设施发展。
二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积极探索战略储气库建设。资料显示,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过长期发展已建立起国家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储气调峰体系。目前,日本天然气储备由国家和民间企业共同承担,储备量分别为消费量的30天和50天,有效保证了储气调峰的需要。据此,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做法,着手开展国家天然气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规模和选址论证,积极稳妥推进战略储气设施规划和实施,为推动我国天然气大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支持国内油气勘探开发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我国油气供给侧形势严峻。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到5.9亿吨,增速为2011年以来的最高;国内产量降至1.92亿吨,连续第二年低于2亿吨,而全年石油净进口量达到3.96亿吨,比上年增长10.8%。2017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7.4%。预计2018年我国石油表观需求量将突破6亿吨达到6.15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逼近70%。
因此,“加强关键技术突破,加快非常规资源开发,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马永生说,在石油供给上,我国曾有3次被外国“卡脖子”的历史教训。20多年“走出去”的经验,也充分证明国内石油资源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坚持“立足国内、开拓海外、多元供给”的方针。
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马永生介绍,为了实现“能源独立”,美国几十年来无论油价高低,对外依存度达到60%以上,始终支持、鼓励开发本土资源,尤其是针对低品位(含非常规)资源给予长达30年的财税激励,最终改变了世界能源版图。
马永生认为,尽管我国油气剩余资源总量较大,但要实现效益开发却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剩余资源品质总体降低、资源劣质化加剧,导致油气勘探对象日益复杂,发现难度、产能建设难度加大。二是现有技术和装备难以满足大量低品质资源效益开发的需要。
针对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为发挥油气地质储量价值,盘活存量资源,调动油气生产企业积极性,增加国内油气供应能力,最大程度保证国家能源安全,马永生建议:首先,国家通过财税政策激励,使企业敢于向未知领域进军。经预测,2025年以后,我国油气新增储量的主体为致密油气、页岩油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这类资源规模大、经济效益差,需连贯性的财税政策支持来刺激其产量快速上升。其次,建议国家聚焦以下关键技术研究,给予持续支持:复杂对象勘探技术瓶颈、提升经济可采储量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等。同时针对数量庞大的已探明未开发储量,建议推动边际储量竞争性出让机制,加快盘活未动用储量、低品位储量。
对于如何盘活难动用储量,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河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陶光辉建议:一是对难动用储量划定标准和范围,免征难动用储量资源税。二是免征难动用储量石油特别收益金。三是对于独立核算、独立纳税的难动用储量项目,所得税税率按照15%执行。四是对难动用储量开发过程中的建设用地,通过土地置换形式减免征地费。五是对油水井正常生产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
陶光辉同时建议,大力推动油气矿权在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之间流转,进一步充分发挥三家石油企业各自的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大难采储量勘探开发力度,提高国内油气资源供应能力,并为下一步推进扩大矿权流转范围改革提供探索和试点经验。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探明储量中,难动用资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十二五”期间,以低渗、超低渗储量为主的低品位、低丰度、难动用储量占我国新增探明石油储量的90%以上。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塔里木盆地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含油气盆地。自国家油气矿权管理新政实施以来,塔里木盆地矿权退出力度逐步加大。自2014年起,塔里木盆地矿权退出面积已近30万平方公里,空白区面积已超过盆地总面积的一半。针对空白区,国家以区块竞争性出让、区块招标出让、挂牌出让等不同方式开展了多次对外公开招标,但效果均不理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刘宝增在接受两会媒体采访时介绍,空白区矿权出让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一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复杂,新区勘探从介入到取得油气发现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塔里木盆地目的层埋深大,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对勘探和工程配套的技术系列要求极高,勘探投资风险大;三是面对塔里木盆地复杂的油气地质条件,缺乏技术积累和经验、风险承担能力小的社会企业的进入能否真正破解困局,尚需时间验证。
为进一步勘探开发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刘宝增建议:
一是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国家传统油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开展塔里木盆地矿权空白区的油气勘探工作。
二是合资公司进行属地化注册,有助于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油企在塔里木盆地的勘探上,具有矿区情况熟、勘探经验丰富、技术积累雄厚等独特优势,有利于勘探部署和工作量快速投入,能够尽快取得油气勘探成果。
三是区块竞争出让时可以优先考虑合资公司,或者采用协议出让的方式。
深化“一带一路”产能合作 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5次提到“一带一路”。值得注意的是,从2014年起,每年的政府报告均提及“一带一路”,从2014年的“抓紧规划”,到2015年的“推进合作”,再到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定调“扎实推进”。可以说,自2013年,中国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在发展中不断前进、在合作中茁壮成长。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具体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深化沿线大通关合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主席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作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已经进入了国际能源合作新时代。从单边保障自身能源安全为主转向多边构建全球能源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今年政协会议上,民革中央的一份提案指出,我国要以深化“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原油期货市场为契机,着力构建人类能源与生态安全共同体,应对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深度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如何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能源合作?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认为,重点是要开展能源资源的产品深加工,发展能源相关产业,加快生物质能的发展,加大页岩气、煤层气、海上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加绿色发展后劲。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提升沿线国家能源资源发展的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大庆油田中东分公司经理李新民,作为新时代的新铁人,他曾带领大庆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1205钻井队挺进海外市场,投入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先后在苏丹、伊拉克海外市场创造出钻井新纪录。在谈到“走出去”深化国际油气合作,李新民感受颇深。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关注中俄能源合作问题”的联名提案。
联名提案指出,目前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正进入全面加速建设期,建议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哈尔滨至牡丹江的哈牡段管道上升至国家战略,国家投资建设管线,更好地利用俄方天然气资源。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将分期建设北段(黑河—长岭)、中段(长岭—永清)和南段(永清—上海),预计2019年10月北段投产,2020年底全线贯通。
李新民建议利用黑龙江省地缘优势,与俄罗斯进行深度能源合作,俄油在黑龙江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同时充分利用好俄气,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两会前,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与有关国家的战略和规划对接,通过双边、多边等协定,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继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CEO雷军也建议,建立“一带一路”综合服务中心及平台,能够与政府各相关部门、民间商会、金融保险机构等各方建立联席机制,收集整理境外投资项目信息,设立“出海”项目库,防止无序竞争。
上海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指出,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大宗产品市场对接,深化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大宗产品交易市场。
建设美丽中国 燃料清洁再接再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计出现“生态”42次,“绿色”15次,并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描绘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画卷。
3月11日,我国宪法修正案获得表决通过。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引发代表委员共鸣。
建设美丽中国,如何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油气行业和能源领域代表委员在两会期间积极建言献策。
马永生建议通过5项措施推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包括建立区域环境容量评价制度,指导排污权交易价格、环境保护税税额制定;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制度配套的相关条例、规范,提升可操作性、公平性等。
二是完善有助于大气污染治理的价格、财税、金融、信贷政策。包括对石化企业自备电站脱硫、脱硝、除尘进行电价补贴;降低环保治理设施建设贷款利息;建立绿色发展基金,鼓励难处理废气治理技术研究与开发;完善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税收减免。
三是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公平、诚信、奖惩分明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加强汽柴油质量、油气治理设施监督检查,严惩不达标企业。
四是强化环保治理技术指导服务。从国家层面统筹,建立与环保标准配套的可行治理技术清单,降低企业技术选择难度和风险。
五是加强舆论引导。对于守法优秀企业,建议媒体多给与正面鼓励和报道,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怎样才能打好这场“攻坚战”?马永生从制度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表示,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区域环境容量评价制度,指导排污权交易价格,进一步完善环境许可制度配套的相关条例,提升它的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骆沙鸣在小组发言中建议,要将节能作为国家战略,尽快加强《节约能源法》与《可再生能源法》相衔接,大力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推动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实现能源的清洁化、高效化。
绿色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不断得到肯定与重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提高燃油品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00多万辆”。这一目标引发了炼化产业板块代表委员的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新疆销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悦仲林提交了“关注成品油市场监管和柴油标准统一问题”提案。
悦仲林在提案中建议,建立车用燃料常态化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参考食品、药品等行业质量监督检查模式,建立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日常检查机制,明确生产、运输、仓储、流通、税费、消费各环节的监管责任主体和职权责任,并建议成品油经营资质年审与合规经营联动机制,对于进销存储数量不符、税费不符、储运销设施不符合安全消防标准要求的,不予年审,并由相关执法部门追查相应责任。因为毕竟汽柴油是制作易爆品的一些原料,在新疆地区乃至全国地区加强市场监管非常有必要。
针对柴油标准不统一问题,悦仲林说,我国汽油产品质量标准及指标技术要求进行了统一,但是柴油产品存在车用柴油与普通柴油两个标准、两种技术要求并行的情况,尽管两种柴油产品升级到国V质量标准以后,国家指导价格实现了一致,但由于两种柴油技术要求不同,生产销售普通柴油的利益空间明显更高。两种产品并行生产流通,既容易挫伤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的积极性,又使非法生产者找到空隙,也影响了市场秩序,更加不利于柴油汽车及柴油产品质量升级和大气污染整治国策的深入推进,因此建议统一柴油质量标准,将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两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从2018年底国VI升级开始,全部执行车用柴油标准,并在质量标准过渡期间,加强普通柴油生产流通监管。
悦仲林说,“以同一种更高的标准来规范柴油的使用,让油品升级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分公司生产准备中心主任王义东建议合并“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标准,加强油品销售管理。并建议在国V、国VI车用汽柴油国家标准已经发布并实施的情况下,不再执行相应的地方标准,将“车用柴油”和“普通柴油”两个标准合并为一个标准,全部执行“车用柴油”标准。
谈到油品质量升级,全国人大代表、中海炼化惠州石化炼油三部工艺主管丁明说,中国海油在每一次油品升级中都提前完成下达任务,并且部分油品达到更高标准。“油品质量不能满足于达到国家标准,还要与更高的国际标准看齐,”丁明建议,“在工艺技术上可与国际同行展开深度合作,率先使用和推广国际前沿的工艺技术。”
油品的质量与炼厂的整体水平密不可分,因此丁明提出,清洁化炼厂的建设至关重要。炼厂要着力开发和引进国际前沿的工艺流程,降低能耗、物耗,从而减少排放,打造低碳环保的绿色炼厂。
让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习近平主席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需要内生动力和辅助外力。对此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奥克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认为,石油化工是整个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产业,用科技进行转型升级,不仅有利于行业发展,对东北经济振兴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朱建民说,世界一流、石化强国关键看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理所应当成为我国技术转移转化的主体。他期待将提升企业技术转移转化能力纳入到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之中,设立国家级企业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专项计划,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设立企业技术转移中心。
刘宝增表示,在信息化的新时代,应该打造跨省市、跨行业,辐射全国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军企业的科研创新平台。
他说,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即企业和研究机构仅仅依靠内部资源,独立进行高成本的创新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竞争环境,“开放共享式”创新已受到政府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在实践中取得明显进展,正逐渐成为创新的主导模式,但尚未彻底突破地域、行业、企业等各种壁垒。
刘宝增建议,按照“五个交互”原则,由政府引导打造跨省市、跨行业,辐射全国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军企业的科研创新平台。一是技术互用,对于已有的成熟技术,提供面向全社会的转化和应用平台;二是设备互补,对于国家和企业购置的各种专业科研设备,提供面向全社会的公共实验预约、设备维护保养、配件与设备流转等多种平台服务;三是智慧互助,提供面向全社会的智力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多种形式的共享合作;四是成果互享,支撑风险投资、技术转化、智慧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共享合作,有力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落地生根;五是人才互动,支撑企业挂职、联合培养、研究助手、员工定制、技能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共享合作。
从提高科研创新效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创新战略的角度出发,刘宝增建议,一是由政府引导,依托社会力量创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政策引导,充分利用企业力量,在现有“热点IP”上扩展业务,或在市场机制下,由专业团队打造和运营新热点。社会力量在网络平台建设上有丰富的市场公关与营销运营能力,有望以更通俗、更友好的方式打造平台。
二是做强“平台经济”,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实现自主造血。全国性平台应充分发挥在科研创新上的评估、鉴定、中介、过程管理等多种平台经济作用,成为科研创新的虚拟交易场所,推动双边、多边的创新合作。最终通过该平台建设,使全国的科研资源得到更灵活更精准的配置,打造中国特色的“万众创新”新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湛炼化一体化领导小组副组长、茂名石化总经理尹兆林,建议国家及时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具体落地政策。加大对传统基础行业科技创新的扶植力度。目前我国传统基础行业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大量广泛应用的工业技术仍需成套引进,高端产品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产品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对传统基础行业科技创新的扶植力度,同步加强舆论引导,增强传统基础行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促进传统基础行业的大发展。
尹兆林说,鉴于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等新技术成果的首次工业应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企业相对来说更愿意使用成熟技术,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进一步强化企业这一科技成果应用主体、科技创新主体的作用,建议对首次购买创新科技成果用于工业化应用的企业,可视同参与了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工业放大试验,其购买技术的费用视同企业研发费,享受与企业研发费相同的抵扣税政策。
丁明认为,中国炼化行业的发展,应从过去的靠“产能扩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发展,快速转向为“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集约化发展,引导向大型化、园区化、绿色化发展,并融合“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智能型炼厂”。
全国人大代表、锦州石化加氢裂化车间班长高颖明建议要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
高颖明说,之前强调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但其实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也至关重要。企业应鼓励高技能人才多深入班组,与基层多沟通、多调研,依靠他们的技能和经验帮助基层找问题,统一和优化操作。如果说创新工作室有助于技术突破,“传帮带”和相关激励政策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那么引领作用的发挥将有利于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落地,对于炼化装置平稳运行和企业创新创效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大庆油田第四采油厂采油地质工孙雨飞作为一名基层石油工人代表,她在提案中提到了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建设、培训基础资源开发及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她认为,只有切实提升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增强其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获得感,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作用。
来自三大石油公司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
据不完全统计,石油石化领域共有37位人大代表、12位政协委员。他们主要来自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及部分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