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开始的地方
——苏溪三小“梦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8-05-04蒋天航王彬彬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菜单梦想

□ 蒋天航 王彬彬

基于“文化立校、质量奠基、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办学理念,在充分研究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难点和学校原有的“群育·百态”特色的基础上,义乌市苏溪三小构建了“梦想课程”拓展性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快乐为抓手,针对原有的社团活动缺乏系统性的弊端,旨在通过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建立儿童自由成长的拓展空间,发展儿童积极进取、乐于创造的良好品质,培养儿童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图1“梦想课程”课程群示意图

如图1所示,“梦想课程”由跑课课程和特色课程组成。跑课课程又分为精品课程和菜单式课程。精品课程,是依据实施对象的特征分年级开展,菜单式课程则实施全校性跑班制。特色课程分为校本课程和班级课程,校本课程是基于体育、艺术的拓展性课程,面向全校学生,由相关专任教师开设。班级课程分为高中低三个学段,学生在学段内实行走班制。

一、开发原则

模块理念:“梦想课程”是基于模块理念开发的,由学习单元即各个具体目标和内容划分的小专题组成,以实现具体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如“跟着教师去远足”系列课程,相关年级都可用。

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根据学生的需要去设计课程。如“原生态体育课程”就是结合低段学生幼小衔接的需求和身心特点开发的。

动态思维:课程并非一成不变,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学生需求不断地更新内容、丰富课程评价形式,如运用App软件进行课程满意度评价。

可持续性:农村学校的课程开发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流动的影响,课程的开设要考虑课程的可持续性,以免因教师的流动而流失课程。

二、开发路径

课程建设应把“开设”放在首位,“开发”居其次。以前,教师零起点开发课程,单兵作战,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这些课程缺少系统性,呈零散状,造成年年开发新课程,耗时耗力实效差的弊端。如今,学校组织课程小组,采用团队开发策略,供教师参考实施。多数拓展性课程可采取直接选用和借用已有的课程资源的方式,系列化地开展活动,将“一次活动”做成“一种活动”,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梦想课程”与学生的品质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建设、班集体建设、班团活动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三种开发路径。

(一)主题式开发

主题式开发是指先确定主题再开发课程。例如,学校通过对周边幼儿园进行调查,结合低段儿童的身心特点,确定了以丢沙包、挑小棒等民间游戏为开发主题。因为游戏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启蒙活动,是学生接触世界、了解世界乃至把握世界的开端。课程小组围绕“民间游戏”这一主题,通过团队探讨、教材编写、实践修订,成功开发了“原生态体育课程”,并进行应用推广。在课程学习中,学生树立了遵守规则、团结合作的意识,掌握了与人相处等技能。

“原生态体育课程”是一门快乐的课程,是一门倡导绿色环保的课程,更是一门学会合作交往的课程,2016年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

(二)资源式开发

资源式开发是指整合各种活动资源后再开发课程。我校开展的“走进义乌非遗传统美食——头粳”“鸡毛飞上天”“跟着老师看银杏”等综合实践活动,为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成为课程建设的有力支撑。学校以此为蓝本,编写了“梦想田园”课程,体现了“身心健康、勤学深思、自我管理、真实新活”的课程理念,该课程也被评为义乌市精品课程。如下表所示(节选部分)。

(三)集群式开发

集群式开发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发菜单式课程。由于每个学生兴趣、特长、认知方式、学习方式存在差异,课程的开发要关注儿童个性化的需求。学校围绕“智、体、美、劳、趣、创”六大模块开发了多元的菜单式课程,学生从中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课程,开放、多元、自主的菜单式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课程实施

(一)创新学习方式

学校将拓展性课程分为特色课程和跑班课程。特色课程由每周五下午一节的班级课程和活动时间灵活而不固定的校本课程组成,以行政班的形式开展。而每周二下午的两节课为全校跑班课程。跑班课程的开设和开展体现了自主性、选择性、开放性。开学初,教师可自行申报任教课程,形成课程菜单。学生则根据菜单,结合个人需求和意向,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每人可填报两个志愿。

(二)变革评价方式

学校对学生参加“梦想课程”采取综合性评价。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学习表现、感受交流、学习笔记、作业分析、活动照片等过程性材料进行评价。学校设计了苏溪三小“梦想课程”课程评价表,从课题生成、活动方案、参与活动、活动成效等方面,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或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质性评价。学校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经验的分享,每年开展“梦想课程”成果展评和汇报,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适应拓展性课程的多样性特点。

学校加强拓展性课程的过程管理,利用手机App软件具有实时更新、便捷简单的特点,要求教师利用相关软件将课程实施的过程制作成课程资源,提供二维码进行发布。同时,要求教师在浙江省教育云空间开设拓展性课程专栏,及时上传相关资料。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课程的推广,而且有利于学校对教师进行管理评价。

“梦想课程”的实施充实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产生归属感,真正“以校为家”,使不同学生的个性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并培养出了一大批“有特长、有个性、有品质”的儿童,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也在“梦想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迅速提升。学校以团队力量研究课程教学,促进了课程建设、学生幸福成长、学校和谐发展,“梦想课程”成为梦想开始的地方。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菜单梦想
中国新年菜单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梦想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本月菜单
梦想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一个“公海龟”的求偶菜单
新书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