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活资源 提质增效
—— 铜仁市茶产业发展观察

2018-05-04文叶飞张凤琴

当代贵州 2018年16期
关键词:印江梵净山铜仁市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文叶飞 张凤琴

铜仁市以石阡、印江等7个重点产茶县为核心,推进茶园向核心乡镇、专业村集聚。图为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现代高效茶叶产业示范园区一角。(松桃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铜仁市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茶产业涉及全市118个乡镇1232个村,带动贫困人口5.39万人。

2007年以来,铜仁市按照“强基地育主体、重加工提质量、融文化创品牌、扩市场抓销售”的发展思路,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农业主导产业来抓,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发挥了较大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年,铜仁市新建茶园20.69万亩,总面积达到189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8.8万吨,总产值88.38亿元。全市茶产业涉及118个乡镇1232个村,带动贫困人口5.39万人。代表全省举办重要茶事活动5次,开展省内外品茗活动25次。

深挖优势精心培育点“土”成金

2018年3月31日,在北京玉渊潭“品黔茶·赏樱花”万人品茗活动之“梵净山茶·香溢天下”专场推介会上,铜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达新介绍,铜仁茶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市第一大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了从“基地到加工、市场、品牌、文化、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

基地规模越来越大。全市茶园面积从2007年的13.78万亩发展到2017年的189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27万亩、幼龄茶园72万亩,茶园规模居全省第二,发展速度居全省第一。以石阡、印江、松桃、沿河、德江、思南、江口7个重点产茶县为核心,推进茶园向核心乡镇、专业村集聚。

截至目前,全市有30万亩以上种茶县1个、20万亩至30万亩种茶县3个、10万亩至20万亩种茶县3个;1万亩以上种茶乡镇63个、5000至1万亩种茶乡镇39个;1万亩以上种茶村15个、5000至1万亩种茶村47个;15亩以上茶叶家庭农场2196户,建成了思南张家寨、松桃正大、石阡龙塘、印江新寨、江口骆象等10个省级茶叶高效示范园区,逐步形成印江、松桃、江口环梵净山旅游观光茶区,沿河、德江、思南乌江特色茶区,石阡苔茶茶区等特色茶叶产业带。

今年一季度,铜仁市制定下发《2018年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工作方案》,新植茶园6.17万亩,投产茶园面积达127万亩。

生产效益越来越好。2017年,全市茶叶产量达8.8万吨、产值88.3亿元;茶企直接出口茶叶2889吨,创汇68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420万元,实现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双增长。

2018年春茶生产开局良好,于3月4日陆续开采,截至3月底春茶产量0.62万吨,产值11.95亿元。

带动能力越来越强。在带动扶贫效应方面,全市125个贫困乡镇中有71个产茶乡镇,现有茶园面积73万亩,贫困人口涉茶人数17.9万人,占全市贫困总人口的30.69%,年均收入达7214元,人均增收2259元,助推5.39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带动扶贫模式方面,各产茶重点县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方式,取得明显成效。石阡县本庄镇凉山村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股份制经营模式,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成立凉山远景茶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及资金入股,合作社社员达208人,茶园面积达2300亩。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合作社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盈利、茶农分红、集体增收,全村茶农人均年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

合力推动实现茶产业深度融合

铜仁市把茶产业作为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2017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铜仁市绿色农产品梵净山珍风行天下茶产业行动方案》《铜仁市生态茶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为全市茶产业发展明确了时间表和任务图,形成合力推动的良好氛围。

持续强化资金投入。按照“统筹安排、捆绑使用、渠道不乱、职能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茶产业发展的资金整合力度,每年整合茶产业发展资金2亿元以上。去年以来,各产茶重点县积极申报省级茶产业扶贫产业子基金12个,到位资金1.05亿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及产业扶贫资金1.83亿元,争取省级茶产业发展资金0.2亿元。

持续强化主体培育。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引进一批起点高、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共培育和引进茶叶加工企业531家、专业合作社381家;引进贵州贵茶集团落户铜仁,并斥资6亿元在江口县凯德工业园区建设贵茶产业园项目,分别与思南、沿河、印江、德江4个县签订茶叶生产线建设项目合作协议;引进英国太古集团、深圳海云天投资控股集团等知名茶叶企业入驻铜仁,进一步增强茶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持续强化品质提升。积极开展茶园产地环境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强茶园投入品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茶叶农残超标,积极推广茶叶无害化、清洁化生产,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梵净山茶”品牌综合标准宣贯工作,按照《铜仁市梵净山茶品牌综合标准体系》,助推梵净山茶标准化、品牌化管理,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市茶产业按标生产、对标检验;推进大数据在茶叶质量安全上的应用,全市目前有16家茶叶企业加入“贵州茶安云”平台,基本实现茶叶从基地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到运输全过程可追溯管理;加强茶叶质量检测,积极引导茶叶生产企业树立“质量安全就是生命线、质量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落实茶叶企业对茶叶产品进行自检。2017年全市抽检的55家企业63个样品中,合格率达100%。

持续强化品牌打造。按照省委、省政府“黔货出山·风行天下”的总体部署,结合铜仁市委、市政府“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山茶·风行天下”和“梵净山茶·香溢天下”的品牌定位,进一步提升“梵净山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重点目标市场的品牌知名度。2017年,“梵净山茶”品牌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排名第35位,品牌价值达15.48亿元,发展成为贵州省最大的茶叶区域公共品牌。

提质增效推进茶产业加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梵净山茶”品牌发展的原动力,铜仁市以提质增效、加工升级、质量安全、市场拓展、品牌宣传、产业带动为抓手,推进茶产业发展提档增速。

继续抓好茶园提质增效,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生态茶园。全市重点新建25万亩茶叶高标准示范基地,集成推广茶园增肥示范区10万亩以上。

继续抓好茶叶加工升级,全市培育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20家,新增SC、IS09000等认证企业42家以上。选择国内外知名的碾茶生产设备厂家,采购、安装和调试好碾茶生产加工设备,确保抹茶生产线按期投产。

继续抓好质量安全,打造“欧标”茶园基地,全市推广茶园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24万亩,建设“欧标茶”生产基地11万亩以上。

继续抓好市场拓展,力争实现茶叶出口量增长10%以上。

继续抓好品牌宣传,集中打造“梵净山茶”公共品牌,支持“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等区域特色品牌发展,提升品牌叠加效应。

继续抓好产业带动,每个重点产茶县完成2家以上茶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至少打造一个相对集中面积在2000亩以上的示范点,成立1家以上专业服务公司(协会)。

猜你喜欢

印江梵净山铜仁市
大自然的魅力:贵州梵净山
发现非遗之美
印江自治县全力做好老干部健康体检工作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世界只有一座梵净山
贵州梵净山申遗成功
鉴赏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
书法为媒 打响品牌
铜仁:“世界公园梵净山”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