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闻唤起社会爱心
2018-11-18江婷婷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江婷婷
2016年11月,一篇题为《驻村第一书记谢忠平:为深山布依群众脱贫奔走的“眼镜青年”》的报道在贵州多家媒体刊发。近四千字的报道,把一位为贫困村脱贫脚踏实地苦干、不善言辞的驻村干部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文章的作者,都匀市新闻中心主任助理、记者部主任文勇或许并未意识到,长期报道脱贫英雄事迹的自己,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群英中的一员。
在他办公室隔壁的房间,堆满了各界人士寄给贫困户和困难群众的爱心物资。
从小喝乌江水、吃苞谷饭长大的文勇,从事新闻工作22年,他的笔端和镜头,主要聚焦脱贫攻坚和社会民生领域。
“唤起人们的爱心,是我最大的成就。”文勇说,“很多人因为我写的文章,知道了群众面临的困难,通过捐赠等多种方式提供帮助”。
2013年3月24日,文勇带着一封“求助信”,按照信上地址,赶到原沙寨乡凤啭村摆让组村民索洪旺家里。身着破袄的小女孩正在淘米煮饭、熬药,年迈的老奶奶弓着腰,为躺在床上的儿子索洪旺干枯的脚敷药止疼,小女孩不时问:“爸爸,你的脚疼不疼?”
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文勇。
索洪旺45岁仍然未婚,7年前捡拾了一名女弃婴抚养至今,因无法上户口而辍学在家;70多岁的老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做农活,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索洪旺从新闻中知道文勇关注贫困群众,专门请人给文勇写了一封求助信。
文勇接到信后,对索洪旺一家进行了深入采访。2012年4月,索洪旺随同村罗达勇、索洪清等人去新疆温宿县砖厂务工。因与工友走散,流浪到甘肃省肃北县,为一户牧民放牧时又遇暴风雪,被冻困4天4夜,全身僵硬,经过抢救虽然脱离生命危险,双脚却被冻伤成三级伤残。
索洪旺被亲戚接回家之后,因无钱救治,只好躺在家里床上苦熬,靠70多岁的老母、7岁的养女以及亲友照顾。文勇见到他时,双脚已近坏死,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
文勇采访结束回到家中,连夜赶写通讯《七岁养女撑起一个家》,在省内多家媒体刊登出来,索洪旺的故事从此广为人知。
“当时,索洪旺的不幸遭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勇说,都匀社会各界购买3000多元的生活急需物资送到索家。黔南州多家单位慰问索洪旺,现场捐款5000元及部分物资。都匀市消防大队队长杨明友联系黔南州中医院医护人员把索洪旺接到医院做了截肢手术,医院还减免部分医疗费。
索洪旺的截肢手术成功后,安装了假肢,如今可以从事简单的劳动,养女的户籍也得到解决并走进了校园,政府为他家修建了新房,全家人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新闻作品有温度,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社会的和谐、友爱和互助。”文勇说。
小围寨办事处小围寨村是文勇所在单位结对帮扶村,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购买生活用品走进帮扶对象家中,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社会热心人士,募集款物帮助该村解决通组串寨硬化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