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下资本输出优化路径选择

2018-05-03胡雅慧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一带一路

胡雅慧

[提要] “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重要部署,丰富了“中国式”输出的理论基础。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下资本输出面临的新挑战后提出四个主要措施,以完善战略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寻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建立稳定的外汇体系、加强各国之间合作交流。

关键词:“一带一路”;资本输出;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2月28日

一、“一帶一路”和资本输出概述

“一带一路”,就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不是实体和机制,而是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下,依靠已建立的双多边机制,在公平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上,积极主动地建立起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从而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互容,建立起一个利益和责任的命运共同体,携手向前发展。

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可分为生产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前者指的是在国外开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投资,后者是指提供贷款、购买国外的股票、证券等所进行的间接投资。“一带一路”倡议中,我们分别通过商品、资本和货币输出,来实现互惠共赢的经济发展目标。

二、“一带一路”下资本输出存在的问题

在深化“一带一路”过程中,要素禀赋优势会得到升级,资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好的配置。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带一路”在给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政治经济风险和海外利益冲突。

(一)美日俄等国的战略威胁。中、美、俄同为陆地面积辽阔而又临海的大国,无论是全球战略还是地区战略,都少不了考虑地缘因素。“一带一路”辐射区域大,涉及国家多,这就意味着战略的进行不得不面临大国之间的战略分歧和利益冲突,以美、俄为主导的大国与我国以及沿线国家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对我国战略发展产生制衡。

(二)国内经济结构亟待调整。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特点是进口高端产品并出口低端产品,很大程度上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组装和加工基地。由于技术方面的垄断,具有优势的外资对我国产业升级发展造成挤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陷入一种“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困境。

(三)国际储备领域面临挑战。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机制美元化问题一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根本性缺陷,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一带一路”难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进而使得国内的资金供给无法给他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本融资。

(四)经济一体化面临国别风险。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承受转型压力,政局动荡是多数地区面临的现状,这是“一带一路”建设之路上的巨大阻碍;其次,由于国别差异,周边各国历史包袱沉重,“碎片化”和“逆一体化”趋势不容小觑,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阻碍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最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着政治转型、民族冲突、跨境犯罪等诸多领域的安全挑战,海上运输路线也面临着海盗等巨大安全威胁。

三、“一带一路”下资本输出优化建议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理念。树立“点、线、面、体”的发展理念,为资源的整合提供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在当今时代,信息化特征越来越凸显,而我们所面临的产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也就转化成体系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多年以来,生产方式经历了不断革新,中国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技术和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而在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可以将这优势转换成部分过剩产能,在战略中合理有效地输出。在战略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资本需求,呼应其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发出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合作中提高自主创新理念,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发展布局。

充分保障生产要素按照经济发展规律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与沿线国家建立起的互联互通、普惠共赢的友好关系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本质要求,而这种友好关系的长远发展需要我们分别从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采取相应措施来维系和进一步完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便捷化交通运输、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通信端口的普适性,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提高和周边区域在硬件层面的通适度。基础建设不断发展完善能够有效地减少战略中经济运行的阻力,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再者,为了减少软件层面存在的排异反应,我们需要从制度和文化两个方面着手,签订并有效履行有关投资、贸易、竞争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规则协议。

(二)寻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首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不难发现,我国的制造业规模庞大但实力尚待提高,而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都属于制造业范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安善解决,我们必须致力于增强产业结构的生命力,只有产业结构的活力被激发,才有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托;其次,“供给侧改革”策略。消费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供需结构的均衡,而改革的重心理应落在供给侧。我们确立“供给侧改革”的任务目标,既是为了解决当下经济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也是在追求“供借结构平衡”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最后,是区域均衡发展。一直以来,以“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一致”为主要特点的均衡发展境况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进行科学地定位以及合理地布局,二者对区域间的竞争力都提出了一定的高要求,而战略覆盖区域里的欠发达地区并不具有足以支撑新兴产业的能力,包括所需的资本和资源。无论是为了目前战略的顺利进行还是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我们都应该给予区域均衡发展以高度重视。

(三)建立稳定的外汇体系。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国应付国际收支的能力,和该国货币汇率也存在着紧密联系,是显示一个国家经济、货币和国际收支等实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外汇储备显得更为重要。“一带一路”让中国与沿线诸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贸易上往来日益增多,建立一个稳定的外汇体系是“一带一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7年起,我国加强了外汇管理,尤其是对之前出现的不合规的外汇交易,有关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严格管理。然而,我们仍然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始终很大,未来外汇方面的波动不可避免。在这个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一带一路”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

(四)加强各国之间合作交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各异、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关系交织复杂,利益方面有合作也有冲突。应对沿线国家进行科学分类,找出突破点,落实细化政府间合作,从而全面推进双边互纳、联动互补的“一带一路”发展。

第一,构建高效合理的政府间交流机制。充分认识并有效发挥现有的双边、多边机制的重要作用,除了国家领导人层面的沟通交流,战略制定与实施部门也应加强和沿线国家相关部门的有效对接,才能更好地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二,新老机制有效协调。我们既要合理利用既有的相关机制,例如充分协调好金砖国家机制、上合组织、中国与东盟“10+1”等机制,也要注重新的合作框架和规则的制定与使用,根据新的战略规划,逐步加强贸易、投资等各方面新规则的制定。做好新老机制的有效对接,协调使用。

第三,与国家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例如,土耳其提出“2023高铁战略”,哈萨克斯坦也曾提出“哈萨克斯坦新丝绸之路”倡议,该倡议想把哈萨克斯坦建成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从而推动“2050战略”的实施。我国应与这类国家开展项目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对沿线一些渴望真诚合作的国家,我们应加快与他们之间的实质性合作,通过成立战略合作规划小组,签订双边合作协议和相关规则,确立合作主体、领域和详细方案等具体内容,保障合作项目的高效率。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更高效地完成合作项目,取得互利互惠的战略成果,也能为其他沿线国家带来积极意义,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张茉楠.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水平[J].宏观经济管理,2015.2.

[2]张方波.“一带一路”战略助力中国式输出[J].金融与经济,2016.1.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一带一路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