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市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2018-05-03连校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旅游经济旅游开发商丘

连校篇

[提要] 本文通过对商丘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与评价,总结商丘市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丘;旅游经济;旅游开发

中圖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5日

商丘,简称“商”或“宋”,河南省地级市,地处豫鲁皖三省交界处,史称“豫东门户,中州锁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现状商丘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克服现有约束实现商丘旅游经济跨越发展,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商丘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评价

(一)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丘市开始启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过20多年的开发,景区(点)已初具规模,基本上能满足游客的需求。目前,商丘市区范围内已经建成的典型的名胜景区主要有:

1、商丘古文化旅游区。商丘古文化旅游区以商丘古城为依托,在12.6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分布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归德府城墙”和“宋国故城遗址”。商丘古城现为中国保存完好的古城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商丘古文化旅游区晋升为4A级景区。古城的修护性保护和展示工作不断推进,2013年5月,商丘古城棚户区改造及古城保护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古城保护性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到2020年,商丘将初步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的商丘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2、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商丘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位于商丘市梁园区北部的黄河故道上,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是“河南省大黄河旅游线”东端的亮点。公园内有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子的出生地蒙县故城遗址。2002年获批国家森林公园,2006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唯一一处完全在人工林基础上建设的国家森林公园,它的建设填补了中国平原地区无人工林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空白。

(二)资源开发现状评价。商丘市旅游资源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无形资源与有形资源的结合程度不够。商丘市虽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资源单体数量和类型较多,但整体来讲,无形资源多于有形资源,可视性景观欠缺,景区(点)单体规模较小,各景区(点)的联动性差,开发不足,知名度较低,资源特色不突出。

2、旅游价值与资源赋存不匹配。商丘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0处,其中国家级有8处,资源品味极高,文化价值不可估量。但是,资源的价值止步于资源的表面,开发深度不够,旅游价值远远低于其历史及文化赋存价值,游客来此观看仅仅停留在对现状的猜测和观感上,不能更深地了解并感受商丘的文化资源。

二、商丘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

(一)发展现状。2016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9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旅游总收入25.02亿元,增长13.3%。2012~2016年,商丘市年均游客增幅在7.6%,年均旅游收入约为22亿元。

从河南省的统计数据来看,商丘市在河南省18个辖市入境旅游接待人数排行中排名16位、入境旅游收入排名14位;国内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及人均花费排名全省13位。在全省旅游经济排名中处中下游水平。

(二)现状评价

1、旅游产业开发正逐步推进,旅游王牌品牌打造如火如荼。从2014年到2016年,商丘市新晋A级旅游景区2家,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新晋5A级景区1家、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7个,另有国家湿地公园4个、省级地质公园1个。2013年以来,商丘市推动古文化旅游区提档升级改造建设,打造商丘市旅游王牌品牌,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的商丘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综合收入达到80亿元。把商丘古城建设成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内涵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人文生态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历史文化名城。

2、旅游产品开发尚需进一步发力。目前,商丘旅游产品仍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乡村休闲为辅,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娱乐体验、休闲度假型的产品较少,内容不够丰富,不能有效地留住游客,并促进消费。

3、旅游产业链条尚需进一步延伸。商丘市的旅游产业链条较短,游客花费较少,主要收入仍为门票收入,住宿、餐饮、购物等衍生产品发展过于缓慢,很难吸引游客。

4、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尚未实现重大突破。根据统计的商丘市近5年来接待游客数量及旅游产业收入情况来看,五年来的总体规模和收入增幅尚未实现重大突破,业态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趋势。结合商丘旅游开发各项工作的开展,商丘市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较大,分析判断现阶段商丘正处于积累阶段,后期伴随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对外宣传、媒体推介的共同作用下,商丘文化旅游市场在将会实现突破。

三、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宣传,外部影响力不足。商丘旅游资源禀赋丰富,既有自然资源也有历史文化资源,同时还兼有红色旅游资源等,但目前商丘市的主打的古文化旅游没有得到充分的宣传,商丘的古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封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在对外知名度上,没有开封、洛阳等古文化旅游区的知名度高,接待游客的人数和旅游创收等与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旅游服务经济主体层次不高,有待加强和提升。旅游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服务主体的强大支撑,各类以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的旅游服务主体对丰富旅游市场,带动旅游经济增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商丘市区仅有星级饭店13家,其中尚无五星级饭店,仅有四星级饭店两家,其余为三星级及以下星级酒店。星级饭店总数在全省排名第14位,旅游产业链条较短,没有能吸引游客注意的购物业和餐饮业的精品,无法长久留住游客,促进进一步消费。

(三)旅游经济与交通换乘及枢纽优势尚需进一步发挥。商丘位于河南省东部,北接山东,东南接安徽。商丘是河南省少数拥有高铁站的城市之一,郑徐高铁在商丘设有停靠站。境内有G30连霍高速、G35济广高速、S81商周高速等高速公路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良好。商丘市2016年各交通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58.91亿人公里,完成客运量8,231万人次,在河南省18个辖市中旅客周转量排名第四位,客运量排名第六位;铁路商丘站发送旅客575.14万人,铁路站点发客量仅次于郑州及洛阳,位于全省第三位,从数据可以看出,商丘已经成为河南东部地区具备旅客换乘枢纽特征的一个地级市,如何把流动的人口留下来,进行观光、消费,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是尚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现状调研,商丘市旅游基础设施尚待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游览设施、旅游安全体系、环卫设施、游中通讯等建设相对落后。此外,在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里面,车站和游客集散或服务中心的功能也大多数不完善、旅游环境差,不能为在此停留的游客提供较完善的服务。

(四)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力资源匮乏。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是商丘市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特别是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旅游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旅游产品策划人员、旅游项目设计人员等奇缺,而饭店服务人员、专业导游、旅游景区服务人员等旅游服务人员也存在短缺的状况。这种状况对商丘市提高旅游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進行旅游产品的营销和对外宣传等工作都极为不利。

四、商丘市旅游经济发展建议

(一)树立商丘旅游的大品牌,依托龙头产品,加强对外宣传,树立品牌形象。目前,商丘市旅游资源处于“深巷美酒”境界,缺乏龙头旅游产品,缺乏对外宣传。针对此现状,可通过当前正在打造的商丘旅游王牌——商丘古城,通过举办国际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和赛事,增加商丘古城的对外影响力,争取将商丘早日纳入河南省精品旅游线路之中。在河南东西向旅游线路上,由传统的“郑—汴—洛”转变为“商—汴—郑—洛”四点一线的精品旅游线路,从而带动商丘市旅游整体发展。

(二)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延。除了建筑物和展示带来的观光和游览,应着重研发可以提升旅游体验的相关产品,将无形的“商文化”、“火文化”、“木兰文化”等转化为有形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有的看、有的玩。

(三)加快旅游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从旅游交通、游客中心、旅行社、旅游住宿、餐饮、娱乐、商品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政府应制定鼓励相关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引导,吸引旅游服务提供商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旅游服务,相关行业部门应加强监管,维护公平法制和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

(四)培育和吸引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的资金流和人才流,商丘在未来会吸引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从业人员参与到商丘旅游开发中。另外,商丘市可通过当地大中专院校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育,同时通过职业培训和组织国家级的旅游从业资格考试等方式,提高在岗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商丘古都城修复又有新动作[N].

[2]商丘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R].

[3]商丘市2012-201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6.

[4]河南统计年鉴2016[R].2016.

[5]商丘统计年鉴2016[R].2016.

[6]商丘市旅游局网站旅游资讯[EB/OL].2017.

猜你喜欢

旅游经济旅游开发商丘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湘西州浦市古镇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
蚌埠市智能旅游与人文环境多元化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