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格 上善若水
2018-05-03颜强
颜强
纷纷扰扰的两天,躲不开的新闻、避不掉的各种评论,哪怕我装作这一切都没发生,可毕竟还是发生了。顾城用网来概括生活,就是如此。
我还在头脑混沌中,不知道如何去凝炼。这是不是成年人的臭毛病?凡事都想要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甚至稽其成败兴坏,似乎不提炼出三五条道理,就没有见识。或许也就是这种逼着人不懂装懂的“成熟”和“理性”,让很多人有了发言的欲望,却不顾自己有没有言可发。
区隔开一步,看看这连篇累牍的回忆、评论、综述等等,我觉得加在一起,还没有那张周六上午训练的照片更有价值。默特萨克握着温格的手,温格面容苍白,两鬓苍苍,默特萨克是背影,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我可以看得出他的心情。
默特萨克距离温格,比你比我,比绝大多数阿森纳球迷、各种球迷都更近。他在致意一位老师,有些尴尬,不知道如何表述,去安慰一位贤达。这一刻迟早会到来,大家都不知道如何表达,各自心情诡异。然而那种沉郁压抑,人同此心。
这样的送别不需要长亭外、古道边的惋唱,也不会有君向潇湘我向秦的疏离。这似乎是要自然发生的。如今这样的发生或许还不是最坏的结果。两天下来,各种文字图片視频再多,也没看到多少温格必须要留下的呐喊。逝者如斯夫,生活也如流水般,汩汩而前。
可是对于必定要发生的事,折射到你我心里激起的反响,又岂是早有预知的笃定?当这一刻发生时,麻木如我者,都会觉得一丝丝心悸在袭来,而且可定会在未来某一天逆流成河。
他的离去会是很多人对青春流逝的凭吊,因为他和他的时代定义了很多人的青春。眼见一段历史消失,会牵扯起许多自我况味,于是顾影自怜,才在看似无关自我的时事里,带入了生事之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说的就是类似道理。两个月前,我写过一篇《诗只可以怨》,文中怨气冲天。今时今日,只剩下了惋伤。
温格是一个至善之人,我想这是我们可以长久对来者讲述的。我们也许不会都知道他到底有多善,或者他有多少善举,可我们在这22年的岁月里,一直体验着他的善。与人善,他指挥过的球员、合作过的同事、对立过的对手和尔虞我诈的媒体,都会承认其善。基翁说温格是对他最和善开明的教练,哪怕批评他近十年的老队长亚当斯,都从不讳言这一点。
与世善。阿森纳在乌克兰的一些善举就能体现温格的社会价值和世界观。他惊异于英国脱欧,他沉溺于足球,但对社会时事从不隔膜。他是欧洲一体化的长期拥护者。在他身上,天下大同这样的知识分子情结有着明显的体现。
与己善。寻找到阿森纳这样一个和自己理念吻合的俱乐部,然后投入一切,这是善群,更是修己。很长时间,他的坚持是对自己理想主义的坚守,他能赢得如此广博的尊敬,不是奖杯数目的多寡,更是这种内心的坚韧。只有尊重自我、坚信自我的人,才能如此,哪怕结局不能用奖杯数量来衡量。这样的善,根本不是索内斯在《星期日泰晤士报》上,用传统足球成王败寇的浅薄标尺来诋毁的。
人各不相同,具备独特个人魅力的人,我从不相信是生而知之,只可能是在后天自我修养与砥砺中,才能形成那样独特的气质。温格就是这样的一个。我在雷丁主席包厢见到他,赛前15分钟他在喝咖啡,告诉我说最接近比赛时,他也会紧张,于是索性离开更衣室,“免得影响了队员的准备”。我在鸟巢主持他的青少年训练营,他会自嘲自己的“教练能力”。在清华、在上海交大,在不同的时空环境,在不同的成绩和名誉背景下,他都是那个儒雅温暖的个体。
他可能不适合丛林法则,没有匪气成了他的缺点,争与不争成了他的遗垢。他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最成功,但他是令人温暖的至善之人。
上善若水,心善渊,与善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