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郑板桥《墨竹》的“意”

2018-05-03赵羽心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墨竹元气意境

赵羽心

摘要:本文通过《芥子园画谱》的“竹谱”与郑板桥作品中的“墨竹”形象,将艺术家创作与修禅的过程相结合,艺术家创作绘画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将个人感触与个人技法完美融合之后,再去看山水景物,艺术家创作时所见都是心中之景,心中之景亦是眼前之景。郑板桥的“墨竹”使人觉得清新闲适并且内心孤洁,表达出郑板桥的坚持且自得其乐的心境,是因为已达到“手中之竹”的境界。万物经过自我内心的修炼,经过思虑和观察,由物象转为意象。清朝陈撰论画时说:“悟得十分,苟能记得三分,便是快事。”艺术家创作时个人内心的感触和笔下技法完美融合的难度之大,所以,只有不断修养自我的性情,才能融会贯通,随心所欲,让世间万物为我所用,无处不通达,无事不可行。通过本篇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绘画的步骤与创作的过程,正确理解意象与意境,用美学眼光看郑板桥的水墨画——竹石图。

关键词:元气;意象;意境

中图分类号:G62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018-01

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想出行写生,也许我们会拿起相机,背着画架,选择一种合适的交通方式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住下,每日的观察、感受其中,并进行创作,甚至回家后,如果对画面有所忘记,我们还可以翻阅照片或者上网查阅资料,整理思路,修改画面。然而在古代,由于交通的限制,会使更多人选择画身边的风景,将身边风景展现出不同的风采。

古人绘画一般有三部,第一步:临摹画谱。早在公元430年前后,我国第一本画谱就已经产生,是晋朝宗炳写的《画山水序》。到了元朝,倪瓒编著的《画谱册》,这时候画谱已经成为风景画的“素材库”,只不过素材较少,仅有十张图。但是明清时期,“素材库”里的素材得到了丰富,其中最经典的代表就是《芥子园画渤。在《芥子园画谱》的收录中,比如竹子这一种植物,就列举了发竿点节式,生枝式等12种形态。树木的画法更是列举了149种。但如果依靠《芥子园画谱》拼出一幅好画,成为名家大师是不可能的,画画还是需要依靠后两步进行,如果说第一步临摹画谱是在打基礎,那么第二步的观察就是修炼画家的内心。只有对自然风景有真正感悟和思绪,画家的笔下才2能有意趣,存在画家本身的痕迹。

郑板桥说自己画竹:“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这种“画意”其实就是画家对于自然景色有所感触,就像文人墨客突发文思,不吐不快,这个时候,画家才铺开画卷动笔作画。由于郑板桥是极其迷恋竹子的人,以至于画竹之时都能“随手写去,自尔成局”,哪怕有时候只是想单纯地作画,不画竹子,结果也“信手拈来都是竹”。在仔细的观察之后,作画之人对所画之物积淀了深致的情思。在某个清晨,郑板桥从床上醒来,阳光洒在窗外的竹子上,一阵风过,竹影摇曳,一瞬间,郑板桥感觉自己画意涌动,于是速速取笔,画作油然而生。

因为在细致观察、颇有感触之后,画家也不能保证能将心境与技法完美融合,把自己的感受用画作很好地展现出来。就像郑板桥自己所说:“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将朦胧的“胸中之竹”凝定下来,成为可供观照的“手中之竹”,这是异常艰难的一步。清朝陈撰论画时说“悟得十分,苟能证得三分,便是快事。”绘画时个人内心的心境感触和笔下技法完美融合的难度之大。

在郑板桥的《竹石图》中可以看出竹子的笔触纤细而刚劲,虽是新竹,但精神抖擞、富于生命;山石墨色浅淡,感觉自在闲适,而线条与竹子相比,却是粗放刚直,明显是作者内心有所寄托。整幅画看下来,让人觉得清新闲适而内心孤洁,有所坚持且自得其乐。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说: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修禅的三步,其实也是画画的三个步骤、三个层次。在刚开始临摹画谱时,着急把画谱素材和所见之物等同联系起来,等基础功打牢,到第二步观察山水景物时,将心中的感触和实景结合,心中之景又非眼前之景,而到了第三步,临摹名画,将个人感触与技法完美融合之后,再去看山水景物,所见都是心中之景,心中之景亦是眼前之景。

那么画意是怎么勃兴的?并不是由孤立的“象”引起的,而是由虚实结合的“境”(“象罔”)引起的。“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词的艺术境界,“意象”构成“意境”,画家所创造的是“意境”。这样画家所创造的不是一般的“意象”,而是“意境”。意象是物体个体,而意境是一个个意象的组成,所以意境须有高度熟练的技巧,而这种高度熟练的技巧,是要通过长期艰苦的劳动才可以获得,这也是郑板桥所提出的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转变。

只有不断修养自我的性情,才能对自然万物有感;只有思想到达一定的高度和境界,才能融会贯通、随心所欲,让世间万物为我所用,无处不通达,无事不可行。注意自我心性的修炼,道自然而然就会被你所拥有。

猜你喜欢

墨竹元气意境
元气清晨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王光先国画作品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胸有成竹”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