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言无畏

2018-05-03晏芷煦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慎言借口事发

晏芷煦

古语有言:无畏,方能成大事也。可无畏,真的没有过错吗?

女游客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试戴手镯,却在摔裂之前没有畏惧摔裂之后的责任,事故发生后想以经济能力有限为借口而拒不赔偿,此景着实值得玩味。人,该为自己所作之事负责,而非找借口逃避。事发之后的畏惧,为何不在事发之前出现呢?

而在此例之前,也有一个相似的事件。小男孩随父母在埃及游玩之时,在金字塔内刻上了“到此一游”的字迹。可想而知,男孩刻字之时,其父母也是在场的,可他们默许了孩子的这种错误的行为,难道他们的心里并不知道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吗?能带孩子出去旅游的家庭应是有一定家庭财富的,可他们的行为、个人素养与他们的财富相匹配吗?

可他们三人之中,却没有一个人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何?无畏!

无畏一般会有两个层次:一是不知道畏惧;二是知有错仍无畏。为何?素养。

他们认为没有关系,不会受到太多责备的,也就这么做了。受到超乎想象的责罚之后,又只想道歉,以经济有限、弱势群体来结束这一切。没有经过思索的行为,无法承担的后果,草草了了的收尾,归根究底,是我们早以忘记了圣人言之三思而后行的素养。如余秋雨先生有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逐漸消失。

《我与父辈》中说:“年代存在,是因为忘记。”可就我所想,记忆之所以牢固是因为精神,有些年代过去后,有雕凿之痕。如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轴心时代,苏格拉底、孔子、柏拉图、孟子等大思想家不断地涌现,这个年代,闪烁着人类精神的光芒。而如今呢,作为四大古国中唯一一直延续下来的中国,在诸多事物上失去了我们自古以来的精神:我们失去了三思而后行,失去了慎言谨行,失去了为事负责,失去了畏惧,等等。难道我们要如砂砾一般,让中国在这个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失去我们应有的为人素养、人格魅力吗?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可以毫无惧色,但在面对为人素养之时,我们应慎言谨行。或许,无畏能激励人的斗志,但有些场合的无畏,是默许了坏行为的发生,我们的不作为,可能会纵容了我们同胞的犯罪。

世界因为有了敬畏才有无畏,请慎言无畏,人有敬畏之心,也是对无畏者的尊重!

(指导老师: 毛敏)

猜你喜欢

慎言借口事发
慎思·慎言·慎行
爱找借口的小猫咪
我家的慎言集训
画与理
慎言
The Most Ridiculous Excuses for Skipping Work
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