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2018-05-03钟锦铱
钟锦铱
要在语文课堂上创建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办法有很多,比如搞课堂辩论赛、搞课堂话剧表演、搞课堂演讲比赛等等。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搞这种教学实践活动,因而这些并不是长久之计,虽然这些方式很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但在今天,我们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还是以讲授式为主。所以,我们要探索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中,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我认为要在讲授式的教学中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课堂问题设置得好不好很关键。
一、课堂问题的设置
在实际教学中,设置课堂问题往往存在着以下几种弊病:1.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2.问题设置难度太高,而且空泛。3.問题设置缺乏新意,千篇一律。因此,有必要通过巧妙地、艺术地设置课堂上的问题,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一) 抓取突破口,设置矛盾
教师在讲授一篇课文之前必须对这篇课文进行细心的研究,找到这篇课文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突破口,有意的给学生设置有矛盾的问题,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学生一般都急于解开这种矛盾,因此他们会积极思维,寻找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单独思考、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的方式来进行,这样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及口头表达能力,素质教育就在不知不觉中实施了。比如讲授《药》(高教版普高教材第四册)一文,在分析资产阶级革命者夏瑜这一形象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以后,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课文的难点解决了,课文的结构也很清楚了。由此可见,抓好一篇课文的突破口,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原来死水一样的课堂变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
(二)层层设置,化难为易
针对课堂上常见的问题设置难度过大,过于空泛的毛病,解决的方法就是化难为易,化大为小。一篇课文中难免有一些比较难的问题,为了防止出现难题时课堂氛围的僵化,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发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从整篇文章的高度,设置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且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得难题化易。
(三)开拓思维,多角度设置问题
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的锻炼学生的开拓性、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启发学生。同一道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同一种语文课本中描写的、叙述的、赞美的、批判的事物,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评价。《项链》一文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这几个角度是平时我们不常想到的。因此,以这篇课文为例,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人们已经有了一种根深蒂固评价观点的事物,进行多角度的,甚至逆向的思考,如礁石、沙子、竹笋等等。课堂上学生受课文的启发,兴趣浓厚,所发表的观点也是层出不穷,这就不仅培养了他们发散性思维,也使他们学会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去评价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素质教育又在潜移默化中展开来。
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师代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主角,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长辈,是不可侵犯的,在高压型的教育环境中,许多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了这样的教育:“平时要听老师的话,老师讲的就是对的。”于是,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上课时,学生正襟危坐、欲言不能;而老师则在讲台上从上课讲到下课,滔滔不绝,欲罢不能。这样一来,学生不敢对老师的答案产生怀疑,教师在学生中具有了一种至尊者的地位,似乎体现了师道尊严。但我有一种忧虑,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不敢质疑的习惯,他们今后又如何进行自我创新?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传统的高压型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育恐怕是非得抛弃不可的,固然,它稳住了我们教师的地位,但对于学生,乃至对于我们的后代的未来都是不利的。
教师要把课堂这个“舞台”归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动”,多说话,多发表自己的言论,教师不妨让自己变得“懒”一些,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起一个“配角”、“调色板”、“催化剂”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放下长辈的架子,以平等、信任和谦逊的态度,激励学生充满自信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见,并尽可能的予以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