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

2018-05-03束会琴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杨万里韵味林子

束会琴

古典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是凝聚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灵魂。它意境优美,语言精练,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平仄替对,韵律和谐,既符合小学生诵读的特点,又是对小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佳作典范。那么,如何上好古诗词诵读课呢?笔者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为例,谈谈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 了解诗人,进入情境

要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地诵读一首古诗词,不可不先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只有了解了诗人,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进入诗的情境,开始对古诗的学习。

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伊始,我让学生先背背以前学过的古诗,而后引出本节课要学的诗,并告诉学生这是杨万里写的,接着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介绍杨万里这个诗人,以及诗题的大概意思。就这样,通过同学的介绍和老师的补充,学生了解到杨万里是南宋诗人,与尤袤、陆游、范成大合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清新自然、生动逼真,被称为“诚斋体”,他被称为“诚斋先生”,也理解了诗题的大意:太阳刚刚升起,诗人在净慈寺送别好朋友林子方。这样的导入,学生一下子就走近了诗人,走进了诗词,感觉轻松自然。

二、 朗读古诗,读出韵味

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典诗词富于节奏美、韻律美和意境美,朗读起来琅琅上口,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因此教学时,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直至读出古诗的韵味。

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读出七言诗的节拍(三四拍),并用符号划出诗中的停顿。等学生读出一定的节奏时,再让学生欣赏名家的诵读,并让学生注意比较与自己朗读时节奏是否一致,同时让学生明白朗读时除了停顿,还要注意——语调的连贯,抑扬顿挫,读出韵味来。最后就仿照名家的诵读方法,反复练习诵读,直至读出韵味。

三、 理解诗意,抓住关键

古诗词意思的教学不能简单的告知学生,或让学生查阅学习资料死记硬背,而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理解,并掌握一定的方法。

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意的理解,我先让学生默读古诗,边读边想想诗句的意思。因为默读便于思索,同时让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圈划出来,如,毕竟: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接天:与天相接。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别样:特别。通过同学的交流讨论,学生一般都能理解这些关键词,然后让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风景和其他时候不一样。莲叶与天相接,一望无际,碧绿碧绿,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在学生练说诗意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说说理解诗意的诀窍:①抓住关键的字词。②变换语序,灵活处理。待到学生都理解诗句的意思后,再朗读诗句,这时学生都能体会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由衷赞美之情。

四、 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想象力是人类众多能力中最为灵活也最不受限制约束的一种创造力,因此,它是人们实现对世界进行有效改造的必要条件。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并为学生插上一对想象的翅膀,进而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感知诗情。

五、 拓展学习,以诗带诗

古诗词的阅读,不应局限教材,局限课堂。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另一特点。在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后,我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诗也是写西湖,大多学生会想到《饮湖上初晴后雨》。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诵读这首古诗,并与本课学的诗作比较,最后得出了两首诗的异同点:相同点是写景(六月的西湖),寄情于景。不同点是一动一静;一雨一晴;景多景少(句句写景,两句写景);色彩不同。

通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在课外,他们也能根据这样的方法步骤自学古诗,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学校组织的古诗词诵读比赛中,我班也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猜你喜欢

杨万里韵味林子
走遍万水千山
Summer Vacation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冬日的林子
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