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微课多模态设计与应用

2018-05-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模态辅助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51)

1.研究背景

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指的是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即在语言学习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孟凡胜,2005)。在CALL环境下,外语教学以演示型课堂最为常见,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组织课堂,属于单向性教学(曾方本,2010)。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使CALL向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 (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MALL)转变,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CALL相比,MALL环境下的移动学习具有移动性、泛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周海棋,2005)。研究显示,在选择计算机或者移动设备作为外语教学辅助手段时,学习者更倾向于后者,且MALL的教学效果更加突出(Thornton&Houser,2002)。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MALL理念下的英语教学日趋常态化。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产物之一,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日益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然而,从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角度研究微课的设计和实施尚不多见;而当前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中,信息技术与内容讲解的深度融合还差的很远,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普遍存在着非常大的盲目性(钟绍春,2014)。本文以多模态认知理论为指导,围绕English Names这一微课制作案例,探讨MALL环境下大学英语微课的多模态设计与应用,以期为移动技术辅助的微课资源建设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2.多模态学习认知理论

多模态既指包括图片或者文字的信息呈现方式,也指人类视、听等感官和外部环境的互动方式(顾曰国,2007)。在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只有符合学习者心理工作方式的多模态设计才更能产生有意义学习。根据多模态学习的认知规律,Mayer和Moreno(2003)提出三大假设:双通道假设、容量有限假设和主动加工假设。双通道假设指人们进行认知加工时,对视觉表征材料(图像)和听觉表征材料(言语)有不同的信息加工通道。容量有限假设认为学习者的认知加工需要消耗认知资源,而认知资源在短时记忆阶段是有限的,大量信息的同时输入容易造成认知负荷。主动加工假设指的是大脑对呈现材料与其经验一致的心理表征会主动参与认知加工,加工过程包括形成注意、组织新信息和将新信息与其他知识整合。综上所述,好的多模态设计应避免对学习者造成认知负荷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多模态知识表征,并提供主动加工的机会。

3.微课的多模态设计

微课是一套以微视频为核心,辅之以相应的教学资源与学习支持的学习资源(梁乐明,2013)。从这一定义看出,微课以视觉和听觉为主,具有丰富的多模态知识表征。作为新型的视听学习资源,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特别适用于移动设备的应用,为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下面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编实用英语视听说中级教程》上册第一单元为例,阐述English Names这一知识点的微课多模态设计、制作与应用。

3.1 设计理念

本次微课围绕English names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以期增进学生对于英语名字的了解,从而正确得体的使用英语名字进行交际。胡铁生(2014)认为,微课的最大魅力在于其“生动性”与“趣味性”,微课设计时应该考虑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使用的符号模态等因素。基于“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教学理念,本次微课将知识点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人物案例串联起来,经由师生间的人物对话启发学生逐步到达预定的的教学目标。借由制作名片这一学习任务的设计,微课全程将话题趣味性、语言功能性和师生互动性三者融为一体,并通过学习任务的首尾呼应顺利实现了微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根据以上理念制定了具体的微课设计方案,详见表1。

表1 微课多模态设计方案①

3.2 制作过程

根据微课的多模态设计方案,围绕相关知识点的微课制作主要包括素材收集整理、微课视频录制、微学习资源设计等三个阶段。根据微课选题,前期所需的素材包括图片、声音、视频、文本等多模态的知识表征,分别经由 Photoshop、Cool Edit、绘声绘影、Microsoft 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技术处理,激发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各类符号模态的素材整理结束后,进入微课视频录制阶段。此阶段主要通过Camtasia studio软件将素材整合并生成视频文件,并在言语表征部分插入字幕注释,辅助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意义建构,实现效果如图1。

图1 微课视频实现效果

微课主要用于学习者课前的自主学习,为了监督和检测其学习效果,需设计相配套的微练习、微测试等学习资源。针对此次微课教学,通过Quizcreator测试软件制作了网络在线微测试,测试结果将形成报告即时反馈至教师邮箱。教师可根据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效果如图2。

图2 微测试实现效果

3.3 教学实施

本次微课是英语视听说课程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也是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与英语视听教学的一次深度融合案例。课前,教师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发布以微课视频为媒介的网络作业,学习者观看微课并进入网络学习平台完成教师自主开发的微测试。通过观看微课和完成微测试导入话题,将学生引入本课教学重点,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初步完成名片设计。其次,教师指导学习者使用移动终端观看一段两名外国人谈论英语名字的视频短片,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一起讨论英语名字的基本构成。最后,通过多模态课件教学展示各个领域外国名人的名字案例,引出各种类型的英语名字的介绍。从本知识点的教学实施效果来看,微课视频短小(7分钟左右),大部分学习者能利用移动网络和碎片化时间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为英语视听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听说技能操练的时间,从而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4.结论与启示

微课从设计、制作到实施,每个环节都体现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而教师教学水平是微课资源优劣的关键(钟绍春,2014)。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微课在进行多模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两个方面。第一,要科学整合包括多模态符号在内的信息技术与微课教学内容。多模态教学并非万能,教师应根据具体课类和教学内容合理制定微课的模态符号,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避免产生过大的认知负荷。第二,要理性看待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的功能。移动学习作为技术支撑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并不能取而代之。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环境下微课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兴趣,并对其学习时间和内容进行自主控制,适用于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然而,这种移动辅助教学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课外进行有效监控和指导。

本文仅探讨了移动技术辅助外语教学环境下大学英语微课资源的多模态设计与应用,移动技术究竟对哪种模态组合辅助功能最强、哪种课类对移动技术辅助的微课受益程度最大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ayer,R.E.&Moreno R.Nine ways to reduce cognitive load in multimedia learning[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3,38(1):43-52.

[2]Thornton,P.&Houser,C.Using mobile phones in English education in Japan[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005,21(3):217-228.

[3]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4]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33-35.

[5]孟凡胜.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角色定位及应用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05(2):32-35,52.

[6]钟绍春,张琢,唐烨伟.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85-88.

[7]周海棋.M-learning 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8):14-17.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模态辅助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