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
2018-05-03
1 微建议
微小提议 深度思考
三航局青岛地铁13号线车辆段项目中,检修、运用、物资三大库的排架柱,给施工带来了极大困扰。
原设计排架柱采用现浇结构,施工时需事先搭设脚手架,但搭设时存在高空坠落风险。更关键的是,施工只能由下至上分段逐步浇注,不仅质量不易控制,而且施工周期长,440根排架柱现浇施工要1760天,远超总工期天数。而按照业主工期要求,排架柱施工时间最多90天。
面对可能的风险和漫长的工期,项目经理孙国锋感觉几乎陷入了绝境。白天去施工现场开短会,晚上熬夜查资料。反复梳理推论后提出,“排架柱施工可否效仿U型梁工艺,先后场加工预制,待基础施工完成后再运到现场安装……”大家逐渐找到了思路,并很快形成了初步设想。
“出乎意料的顺利!”440根排架柱一个半月便完成安装,而且因为无需搭设脚手架,施工风险大大降低。至此,影响工程进度的最大阻碍被清除。但项目团队没有停下脚步,通过实施高压旋喷桩止水、优化电缆隧道结构埋深、预制小箱梁变现浇箱梁等核心技术,施工时间“挤”出了217天。
(根据报纸杂志编辑整理)
2 数字·交通
首批
近日,民航局公布首批民航重点实验室和民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14家民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认定。这是推进民航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建立民航科技创新开放包容新机制的重要举措。
据悉,民航局人事科教司近期将召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推进会,推动各依托单位按照“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要求,“建好、管好、用好”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确立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突出特色,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民航科技进步的提供可持续的能力支撑,并拟从通过认定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中遴选2-3家,于2018年开始启动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申报工作。
六个一
大数据如何精准研判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共享出行怎么重构交通未来?“虚拟现实+交通运输”将带来哪些变革?1月25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简称部交科院)举行报告会,通过技术思想报告、《交科智丛》丛书发布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全面展示“创新发展年”系列成果。
部交科院院长石宝林介绍,部交科院2017年首届“创新发展年”活动,按照“一场主题辩论、一套专业丛书、一项业务竞赛、一次技能评选、一类专题交流和一个综合活动”的“六个一”总体设计,举办了青年主题辩论赛、青年英语演讲比赛、专业技能培训、学术沙龙等活动,出版了第一套《交科智丛》,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全院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注入了新动能。
报告会还为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技术及装备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基础研究创新中心揭牌,为部交科院首席研究员颁发了聘书。
八大体系
1月12日,全国交通救捞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救捞系统过去五年的成绩及2017年的工作,并提出,新时代,交通救捞系统将救捞系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决抓好“六个着力”,通过构建救捞规划、法规、应急联动、专业化、治理、安全、核心价值和党建八大体系,推进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建设,实现救捞专业队伍精、综合实力强、保障效果优,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据了解,救捞系统将经“三步走”实现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的战略目标。从现在到2020年,全面完成救捞系统“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增强救捞能力,为交通救捞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起好步、开好局;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交通救捞现代化,基本适应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要求;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交通救捞现代化,全面适应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要求。
3 媒体视角
●智能社会:未来传播的新形态
媒介的发展进步不断超越人类的想象力,呈现出持续的爆发态势。未来的媒介如何发展,智能社会如何建立与运行,知识形态的转化与媒介发展的异化,社会结构的变革与传播权利的配置,量子通讯技术的开发运用,等等,都在不同程度地挑战人类的幻想力。为此,剖析媒介发展的历史脉络,揭示人类传媒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梳理人类文明与媒介文明的关系,展望未来媒介的发展,无疑将有助于把控人类文明的发展形态与动向。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等的发明,人类进入智能化社会的步伐正在提速,智能化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目标,也将成为人类传播的新形态。2017年7月20日,我国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未来30年我国由初级智能社会到高级智能社会的战略发展目标。智能传播正在成为新常态。
在未来的智能社会中,智能传播将成为人类传播的主要形式。在智能传播中,不仅传播主体智能化,传播信息的处理、传输、接收都将智能化。一方面,具有较高智能的媒体机器人,或将协助甚至替代自然人实施全程传播,从而实现信息生产、信息消费全程的智能化。另一方面,我们也可期待,未来的人脑或“智脑”都将发展成为信息发出和接收的终端。社会信息通过数字化直接实现全社会共享。
对未来传播形态的展望,与对未来智能社会的展望一样,目前依然停留在预测阶段,但展望是基于一定现实性的。我们对媒介文明的形态、传播权利的配置以及智能化社会的构想所进行的描绘,既是一种展望,同时也是一种理想,我们期待它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