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稿拾零 1810

2018-05-03

中外文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威权情爱定势

情爱的栅栏 一位在执行公务中殉职的警察,遵他生前意愿把心脏移植给了一个海归徐某。伤心欲绝的遗孀梁某四处追寻那颗心,却与徐在街头邂逅,双方擦出了火花。一桩新的美好姻缘似乎开始,可惜看客们都想错了:她不知日夜思念的是一个“人”,还是一颗“心”,纠结不已。她对徐有好感却无法继续亲近,那颗心脏就像一道栅栏牢牢地挡在那里,将他们隔断。这是电视剧《美好生活》的核心桥段。情爱栅栏种种,是心理学家经常关注的话题。比如伦理栅栏。一位年轻貌美的母亲,在家里裸露肢体招摇而不避成长期的儿子。她被告诫:伦理栅栏虽相对牢固,也须呵护;一旦损伤乃至冲决,后果不堪。还有“死党”栅栏。发小变成了死党,可两肋插刀,可结伙翻墙。但这种“纯哥们儿”关系如同兄妹,跟情爱不沾边,有一个江湖道义的栅栏是阻碍情感越界的天然屏障。如遇特殊环境竟至情欲燃起,关系登时就变了质。或结成伴侣退出江湖;或就此别过,朋友也做不成了。栅栏种种,因血缘、生理、社会诸因素而生,非人为造就。比如师生恋情,历代都有非议;却大多限于道德、礼教层面。阻挡不力,反成就了许多“佳话”,流传于世。近闻有关部门对师生禁恋又有了规定,那是管理的需要,跟“栅栏”无关了。

数据威权 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成了一些人追求自由意志、反对威权控制的必修读本。但在技术革命的新时代,人们尚未意识到,一种全新的威权统治网络正迅速形成,我们对生活的自由选择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与威胁。一个朋友问,他看《头条》的首页为何总是八卦、跟别人不一样?原因很简单:你看过两回,人家记住了。商业巨头时刻揣摩着你的爱好、趣味、浏览的时段、翻篇的频率……一直在盯着你。谁的思维都有习惯与定势。换句话说,任何人都有“机器人”的部分属性,难以逃脱大数据的罗网。这个罗网不限于算法和统计,还将进一步演化为引导与控制,渐而影响你的意志与选择。互联网这个大管家如此精细、周到、体贴,它很快就升格成了你的智囊——下一个目标,成为指挥你生活的“司令部”;而你当然乐享其成了。商业逻辑的强大有时甚于政治,因为我们身陷其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共谋。一个人的“创新”,本质上要彻底冲破固有的习惯与定势,再塑人性。想到这里,未免对“人终究会战胜机器”不甚乐观。迄今为止,人类不受机器指使的惟有情感(有时连人自己都不能左右它)。这是人类的骄傲,也是最后的护身符。

和谐之道 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别当食谱来读,须慢慢品味。说起北京的老字号,那里边的人情浓得化不开。东兴楼遇到用餐高峰,上菜未免稍慢;有年少气盛者便敲盘扣碗催促,搞得气氛紧张。店面经理忙不跌地陪不是,食客却不依不饶。经理决断:让当班的店伙计卷铺盖走人!梁先生道:“真个卷铺盖,有人把门脸高高掀起,让你亲见那个跑堂的扛着铺盖卷从你面前急驰而过。”果真把那跑堂的冤枉了?笔锋一转:“不过这是表演性质,等一下他会从后门又转回来。”寻衅的顾客心知肚明,但他的气已消了,知道自己并不占理,有个台阶下已然不错。人情满满,既是生意经,又是一种文化。和谐之道,足可玩味。

六必居 每回逛大栅栏,少不了去东口的六必居。先抬头看那硕大的匾额,传说是明朝权臣严嵩题写。后据考证,改成现在这店名是乾隆年间的事,自然就脱了奸相的干系。所谓“六必”,有说是: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辞句倒是工整,讲的却是酿酒而非酱菜。后有酱园传人出来作解: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建店四百多年独未经营过茶业,故称六。逻辑上通了,却不知真假。其实真真假假也无妨,要紧的是酱香气不能散。店面扩展后我去过一次,敞亮多了,计价用的算盘,也换成了计算器。

猜你喜欢

威权情爱定势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情爱永恒
威权人格的起源与演变——一个社会演化论的解释
人在何时最清醒
情爱感怀
告别“文战”,来一场情爱“野战CS”
威权领导、员工沉默行为与员工绩效关系研究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