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研究
2018-05-02蒋文军
蒋文军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临夏州积极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景区开发和基础实施改造升级,推进5A级旅游景区建设。实施“旅游+”战略,以旅游和其他产业相融合,发挥旅游业的主导产业辐射作用。2016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221.78万人次,同比增长27.8%;实现综合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19.26%;旅游景点达到14个。
一、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临夏州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化发展,打造了牡丹文化节、东区民族风情一条街等旅游项目。金融机构围绕旅游业产业特色,创新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截至2016年末,全州旅游业贷款余额达24.27亿元,占贷款余额5.82%。但金融支持旅游经济转化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旅游金融服务不足
一是金融主体参与度不足,只有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大部分银行没有旅游业的直接信贷,更缺乏旅游金融产品创新。二是旅游金融基础设施尚需完善,全州旅游景点POS机、ATM机等硬件设施投放不够,一部分饭店没有安装POS机,旅客无法快捷支付。三是金融创新深度不够,针对旅游大型项目金融产品较少,旅游业以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为主,抗风险能力弱,金融机构旅游贷款多为担保贷款,且贷款期限短、额度低,无法满足旅游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二)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
一是缺乏抵押资产。旅游投资金额大、周期长,收入主要来源于门票收入,在融资阶段难以找到足够价值抵押品,金融机构项目投资积极性不高。二是金融部门间协作不够。旅游项目融资需求较大,而临夏州金融机构资金实力相对薄弱,不能独自承受信贷风险,在整合信贷资源,提供批量化、集中式信贷服务方面缺乏有效合作机制。三是旅游保险产品少。全州针对旅游产品局限在旅行社责任险、人身保险等方面,没有开发出自驾游等新型保险险种。
(三)融资渠道单一
临夏州旅游业融资局限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期限一般局限在10年內,而旅游的项目开发具有“投资大、见效慢”的特点,资金回收期与贷款期限的属性错配,制约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同时,全州旅游企业实力不足,缺乏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渠道,制约旅游业大规模发展。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面板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本文以2010~2016年全州县域数据为样本,以旅游业产出(T)为解释变量,以金融发展规模(FS)、金融发展效率(FE)、金融机构创新(FII)、金融发展环境(FPI)、人均GDP(PGDP)、财政支出(PEE)、人口数量(POP)为解释变量。数据摘自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县域数据库,金融发展规模用年末贷款余额表示;金融发展效率用年末贷款/存款表示;金融机构创新用新型金融机构数量(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商行)表示;金融发展环境用金融中介服务(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担保机构、公证处、评信机构)的数量表示。
(二)实证分析
面板模型考虑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用hausman检验选择。Hausman的检验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Hausman检验中的P值为0.0000,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如下:
从实证结果看,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机构创新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在1%的水平上显著;金融发展效率和金融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有限;旅游业依赖的金融发展效率存在着一个最佳存贷比;金融环境对旅游收入作用不强,主要原因与中介服务数量匮乏有关;财政支出与人口对旅游业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对旅游业的财政投入或行业补贴、旅游业需求人员的可利用程度构成旅游业发展的两大非金融必要条件。总体来看,临夏州金融发展从体量和结构上均促进旅游业,但与旅游业发达地区比,推动作用较小,造成的原因与临夏州金融发展状况有关。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受众面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甘肃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信贷支持。二是支持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降低旅游业金融服务成本。三是加快旅游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景区投放更多金融便民服务,加大布放POS机、ATM机、三维商城等现金或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四是针对大型项目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大型项目提供集约式融资服务,降低融资风险。
(二)完善风险保障机制,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由借款主体、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共同承担的贷款损失处置机制。二是搭建旅游业投融资需求信息库,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构建旅游业相关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中介机构的配合,服务金融机构与旅游项目的对接工作。四是建立与推广旅游保险产品,丰富旅游保险市场,对日益火爆的“休闲游”、“自驾游”等旅游方式提供保险产品。
(三)创新融资方式,打造多元融资格局
一是增加社会资本与政府的合作,形成PPP合作机制,择优选择政府购买服务、使用者付费、还款来源为特许经营权收入的优质项目实行统贷统还;建立和壮大政策性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旅游项目落地生根。二是完善旅游企业治理,实现企业债券、票据等多种渠道融资,减少银行信贷压力。三是创新传统银行融资模式,根据旅游企业经营特色和资金回收特征,制定多元融资方案,开发多样金融产品,满足旅游企业个性化融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