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产业链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2018-05-02叶静

时代金融 2018年8期

【摘要】本文首先解释产业链金融的内涵并介绍产业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产业链金融应具备的条件;其次,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分别举例介绍以产业公司为主、以金融企业为主、以第三方专业金融服务公司为主的产业链金融模式,并对比分析三种发展模式的优劣势;接着,鉴于目前以产业公司为主的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更具普遍意义,提出具体的发展思路。最后得出结论,开展产业链金融有助于改善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实现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赢,提出三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产业链金融 三种模式 核心企业 三流合一

一、产业链金融理论

(一)产业链金融的定义

产业链金融的概念在最近几年掀起了空前的热潮。产业链金融是从整个产业链视角,以资金为纽带,把产业链条中的企业串联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借助其对产业链上物流、商品流、信息流的控制,通过综合授信的方式,通过金融产品、服务等标的,把资金灵活有效的嵌入到产业链条中,从而把产业链条中的企业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形成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像话发展的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产业链竞争能力的一种金融模式。如图1所示,最早期的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思想是“1+N”,“1”指的是一个产业或者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而“N”指的是围绕这个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和供应链的整体成员单位。

(二)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历程

产业链金融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过去它是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细分领域,脱胎于贸易融资。早期产业链金融主要是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模式,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利用银行的信用、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以真实的商业贸易为有效支撑,弥补传统商业金融模式中不能开发的中小型客户。具体模式包括了商业保理、仓单质押、应收账款管理等方式。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资金来源,早期供应链融资一般仅限于核心企业及与核心企业密切关联的关联企业。

随着科技进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加速发展,供应链金融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为线下业务转移到线上。产业链金融的线上化实质上是信息技术在产业链金融中的深度应用,通过对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线上整合,并进一步将数据翻译成标准化的金融语言,实现了多方协同互动和信息的可视化,大大提高了风险控制能力和作业效率。供应链金融不再单单是银行的“独角戏”,电商平台、信息咨询公司,信息系统服务商,行业核心企业、物流公司利用各自数据以及产业优势,弯道超车,切入产业链金融,开启了产业链金融发展的新时代。

(三)开展产业链金融的基本条件

开展线上产业链金融的基本条件简单概括就是“线上化+三流合一+金融”。即依托一个互联网平台,打造三流合一的线上化闭环供应链系统,提供包括交易、支付、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模块,各方参与者能够在一个平台上更加全面的、多维度的采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如2图所示。

二、当前产业链金融的模式分析

(一)以产业公司为主的产业链金融模式

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金融模式是以产业链条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为基础,通过创新金融模式、如设置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商业保理等方式,构建产业链金融平台为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图3所示。

主要代表企业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和海尔集团等。例如,阿里巴巴集團在业务开展之初就通过自己开发的OceanBas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将淘宝的客户信息、物流数据及支付宝的资金流数据相统一,并与蚂蚁金服实现共享,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阿里巴巴主要的金融服务模式有担保交易付款模式(第三方支付)和网上微型金融模式两种:前者是用户在淘宝网上使用支付宝交易,支付宝负责整个操作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后者则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自助”地从后台数据中找到最需要贷款、最有可能获得贷款的客户,做较为精确的定向营销,直接进行点对点的营销工作。

以产业公司为主的模式存在以下优势:产业公司一般局域产业链的核心,对整个产业链条中关联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信息把握的更加准确,因此,在进行金融模式创新时更有针对性和客观性,而且精准度更高、效率也更高。另外,因为信息掌握的充分,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但以产业公司为主模式也存在以下局限性:由于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深耕产业,导致建立的供应链金融很难脱离自身所处行业,后期会受制于行业自身发展空间的天花板;核心企业缺乏足够的供应链金融方面的人才,且缺少信贷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开展供应链金融具有一定的操作风险;资金来源问题,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与商业银行的授信,规模相对有限。

(二)以商业企业为主的产业链金融模式

商业银行为主的产业链金融模式也称为金融企业为主的产业链模式。商业银行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通过拓展商业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供应链交易的各个环节,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设计相应针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商业银行也离不开核心企业的配合,商业银行主要承担产业链金融服务相关信息的审核等信息流相关的服务,同时辅之以咨询等服务。核心企业则配合商业银行,以自身良好的信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支持。

主要代表企业包括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广发银行在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下,发展“互联网+金融”,搭建产业链金融的平台。广发“贸融通”,通过对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管理,形成新的产业链金融发展的新理念,广发银行“贸融通”的供应链融资都可以提供应需而变的融资解决方案。

以金融企业为主模式的优势: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商业银行具有稳定、低成本、大规模获取资金的能力,积累的客户资源丰富;商业银行拥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风险控制能力强,可以提供跨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拥有众多的经营网点及专业的供应链金融人才,专业性的金融服务能力确保了商业银行可以辐到较为深入的各产业链底层。以金融企业为主模式的局限性:这一模式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商业银行对于供应链掌控力较弱,无法准确、客观的判断产业链相关核心的“三流合一”准确的数据信息。由于数据获取比较被动,缺乏有效的数据信息平台,本身没有能够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商业银行基于风控要求,通常希望产品标准化更强,但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需求差异化明显,商业银行往往不能满足不同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审批流程长、效率较低,产品创新的速度有限,且银行相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准入门槛依然较高。

(三)以第三方专业金融服务公司为主的产业链金融模式

供应链协作服务商包括:信息化管理服务商、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服务商、征信公司、供应链管理公司等。

供应链协作服务商本身是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辅助方,在长期的经营中逐渐与核心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且在系统中沉淀了丰富的有价值的企业经营数据,因此在这一基础上切入供应链金融领域,通过自身的信息优势进入相关产业链,并提供金融服务。

主要代表企业包括中企云链金融、汉得信息等。以中企云链金融为例,云链金融的首期主打产品—云信,是一款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的创新型企业结算方式,可以实现各级供应商都能共享优质企业信用价值。多家央企合作成立第三方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银行和财务公司提供资金来源,充分利用国企产业资源,服务实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依据各核心企业独立获取的银行授信,分头与云链开展云信业务合作。云链通过云信运作,云信是一种可流转、可融资、可拆分的电子付款承诺函,通过云信,集团公司、保荐商和核心企业角色可以自由组合。但此种模式因为是第三方机构,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信息都不掌握。

以第三方专业金融服务公司为主模式的优势:通过凭借ERP系统云平台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取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进销存等信息,通过整合信息流进而切入到供应链领域;在未来的数据资产时代,服务商可以与征信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信贷风控等外部系统对接,进一步构建供应链金融生态圈。以第三方专业金融服务公司为主模式的局限性:服务商本身并不能掌握全面真实的交易信息,且获得核心交易信息的权限和数据实时性较差;由于某些行业、公司对一些隐私性的信息保密性要求很高,使得一些关键性的交易信息无法获取,影响了服务商的风险定价和控制能力。

三、产业链金融发展思路与展望

目前,最有前景的是以产业公司为主的产业链金融模式,其上下游客户及规模足够大,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中在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的影响力足够强,上下游产业链对其具有较强的依附关系。相較于金融企业和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核心企业在本产业链开展产业链金融具有更大的优势。

(一)发展思路

通过搭建一个“三流合一”的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将金融产品嵌入交易链条,为上下游企业获得融资等金融服务提供快捷高效的方式途径,打造出核心企业具有特色和借鉴意义的产融结合模式,进一步增强金融板块对核心企业营收利润的贡献率,进一步发挥核心企业市场化业务板块对主业的支撑效应,增强企业所处行业产业链的协同效应。

1.一个平台。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是综合性服务平台,将不同金融单位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在统一界面予以展示。该平台既应整合金融单位原有的线上平台和业务,又应不断纳入新的参与者,并增加新的业务种类。若部分金融单位已建有较为成熟的线上平台,则在选择该单位金融产品时会跳转到原线上平台进行下一步操作,若部分金融单位原先缺少产业链金融线上建设,则在选择该金融单位产品时,会跳转到新建业务模块上。该平台将设立多种登录方式以实现对交易流程的嵌入。该平台的数据运用与开发主要通过数据在系统的三个层次之间流转实现。这三个层次分为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层和业务应用层。来自内外网和互联网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数据存储在基础设施层,在平台服务层根据功能需要和风险控制要求进行交换与分析,并根据登录者的不同在业务应用层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示。

2.三个阶段。产业链金融业务发展应分为三个阶段:线下阶段,“线下+线上”过渡阶段,“三流合一”平台阶段。线下阶段,各家金融单位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线下业务,打造各具特色的业务模式,研究探索实现业务线上化的可行性和业务条件,为线上业务做准备。“线下+线上”过渡阶段,各家金融单位针对线下业务的痛点和难点,提出线上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客户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业务申请的线上化,订单和应收账款确认的线上化等。“三流合一”平台阶段,整体部署,协同运作,整合各家金融资源,最终打造一个全流程线上操作的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第三阶段的开展消除了第一、二阶段的限制性问题,将各金融单位、上下游企业、金融产品、核心企业资源等进行了集中的规划统一,在一个“三流合一”平台上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现信息的传递、金融业务的开展。

3.三大基础。发展产业链金融业务还需要实现三大基础:开发数据资产,打造特色产品,创新管理模式。

第一,开发数据资产。核心企业需把数据作为未来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之一。产业链金融的核心在于利用核心企业的特殊地位进行风险控制:由于核心企业对所在行业、交易企业和交易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因此与外部金融机构相比,从事金融活动的信息不对称性更低。为了有效利用数据资产发展产业链金融业务,应重视实现以下三点: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经营和交易数据,在企业级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产业链金融业务数据库;注重数据的安全发展,以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为红线;利用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第二,打造特色产品。产业链金融业务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形成品牌效应,要注重以下三点:以系统内金融单位为开发主体,构建以融资产品为主、增值服务为辅的特色产品体系;引入外部市场,以满足产业链条相关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产品的开发以实现线上化操作为终极目标。

第三,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数据资产管理模式。核心企业各个业务板块、专业部门间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模式,共享数据资源,促进专业部门之间的协同和业务发展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数据资产的利用效率。建立操作平台,形成集中化的产业链金融管理模式。对产业链线条进行梳理,组建以客户导向和市场化服务的组织体系。适应市场化竞争,以市场化方式积极推广产业链金融业务,但同时不影响产业公司招标过程的公平公正,规避过度营销给企业主营业务带来的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开展产业链金融有助于改善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实现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赢。核心企业在本产业链开展产业链金融相较于以金融企业和第三方专业金融服务公司为主的产业链金融模式有更大的优势:能更好评价产业链整体运作状况;能更好的控制未来的现金流,完成产业链闭合式资金运作;能更好的降低中小企业的违约动机和风险;能更好汇集交易流程中大数据以完成对客户企业的整体评价;能更好构建产业链金融所需的商业生态系统。

因此,针对以产业公司为主的产业链金融模式,本文提出如下三点建议:第一,产业公司应高度重视并确立产业链金融发展战略,自上而下推动数据整合和业务开展。在总部层面成立产业链金融协调小组,明确产业链金融牵头部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并以授权管理为基础,形成数据共享清单,确定数据资产访问权限,建立“三流合一”的产业链金融业务数据库,并给予系统内相关金融单位相应的访问权限。第二,产业公司应建立全流程线上操作的产业链金融业务平台。以企业物资采购链条作为突破口,按照“总体规划、统一建设、集中运维、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托电商公司或金融单位建立统一的业务平台,实现物资采购与金融业务的对接和全流程线上化操作。依托内部金融单位,建立针对企业物资供应商“融资产品+嵌入式保险等增值金融服务”的特色产品体系,并配套市场化经营和管理机制。第三,产业公司应利用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高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建立涵盖企业交易数据、工商信息、历史用电信息、金融业务数据等多个维度的信用评估体系,实现产业链金融业务全过程监控和实时预警,在提高金融风险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辅助物资部门进行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和经营状况跟踪。

參考文献

[1]工业4.0时代的供应链金融[J].周立群,李智华.中国物价.2016(05).

[2]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新模式——从企业金融走向产业链金融[J].冯兰.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6).

[3]平台演化与产业链嬗变问题研究——以我国手机产业为例[J].田洪刚.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6(05).

[4]银行竞相发力 供应链金融成“香饽饽”[N].吴雨.经济参考报.2017-05-05(017).

作者简介:叶静,女,山东济南人,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财务部,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经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