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真的被剿灭了?
2018-05-02七七
七七
伊朗总统鲁哈尼11月21日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已经被剿灭。伊拉克总理阿巴迪也表示,伊拉克已在军事上终结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但事情似乎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很多专家认为,极端组织在叙利亚的有形阵地虽然正在被拔除,但并不能据此认为其被彻底消灭。一方面“伊斯兰国”组织的核心头目依然下落不明,另一方面被打散的组织成员很有可能化整为零,潜伏在平民与难民中蓄谋新的恐怖袭击。
ISIS老巢被捣毁
“毒瘤”就此拔除?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从来都是诡谲多变的。正如在美俄等大国并未明确表态的情况下。伊朗宣布剿灭“伊斯兰国”,虽有战场上的军事胜利作为依据,但其中蕴含的深层次政治考量也许才是他们更想传播的。
也正如“伊斯兰国”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国际关系造就的产物。巴黎、比利时爆炸事件、俄罗斯坠机事件、欧洲挥之不去的难民问题以及中东地区每天都在上演的恐怖袭击,都和这个团伙的阴谋脱不了干系。
ISIS的核心机构蹲守叙利亚、伊拉克境内的大本营,同时不间断地利用各种现代化又个性化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分支组织。
他们善于利用网络上传虐杀人质的恐怖视频,有暴力倾向的逊尼派青年们好似瞬间被点燃。扛着被子就投入了恐怖组织的怀抱;他们也有专人全职负责曲解《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义,定期在主页上更新文章,极端虔诚的教众们又呼呼啦啦地涌入一大批;组织内部才华横溢的词曲创作者不时发布蛊惑人心的原创歌曲,教徒们哼着哼着就被成功地洗了脑;而那些文笔好的则在各大论坛上和反对者、指责者们展开论战,用自己不成逻辑的逻辑俘获了一大群主动举手做“人弹”的迷弟迷妹……
目前,叙境内的反恐战争已接近尾声,未来叙利亚的政治蓝图如何“规划”则备受各方关注。当地时间11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伊朗总统鲁哈尼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举行会谈。三方就叙利亚问题的最新进展、出路等—系列问题交换意见。并签署联合声明。
有分析指出。索契首脑会谈是一次关于叙利亚问题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同时也是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国协调立场的一次关键会议。除了所占失地的收复。这场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的结束似乎也为盘踞在叙利亚境内各方势力寻求战略回报的斗争打响前奏。
博弈拉开序幕
“对伊朗而言。‘伊斯兰国的消亡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宣誓伊朗所代表的什叶派教派的胜利。”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接受采访时说到,“在反恐战争的‘战绩单上。伊朗是一个得高分的国家。伊朗在军事介入地区战争的过程中,与伊拉克和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包括库尔德人的关系都变得更加密切。同时通过和俄罗斯的合作,提高了自身在地区的作用和国际上的影响力。伊朗需要彰显自身是中东地区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在今后叙利亚问题上争取一定的话语权。”
伊朗此次高调“抢镜”似乎意味着,在“后伊斯兰国”时代,伊朗以及同阵营的俄罗斯、土耳其,与对立的美国、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国在中东战略的攻防態势发生变化。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在俄土伊三国领导人会谈召开前,普京在索契就叙利亚问题与叙总统巴沙尔会面,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沙特国王萨勒曼、埃及总统塞西以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分别通了电话。
美国政治网站评论称,在叙利亚问题上,特朗普政府越来越像一个“旁观者”,而普京逐渐掌握了叙利亚问题进程的主导权。在彭博社看来,“普京在叙利亚问题上已经开始用胜利者的口气发声。”
和平何时到来?
“随着‘国土的消亡殆尽,‘伊斯兰国利用极端宗教进行舆论动员的能力大大减弱,同时也无法如过往一样集中训练‘圣战分子以参加恐怖活动。”但杨恕也指出,目前“伊斯兰国”向“境外”疏散的有生力量仍是地区乃至世界安全稳定的重大隐患。在抵制“伊斯兰国”成员回流和扩散的问题上。各国应在更大范围开展程度更深的合作。
然而,当前各国在叙利亚问题上能否“齐心”仍是一个未知数。俄新社评论文章认为。叙利亚战争的回响不会很快沉寂。俄政治军事分析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赫拉姆奇欣表示:“叙利亚在很长时间里还会是紧张策源地。”
“近几年叙利亚境内的作战主要是各国分别‘组团对阵‘伊斯兰国,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之间的斗争以及库尔德人问题是次要战场。在‘伊斯兰国覆灭后,次要战场是否会扩大规模提高水平,是现今较为棘手的问题。”杨恕说,“另一方面,当前美方阵营对索契峰会提出的方案态度并不明确,虽然美国表示愿意接受巴沙尔政权,但美国能够妥协到什么程度,同时是否甘愿接受今后俄罗斯主导叙利亚的政治进程仍很难判断。”
2017年3月,伊拉克和库尔德部队收复被ISIS占据的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